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怎么测,结果怎么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高美娇 胡旭慧 发布时间:2021-04-08 16:57

1.jpg

2.jpg

体能检测成绩又进步了,耶!王晓红 摄

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健康领域的指标中,唯有“具有健康的体态”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两处的典型表现中有量化数据。因此,如何客观评价幼儿体能发展情况,许多教师都很困惑。台州市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体能发展评价以观察记录为主,这种质性评价无法直观呈现幼儿当下真实发展水平。教师想要量化评价,但不知怎样做。如何将量化和质性评价结合,明确幼儿体能发展水平,并据此精准地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有效的支持,成为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运动观察评估 结果模糊怎么办?

聚焦体能检测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发现,运用观察法可以了解幼儿运动时的情绪、喜欢什么运动、克服困难的方法等,但这样的评估结果总归是模糊的。幼儿体能水平究竟怎样,很难说清楚。

随后,教研指导者带教师找到了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发布的《国民体质测试手册(幼儿部分)》。在幼儿身体素质检测方面,《手册》设立了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等6项指标,并制定了量化评定标准。

于是,幼儿园通过先导小组探索,逐条剖析体能检测的项目、标准与方法,共同学习科学评估方法。

园长请健康组长带领8位教师组成先导小组开展研究。他们发现,6项体能检测指标与《指南》提出的幼儿动作发展目标非常一致。于是,教师分别在班级引导幼儿初步练习6项体能动作并开展检测。小团队通过探索逐渐意识到,幼儿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度、灵敏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教师初步尝试在幼儿园现有条件下检测幼儿6项体能发展情况。

一个月后的幼儿园大教研活动上,健康组长逐条介绍了6项体能检测的场地准备、规范动作、检测方法、各年龄段的评分标准。先导小组成员分享已有的经验,比如用集体和分组的方式进行练习,利用幼儿园现有场地与器械进行活动,为大班幼儿创设有竞赛和挑战性的活动……但大家也产生了新的疑惑:我们理解的6个测试动作是否规范?检测时要注意什么?

于是,教研组织者请研究幼儿体育的专业人士为全园教师做了一次培训,专家为全体教师讲解了每个测试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并纠正每一位教师的动作,大家终于清楚掌握了幼儿体能检测的专业方法。

第一阶段的教研活动,我们收集了教师的困惑——无法取得幼儿体能发展的客观结果,并帮助教师找到了解决办法。再结合《指南》对幼儿健康领域的描述,找到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检测路径。与此同时,开展体能检测活动教研分层推进,这是一个学习—设疑—解惑的过程,破解了幼儿动作发展评价结果模糊的困境。

体测不能演变成几个动作训练

用游戏丰富练习形式

之后,教师迫不及待地在班级进行了第一次幼儿体能检测,结果让教师很吃惊。按照《手册》的标准,多数班级只有1—2名幼儿达到优秀,最好的班级也只有5名。于是,不少班级教师组织幼儿练习《手册》要求的6个动作。这时,教研指导者对自己,也对教师提出问题:“幼儿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单纯练习这6个动作就是最有效的提升幼儿体能的方法吗?”

随后,教研指导者和幼儿园的教研组长开始探讨,如何破解这种片面做法。最终大家决定引入参与式学习和游戏设计体验的大教研组活动。这不仅让教师厘清了检测目的,更引发了教师对“为测试而练习”这种教育行为的深刻反思。

参与式学习开始前,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重温了6项体能检测指标,明确了检测结果是反映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上肢腰腹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及躯干柔韧性的大致水平,从而为教师实施有效教育支持提供依据的。

以“10米折返跑”和“双脚连续跳”两个动作为例,参与式活动时,各年级组选一项进行探讨。中班组教师认为,10米折返跑需要腿部力量,还要进行起跑、摆臂、冲刺、触地、转身、耐力等训练。平常可以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在闯关游戏中开展。大班组认为,可以进行相关练习,如跳绳、跳台阶等,以增加幼儿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还要提高幼儿反应能力和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

紧跟着,教师进行了第二次体能游戏的设计、共享、典型活动现场模拟和评析的教研。

以小班组6位教师为例,她们认领了10米折返跑项目。大家分头设计了“小兔拔萝卜”“小猴摘桃子”“小青蛙找妈妈”“寻宝小能手”“果园里面快乐多”“烤牛排”等游戏。分享时,大家公认“烤牛排”中敲牛排、腌牛排、烤牛排和上牛排的游戏情境生动有趣,可以对应地练习10米折返跑。

完善设计时,教师把转身、触摸目标物的动作练习巧妙地融入其中。同伴分析和园内点评时大家发现,这个游戏看上去是专门练习10米折返跑动作,但实际上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下肢力量、腰腹力量等都得到了提升。

这一环节中,教研指导者发现了问题——体能测试演变成了几个动作的专门练习,但并没有简单否定教师的做法,而是借助鲜活的教研活动设计,让教师自主发现问题。幼儿单纯练习几个动作的问题,在参与式和情境式教研中迎刃而解。

教研中,每位教师的思想与观点不断碰撞交融,厘清了测试的目的。之前,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测试项目与幼儿体能发展一一对应,在模拟后的分析时发现,原来幼儿的动作是在多方式、多类型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同样,一个游戏或活动也能促进幼儿多个身体动作的发展。

此后,教研组织者引导教师为每个年龄段都设计了一系列相应的游戏,积累起了体能游戏资源库,幼儿体能训练的过程也就充满了乐趣。

体能检测有什么价值?

根据幼儿弱项有针对性地指导

6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可以直观呈现幼儿体能发展水平,但数据还不能客观地分析幼儿体能发展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分散的户外活动现场,也无法观察到所有幼儿的情况。教师的问题与困惑继续萌发,教研继续跟进。

通过体能检测前后的数据对比能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发现个体的强项与弱项。观察等质性评价能获取幼儿活动的状态、遇到的困难、教师的多种支持策略是否有效等信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能更客观地分析每个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引导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研讨逐一突破幼儿遇到的问题。

如果数据显示,班级多数幼儿某个检测项目整体水平都比较弱,那就可以先预估幼儿面临的可能困难是什么,再进行集体干预。比如幼儿网球掷远的成绩弱,那就要分析究竟是幼儿投掷动作要领没掌握、手臂力量不足还是身体协调性不够,然后再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游戏进行分层分类指导。

当数据显示个别幼儿某项动作发展较弱,就可以借助表格对幼儿进行连续记录跟踪分析,并跟进个别化支持策略。

如个别幼儿不能完成在10厘米宽的平衡木上行走,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沿着有一定高度的花坛边走、沿着低矮且稍宽的平衡木走、沿着自制木桩往前走……逐步增加难度,直至他能顺利平稳地在10厘米宽的平衡木上行走。

针对无法观察到全体幼儿的情况,则可以在班级健康区设立“运动小达人”挑战榜或冠军榜等内容的墙饰。所有幼儿都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运动成绩与活动感受,辅以教师的照片展示,既能了解幼儿发展水平,调动幼儿参与热情,又能弥补教师无法关注全体幼儿的不足。

在这一阶段的教研中,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智慧碰撞,找到了幼儿体能检测结果的使用办法,解决了单纯依靠数据分析提供支持策略的局限性。观察评价与体能检测结果相结合,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幼儿需求,更精准地为幼儿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胡旭慧系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心幼儿园副园长)

  • APP下载
  • 查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