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乡中心小学是徐闻县唯一一所省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建设的学校,是徐闻县第一所利用中央彩票公益资金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在建的新学生宿舍楼和正在报建的新教学楼建筑面积共35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3000多人,教学班60个,教职员工146多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是徐闻县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多年来,城北乡中心小学被评为“湛江市文明单位”、“湛江市依法治校”达标学校、“湛江市规范化家长学校”、“徐闻县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徐闻县“好习惯”优秀学校、徐闻县“贵生课堂”示范学校。
一、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创设深厚的育人氛围
1.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
2000年,城北乡中心小学被确定为广东省布局调整学校,县教育局、城北乡政府、城北头铺村委会立即通力协作,在原城北乡头铺小学(城北乡中心小学前身)9000多平方米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征用了头铺村委会土地16000多平方米做学校的建设用地,将学校的
用地面积增加至25000多平方米。2009年,城北乡中心小学被确定为广东省规范化建设学校。近10年来,城北乡中心小学对原有校园布局重新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拆除原有的800多平方米危房,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其中一幢学生宿舍楼1500多平方米,可容纳380人住宿;学生食堂400平方米,可供500人同时就餐),改建了200米塑胶跑道一个、塑胶篮球场两个,新铺设彩砖小广场3000平方米,新建300多米硬底化校道。
2.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城北乡中心小学改建宣传栏式围墙200多米,在运动场东面、北面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动教育等固定图片。在主校道励志园东边围墙设置可更换的宣传栏,在励志园南边建有30多米的风雨宣传栏,知远楼后面也建有可更换的宣传栏近50米,校内每幢楼的楼梯都张贴楼道文化。在校园里,学生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读到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文字,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3.完善生活设备、设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城北乡中心小学是寄宿制完全小学。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积极添置生活设备、设施。每间宿舍配置独立的浴室和厕所,并配备饮水机、热水器、生活用品储物柜等生活设备,学生生活方便、舒适。
城北乡中心小学在主校道两边、校园四周和励志园种植大量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校园绿树成荫、花香鸟鸣,整个校园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良好效果,是学子们学习生活的好场所。
同时,城北乡中心小学非常重视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不仅外聘了4位生活教师,还每天安排2位值日领导和2位生活教师24小时进行管理。对于学校食堂,严格坚持保证食品安全的原则,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留样等工作。到学生就餐的时候,食堂员工提前分配好每一位学生的用餐,并由学生排队领取,同时安排2位值日领导陪餐,确保陪餐制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注重学校内涵发展
城北乡中心小学是徐闻县第一所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校,是
国家足球特色学校,也是国家篮球特色学校。城北乡中心小学目前有一个105平方米的少年宫活动中心,两个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等各一个,设施设备比较齐全,有利于各类活动的开展。
1.利用少年宫开展各类特色项目教育
城北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在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项目设置,不断完善活动教学和项目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城北乡中心小学少年宫特色活动有:乐器、舞蹈、鼓号、足球、篮球、书法、绘画、经典诵读、跳绳、合唱、图书阅览等14个项目。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配置一名教师或辅导员,指导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少年宫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学科化、有效化。
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少年宫组织的活动中来,学校拓展了读书益智、综合实践、修身健体、文化艺术等活动,努力拓宽少年宫活动时间和空间。制定和完善少年宫活动课表,采取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及周日全面开放的方式,保障少年儿童学习活动时间。学校还通过场地兼用开展活动的方式,做到一室多用、一地多用,最大化场地的利用率。同时充分利用可用空间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处处展示少年宫新面貌,努力打造城北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的教育基地品牌。
2.积极开展各项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知识,活跃校园氛围
为了检验学校教育成果,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各类展示活动或比赛活动,包括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班际大合唱比赛、“七彩阳光”早操比赛、师生诵读比赛、书画比赛、学生经典“诵读沙龙”、新春游园活动、师生才艺展示等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各类比赛展示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2016年,城北乡中心小学舞蹈队被推荐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五省乡村学校舞蹈展示活动。2018年,学校足球队连续两届获得徐闻县小学组联赛冠军。另外,城北乡中心小学在各类县级书画比赛、才艺展示活动、大合唱比赛等活动中也取得各种佳绩。
3.加强社区合作,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加强与城北派出所、徐闻县消防大队、关工委、头铺村委会、粤海铁路派出所、徐闻县禁毒中心等社区单位的合作,每个学期都举办禁毒、交通、防溺水等图片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法治和安全意识,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了基础。
三、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城北乡中心小学是乡镇级中心小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较多家长外出务工,不少学生成为了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便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学校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托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教师在原有家访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并对学生的祖辈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一定的家教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科学地教育“留守儿童”。学校配4位生活指导老师管理宿舍,及时指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深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校德育处老师利用周末进行家访,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学生家庭距离学校都比较远,最远的有20多公里,有时候晚上8点多德育处老师还在学生家庭进行家访。除了认真登记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还将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
3.及时与留守儿童家庭沟通。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家访或与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老师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当儿童的“代管家长”,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为这些孩子营造“温馨家园”,向他们传递无限亲情、无限的爱;并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交往、生活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因此,学校非常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不再感到孤独,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5.加强课外沟通和辅导。课外时间,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学习上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让学校成为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6.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坚持每天安排教师将留守学生护送到安全路段,确保孩子们平安无事,也让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
四、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12年9月,城北乡进行大范围的学校布局调整,当时有10个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合并到学校就读。这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提出“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的奋斗目标。几年来,学校坚持抓教研教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学校开展“贵生课堂”教学研究,平衡师生关系,改革老师上课模式,以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挥学生潜能,摒弃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学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交流竞赛活动,以比赛促教研,以教研提高比赛质量,有效营造集体备课、集体研究、资源共享的合作氛围。
3.学校优化学生小组配置,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改变过去学生学习“单打独斗”的模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
4.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通过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学校除了向教研要质量外更注重向管理要质量,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营造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氛围。从2013年开始,学校连续被评为徐闻县教学质量“先进学校”“优秀学校”和徐闻县“贵生课堂”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