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11-9908

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⑬|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李霞

来源:山东高考一点通 发布时间:2021-07-11

发挥好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力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李霞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十四五”期间,山东高等教育要实现分类发展、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一、评什么?

(一)在学校评价上,重在明晰学校办学定位。

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与创新。不同类型的高校,要采取不同的评价导向,才能引导其各安其位、科学发展。“十四五”期间,山东高校也坚持分类评价、分类发展。

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对标国际国内一流,重点从高水平学科专业、高水平教研项目及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及奖励、横向科研项目及其他社会收入经费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高校不但要重视科研水平,更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但要重视办学能力,更要重视办学成效和经济社会贡献度;不但要重视综合实力,更要重视优势特色。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重点从办学定位与治理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特色等十个方面开展评价,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四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二)在学科评价上,重在引导做优做特做强。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命之本,一个学校是否能够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看学科。通过建设好学科,可以优化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改善学科梯队结构,促进学科带头人成长,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校办出优势和特色。

在学科评价上,重点要从学科基础、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成果产出、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倡导教学科研并重,注重高水平代表性成果,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坚决破除“五唯”,努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引领带动一批人才培养质量高、科研服务能力强的学科群。引导学科发展方向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学科建设成效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全面做优做特做强山东高校学科。

(三)在专业评价上,重在衡量人才培养能力。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评价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要看专业是否为国所需、立足前沿、引领方向,只有建成一流的本科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十四五”期间,要把专业建设牢牢抓在手里,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为引领,全面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在专业评价上,重点考核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专业定位是否明确。要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二是专业管理是否规范。要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三是改革成效是否突出。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专业建设。四是师资力量是否雄厚。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五是培养质量是否一流。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四)在课程评价上,重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学校抓整体、院系抓方案、教师抓课程”,指的是学校层面负责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院系层面负责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则要做好课程建设,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最后都要落实到课程上,否则就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在课程评价上,重点考核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要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是否显著。课程团队要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三是课程目标是否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四是课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要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五是课程内容是否与时俱进。要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六是教学组织与实施是否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七是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否科学。应做到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教学过程材料完整,考核评价方式多元,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五)在教师评价上,重在突出教书育人实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是由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的。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老师自觉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意义重大。

在教师评价上,重点考核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要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三是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要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四是落实教授上课制度。要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五是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要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六是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要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

(六)在学生评价上,重在强化五育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评价上,重点考核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完善德育评价。要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二是树立科学成才观念。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三是强化体育评价。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四是改进美育评价。要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五是加强劳动教育评价。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职业素养,树立职业意识。六是严格学业标准。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七是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要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二、怎么评?
(一)扎实开展本科高校分类考核。

国务院2017年提出,“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等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2019年,山东省按照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和其他本科高校三个类型,对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分类考核。2020年,又将“其他本科高校”类型分为“其他公办本科高校”和“其他民办本科高校”两类,考核类型增加为四类。

通过实施分类考核,发挥了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的作用,有利于创建科学有序的竞争环境,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协同发展;有利于鼓励高校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力争上游,推动不同类型高校差异化发展,建立“同类竞争、多元发展”的高校良性发展生态。下一步,将根据考核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二)全力推进“双高”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2020年底,山东省按照“冲一流”和“强特色”两种类型确定了15所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按照“高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两种类型确定了51个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同时还遴选了2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省财政列专项经费重点支持。

推进“双高”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求,推动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解决高等教育大而不强问题的关键举措,对山东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意义重大。下一步,将组织高校高质量完成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签订建设任务书,画好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进“双高”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三)稳步实施“双高”及专业监测。

组织专班研制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状态监测指标体系》、《普通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状态监测指标体系》和《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状态监测指标体系》。按照《总体方案》要求,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内涵,切实体现大学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引导高校科学精准定位、引导学科做优做特做强、引导专业提升培养能力”的作用。

借助信息化优势,一体化开发“双高”及专业监测平台,对大学、学科、专业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监测平台数据面向监测高校开放,帮助高校自主了解自身学校、学科、专业在全省的相对实力,主动发现自身办学短板和人才培养弱项,有效建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开展年度监测评价,对“双高”项目实行竞争性动态管理,做到优上劣下。

(四)认真抓好本科高校教学评估。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轮审核评估全面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东将认真按照审核评估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全省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组织覆盖全部本科高校的审核评估工作培训,做好评估试点工作,指导高校把审核评估的思想、原则和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里,融入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工作中,以评估为抓手推动《总体方案》精神落地落实。

(五)注重发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引导作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日常管理中,把《总体方案》精神有机融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遴选,通过科学设计遴选指标体系,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领带动高校调整完善内部评价和管理机制。

例如:在省级教学名师遴选中,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教书育人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遴选中,要把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遴选中,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课程思政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现代产业学院遴选中,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产教融合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等等。

《总体方案》的出台,适逢我国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时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担负着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山东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大力培养服务我省八大战略和十强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科教强省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