北京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李大钊、邓萃英等建校董事们提出的办学宗旨是:“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的情怀成为三十五中的文化血脉。
在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培养了宋平、王光英、李锡铭、王光美、邓稼先、王岐山、陶西平等杰出优秀人才,成为一所全面育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三十五中调研时,提出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两个深层次问题——杰出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成效,并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围绕总理的两个问题,朱建民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且行且思:学校如何奠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兼顾教育的人文性与社会性?学校明确提出:中学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三年或六年,而应该培养他们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由此,三十五中确立五大办学理念——“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教师第一”的教师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的课程观。
回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遵循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三十五中要培育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义感与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五有”人才。秉承“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的大教育观,我们主动整合各界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定制课程“套餐”和培养方案:与中科院合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探索“六年一贯制”和“二四制”课程改革,创办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班……
2012年入选自主排课与会考实验校,2013年推行“学部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改革,三十五中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