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四合院: 为儿童学会共同生活重构空间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陈旦映 发布时间:2020-05-22 09:46

2.jpg

又到期待已久的“走门串户”时间了,我们和隔壁班老师边唱宁波童谣边游戏,趣味十足。(资料图片)

3.jpg

“拜师学艺”开始啦!寻宝队的徒弟们一起看地图,解谜题,寻宝藏。(资料图片)

■课程建设·关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幼儿园课程如何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者应该给儿童创造怎样的学习环境?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幼儿园对此进行了探索。其研究成果《“超级四合院”:为儿童学会共同生活重构幼儿园教育新空间》,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编者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坚信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开放、多元而有个性的,是丰富而有生命力的。“超级四合院”就是我们对此的探索和尝试,它借用了“四合院”这种独特的人文气息,是指几百个幼儿在上千平方米的模拟情境中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旨在创造一种教育生态学的环境,重构幼儿园教育新空间。

“超级四合院”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开展自然性、生态式的教育活动,打破现有幼儿园静态的班级模式和单项的教学形式,为幼儿创造更多玩的伙伴、玩的时间、玩的空间、玩的项目、玩的希望、玩的意义,“让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超级四合院”课程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共同生活

在幼儿园“超级四合院”课程中,基于“心向善,行有品,玩中学,爱中长”的课程理念,让幼儿“学会共同生活”成为课程目标。“学会共同生活”有三层含义:首先是愿意和他人一起生活,对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更大的社会群体,有接纳他人、愿意和他人在一起的意愿是学习成长的前提;其次是拥有与更多人一起生活的能力,其中包括适应环境、遵守集体规则、与他人和平相处、独立解决问题等;再其次是能够享受和他人共处的乐趣。

在“学会共同生活”课程目标指引下,我们以“社会参与”为着眼点,内容取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提炼出幼儿园“超级四合院”中的幼儿核心素养,主要形成指向社会性发展的“六种品格”,进而提高幼儿在社会参与方面的“八项能力”。“六种品格”分别指向自我层面的“自主、责任”,他人层面的“礼貌、合作、友善”,社会环境层面的“秩序”。“八项能力”分别指向人际交往的“主动交往、悦纳他人、体贴别人、互相帮助”,社会适应的“自我管理、自主选择、问题解决、适应环境”。

“超级四合院”课程充分体现了三大核心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四种动态形式的优化应用。在幼儿园“超级四合院”中,同伴、教师、生活是三大核心资源。其中,同伴资源,既包括同龄段的同伴,也包括异龄段的同伴;教师资源,既指向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也指向教师群体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三大核心资源,能够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幼儿园“超级四合院”是幼儿成长的学习场、游戏场,更是生活场。

幼儿与三大核心资源相互作用并有机融合,形成了“换班、模拟、选修、混龄”四种动态形式,实现有效时间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在具体实施中,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适时、适宜地开展组织,幼儿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直至大班毕业,历经五个学期,依次分阶段、分学期交叉进行。

课程实施形成良好的活动机制和动态循环体系

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最终形成“走门串户”“左邻右舍”“拜师学艺”“两小无猜”四大系列活动,并建立了有序的课程活动机制,组织呈现低结构化,实施方案从活动形式、活动特色、幼儿角色、学期安排、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活动强调幼儿的过程性体验。

“走门串户”是指邀请同一年段中的其他班级教师来自己班级走门串户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是邀请者,其他班级教师是被邀请者,在中班第一学期开展,活动主要采取换班的形式。幼儿作为邀请者用写信的方式邀请教师,教师作为被邀请者以回信的方式进行答复,因此写信和回信成为活动的纽带和基本内容,邀请是活动最主要的特点。

“左邻右舍”是指幼儿在班级中以主人的角色迎接左邻右舍(同一年段的其他班级)的客人到来,客人在主人的陪伴下体验做客的系列活动。在中班第二学期采用情境模拟的形式,开展主人与客人的互动活动。在活动中,不同班级的两名幼儿结伴并激发“主人”或者“客人”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在全程结伴活动,成为“左邻右舍”活动的主要特点。

“拜师学艺”是完全打破班级、教师、教室、同伴的界限,由幼儿自主选择师傅、自主选择课程、自由结伴学习的系列活动。在大班第一学期开展,采取选修的形式。每一位大班教师进行特色展示、宣传之后,每名幼儿用填报志愿的形式,自主选择师傅,开始“拜师学艺”活动。运用选修形式来进行的“拜师学艺”活动,最大的特点是选择。在一次次选择中,幼儿把教师、同伴、活动内容、自己的意愿、家长的建议及干预等因素融合起来,作出一次次“重大”决定。

“两小无猜”是间断性的大班和小班的混龄活动,幼儿以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身份结对后共同参与活动。小班和大班的幼儿都分成两组,并分别在班级教师带领下进行混龄组班,组织“小跟大”或“大带小”的实践活动。活动在小班第二学期和大班第二学期开展。对小班幼儿来说,“小跟大”是活动的主要特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大带小”是活动的主要特点。异龄之间的互动质量、互动频率与哥哥姐姐更加相关,在活动中,哥哥姐姐往往在带领中有示范和主动合作,也需要有谦让的表现。

通过“五相环节”加强幼儿与同伴、教师间的沟通

课程实施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五相环节”——相约、相逢、相处、相亲、相别,节点清晰有条理,重在体现幼儿与同伴、教师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是让幼儿“学会共同生活”这一课程目标的关键点,让幼儿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充满期待的“相约”环节,主要是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准备,让幼儿约定时间、地点等,对活动充满向往。四种活动中的“相约”方式不尽相同,发出约请的角色身份也有所区别,“期待”是参与者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

充满仪式感的“相逢”环节,形式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但都存在着共性,即相逢的环节时间较短,主要表达喜相逢的情感,需要完成各具特色的问候仪式,初步接纳同伴。

充满生活气息的“相处”环节,顾名思义,是侧重于生活的环节与内容,包括盥洗、喝水、点心、水果、整理衣裤等一切与生活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自然的状态穿插于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重视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生活互动。每一个系列活动中的“相处”,也会因活动形式、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高潮迭起的“相亲”环节,特指“超级四合院”中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教师、幼儿相亲相近的环节,在活动过程中特别关注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在游戏中促进同伴间情感的交流和升华,学会关注同伴、相互友爱。“亲”是这个环节的关键词,在这里就是和教师、同伴关系亲近、亲密、亲热等意思。相亲(友爱)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是促进幼儿社会品格形成的重要抓手。

依依不舍的“相别”环节,是对下一次活动的期待。相别的形式有很多种,根据每种活动的特色和活动开展的进程,道别的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如送别式、预告式、展示式等。道别的形式只是一种手段,通过相别表达依依惜别的情感才是关键。

幼儿园“超级四合院”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使静态的班级模式和单项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复合、互动的动态教学,通过创设独特的教育场景,形成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营造了其乐融融的幸福快乐的人文气息,能够带给幼儿全新的成长感受,是幼儿园教育改革、育人模式改变不断深入的一种选择和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 APP下载
  • 查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