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熟悉感,“搞定”新小班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李江美 发布时间:2020-09-13 17:17

3_357387_b.jpg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的全体教师,把幼儿园装扮成游乐场,放置了幼儿喜欢的玩偶、玩具、小车等,欢迎新小班幼儿入园。李江美 供图

4_357386_b.jpg

▼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墨子巷幼儿园新宜分部,刚满3岁的孩子们在家人不舍的目光中走进幼儿园,大部分孩子都表现得淡定从容,也有一些孩子哭闹不止。图为一个小女孩开心地走入幼儿园,打出胜利的手势。张艳 摄

开学了,家长很担忧:“一直告诉她不能跟陌生人走,现在需要孩子跟只见过一面(家访时)的老师走,甚至和没有见过面的老师(幼儿园其他教职工)走。”

教师也很担忧:“入园时,有些孩子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其实很正常,以前家长可以在幼儿园中陪伴孩子,等孩子和环境、小朋友熟悉了再离开。现在需要我们直接在幼儿园门口‘抢’宝宝了。”

由于目前仍然处在封闭式校园管理时期,家长不能入园,这个开学季让众多新小班家长、教师担忧。怎么办?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孩子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可以巧妙、轻松化解这一切。

以熟悉的场景消除陌生感

对于还没有上过幼儿园的3岁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幼儿完全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就是“我去过了我才知道”。因此,无论你怎么告诉他,“幼儿园很好玩”“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都收效甚微。怎么办?教师要转变常规做法。

幼儿园可以成为游乐场。疫情前,各幼儿园常常会在大厅创设开学环境,此时建议将这个环境创设转移到园门口,并加入大量小班幼儿喜欢的玩偶、玩具车等。这样幼儿还没有到幼儿园,远远就能发现这里有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环境创设会给幼儿带来“这里好像还挺好玩”的真实感受,而且,幼儿瞬间会用自己熟悉的经验来链接:“这里和我去过的游乐场有点儿像。”

班级可以成为游戏区。传统做法中,新小班教师很关注幼儿集体生活中常规的建立。第一周常常让幼儿坐成一排,跟随教师认位置、认杯子等。建议改为让幼儿进入一个个符合他们兴趣的区角。汽车城,提供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偶角,放入各种各样幼儿熟悉的卡通角色。涂鸦区,投放各种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绘画工具。娃娃家,提供各种烧菜做饭的工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进入、随时进入。这样氛围宽松、材料丰富的环境会让幼儿感受到,“这里其实和我家有点儿像,而且玩具还更多一点儿”。

这两种方式都是唤醒幼儿的熟悉感,让幼儿感觉自己并不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熟悉感是降低幼儿焦虑,让其接纳新场所的最好办法。

以讨喜的角色传递安全感

“老师就是妈妈呀,来,老师抱你。”这样的言语安慰对新小班幼儿是无力的。“老师像妈妈”是幼儿和教师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温暖的真实故事建立起来的。谁都无法对一个刚刚见面,甚至还没有见过面的人立即产生“像妈妈”的感觉。如何在有限时间里让幼儿在大门口就能接纳新教师?这就需要实现角色转化。

“大玩偶迎接我”——建议在大门口迎接新小班幼儿的教职工,可以佩戴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头饰,或者手持幼儿比较喜欢的关键道具。比如头戴小猪佩奇的发夹,立即可以吸引幼儿,一个艾莎公主的玩偶可以瞬间拉近和幼儿的距离。懂得幼儿心理的师者都清楚,幼儿是先和“物”发生互动,在接纳了“物”之后,才可能接纳“物”背后的人。这个“物”传递给幼儿的语言是:“我们都懂这个哦,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朋友。”

“小玩偶陪伴我”——鼓励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偶来幼儿园,只要幼儿需要,该玩偶就全程陪伴。处在3周岁时期的幼儿还有明显的“泛灵论”特征,在成人眼中一个普通的玩偶,在他们心中却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所以他们会把玩偶当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在焦虑不安时,一个幼儿熟悉的、习惯交流的“玩偶伙伴”能带给他们莫大的安慰。和小玩偶一起玩玩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原本困难的事情对幼儿而言也会变得轻松许多。

这两种方式都是传递给幼儿安全感,让幼儿感觉到这个地方的人和自己一样,这个地方有自己认识的人。“有认识的人陪”是促进幼儿熟悉陌生环境的最好方式。

以恰当的速度获取信任感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接送时间,但封闭式校园管理期间,作息时间点必须从关照新生心理的角度去确定。在3岁幼儿的眼里,幼儿园(包括小规模幼儿园)是一个庞大的建筑,这一方面是幼儿自身的高度带给他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是因为陌生感会放大空间。在一个完全陌生且爸爸妈妈都没有进来过的场所里待一天,对3岁幼儿来说是困难的,而且会加剧他的不安,这对幼儿之后真正接纳幼儿园不利。怎样化解?

首先,梯度式在园法,即依据幼儿的承受能力,慢慢延长在园时间,直至和幼儿园正常在园时间一致。比如第一周,可以考虑午饭后接回(焦虑严重的幼儿还可以更短)。3岁幼儿还没有时间长度的概念,他无法理解“妈妈下班来接你”“妈妈4点来接你”。3岁幼儿也很难接受一连串的等待。你告诉他“吃完饭妈妈来接、睡好觉妈妈来接、吃好点心妈妈来接”,这在幼儿听起来不是充满期待,而是很让人焦虑。尤其要自己吃饭、睡觉、吃点心,这对部分小班幼儿而言并不是快乐的感受。所以很可能是每到吃饭、睡觉时间,幼儿都会重新再哭一次,因为等待爸爸妈妈的过程,变得遥遥无期。此时,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才能传递给幼儿明确的信息。“我吃完饭妈妈就来接我。”这样的时间节点让等待看得见,更容易被3岁幼儿接受。

其次,渐进式支持法。不要因为幼儿焦虑,就错误地认为幼儿的所有事情教师都要包办。具备掌控力才是真正化解幼儿焦虑的最好方式,即幼儿感觉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渐可以掌控这陌生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运用渐进支持的方式去帮助幼儿获得掌控力,要以清晰的语言告诉幼儿怎样处理自己的饭菜,用明确的示范让幼儿清楚如何放好自己的小书包、小水杯,鼓励幼儿自己爬楼梯、自己端椅子,绝对不能包办、替代。幼儿在操作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周围的一切有信心,对生活在幼儿园有信心。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传递给幼儿“这里值得信任,这里信任我”,信任和被信任能让人心生力量。信任和被信任是让幼儿真正喜欢幼儿园的最好方式。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略幼儿背后的大人们。部分家长的“分离焦虑症”并不比幼儿轻,而幼儿天生有敏锐的察觉能力。妥善解决家长的焦虑就是为幼儿尽快适应在园生活助力。封闭式校园管理让部分家长的焦虑放大,其一,因为“不可视”,家长不能进入班级,看不到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景和片段。其二,因为“不可感”,家长无法亲临教育现场,幼儿在群体中的成长变化无法获得。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接纳、同情家长的这种焦虑,而不是抱怨、指责。最终我们会发现,耐心聆听家长的焦虑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和路径。教育者必须要有发展的能力,及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幼儿在园、在班级的场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在这里正快乐地成长。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园长)

  • APP下载
  • 查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