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个性文化,打造内涵温馨校园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驻马店市第十五小学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金桥办事处周湾村委会西侧,学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驿城区橡林乡周湾村办小学,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5年更名为驻马店市第十五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0051平方米,其中绿化用地面积400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4552平方米。学校设有图书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多功能室和医疗保健室等多个功能室。软硬件建设和教育教学装备等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国家基本标准。截至目前,在校学生489人,12个教学班。教师26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70多年的风雨历程,驻马店市第十五小学人才辈出,书写出了乡村学校办学的铿锵篇章。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多识,教书育人”的教风,“勤学好问,求异多思”的学风,“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学校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秉承“教师成长沃土,学生成长乐园”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扎实稳步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追寻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足迹,一路踏歌前行。

改善环境,丰盈校园生态氛围。学校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怡人,校园里草地平坦,树木葱郁。不仅有种植园、苗圃小园,更有绿色草坪、曲径小路,可供学生晨读、午休、兴趣小组活动。校园墙壁上有二十四节气、诗词歌赋等基本常识和古典文学知识展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

清晨走进绿树茵茵的校园,书声琅琅。午后,伴着阵阵花香,手捧心爱的书本,如痴如醉。傍晚,在小鸟的歌唱中写下自己一天的收获和思考。劳动基地的开辟,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乐园,同时也给了家长一个与孩子亲密合作的平台。在这一方沃土上,孩子和家长都收获了成长的喜悦,老师也见证了他们的改变。孩子们学会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知,懂得了“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合作团结的道理,在实践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如“这是谁的叶”“植物是活的吗”“寻访小动物(蜗牛)”,在劳动中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挚情感。

学校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努力构建校园景观,建设个性化的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设置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长廊文化,为师生提供了一处时时能赏景、处处可读书的场所,校园美丽怡人、书香浓郁,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指数。学校丰富乡村少年宫活动内容,坚持“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标准”的原则,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围绕温馨校园建设,创设温馨秀雅的育人环境,打造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培养雅言善行的莘莘学子,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二、校园文化健康向上,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开展温馨校园创建的实践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遵循“乐学善思”,发展个性的思路,坚持“五育并举”。流连于校园,你必然发现,学校既注重学习条件的完善,又注重文化设施的建设,处处做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突出青年教师培养;四是突出活动凝聚人心。学校通过各种听课活动,努力培养青年教师,通过每周的业务分享让教师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学质量评价、德育教育、招生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  

教学改革从“课程、课堂、教研”三方面着手,依照学校学生实际,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心教研组工作,统揽学校的教研和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在课程改革上加大了校本教材的研究力度,开展艺术技能、阅读表达技能、礼仪礼节(人际交往)技能、书写技能等综合技能教学。在课堂改革上,吸取市内优秀学校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法。在教研改革上,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教科研和师训改革方面,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考试分析制度、听评课制度、优质课评选制度,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申报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上“国培”教育。同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继续开展以“自信、养成、感恩”教育为内容的德育,为学生今后快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学校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各个功能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重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三、营造良好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师生品格

学校注重打造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以感恩励志、陶冶情操、增长学识为目的的各项活动。校园艺术节为师生展示才艺搭建了成长平台,暑假开展教师志愿者活动给留守儿童带来家庭般的温暖。感恩励志的演讲征文比赛,传承着正气和能量,“小手拉大手”的家校活动记录着家长学生的欣喜与温馨。周一升旗时举行养成教育演讲,孩子们在旭日的映照下抒发着美好的情感;傍晚操场上开展大课间活动,在夕阳的映衬下勾勒出娃娃们矫健的身影。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校园欺凌现象。学校有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 建立了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依托教育局资助政策加强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学校工会组织积极关爱特殊困难教师。

教室、餐厅、办公室是师生学习、生活、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整洁、美丽、温馨的生活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因此,学校在全体老师的通力协作下,积极开展“温馨教室”“温馨班级”“温馨宿舍”的创建活动,将“温馨”的建设融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了一个个温馨、和谐、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促进了师生健康人格的积极形成和不断完善。  

四、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全力构筑校园安全“墙头堡”

为强化学校安全,学校实行了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签订各种全覆盖式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规范了警务室建设,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强化校园保卫,校舍消防,食品安全管理,定期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积极构建平安校园。一是抓好安全教育活动。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开设讲座,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逃生演练,增强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学生安全守纪教育,要求教师、学生对校内活动、体育课等安全节点保持高度的警惕,坚决杜绝人为的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认真做好放学送队工作,与家长无缝衔接,全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五是开展防溺水系列教育,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正规保安、值班教师和家长志愿者联合值班的方法,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各种安全器械和防撞设备一应齐全,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

温馨校园创建工作的实施与推进工作,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变化。室内外卫生清洁,绿化美化较好,各种物品摆放整齐,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也都有了新变化,给人一种温馨的、家一般的感觉。二是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了。从门卫室到办公室,从课堂教学到各种活动的开展,都能够看到规范化管理带来的效果,学校井然有序,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新气象。三是温馨校园创建工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的可喜变化让家长感到满意,让家长们看到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今天高标准的创建要求,是明天学校各项工作的常规与常态。温馨校园创建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校园硬件设施的改变,更是教育教学内涵的挖掘,学校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不断努力,以达到恒久温馨的目标,全力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