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适合教育 建温馨校园——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创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总结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始建于1906年,学校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合兴街道,位于街道中心区域,选址良好,北有德美幼儿园,南有合兴初级中学,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学区域。主要招收合兴街道施教区内以及按规定符合入学条件的新市民子女,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学校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各类专用教室齐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教育装备达到了江苏省I类标准。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2984名(其中新市民子女1821名,占比61%),平均班额在45人以下,全面消除大班额。专任教师174名,团队中拥有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0名。2013年5月,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党委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友好签约联合办学,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合兴小学,挂牌成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为把该校建设成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苏州市一流、江苏省著名的现代化乡村品牌窗口学校提供了智力支持。

学校秉承着“合而共兴”的文化精神,倡导“适合教育”办学理念,以“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为教育愿景,以培育综合发展的好学生,培养知行合一的好教师和培植合作创新的好团队为教育目标。坚持以课程建设立校,以乒乓特色强校,以联合办学兴校为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内涵提升。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江苏省课程基地学校、江苏省示范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示范性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江苏省示范性红十字学校等100多项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果和“适学课堂”经验也在人民教育、光明日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80多次。

一、文化引领——营造适合生长的环境

合兴小学百年薪火相传,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魅力,从办学初的乡绅合办,到四五十年代的合署共办,再到今天与南师大的联合办学;从开创时的“和衷共济、兴邦立学”,到四五十年代的 “崇德求实、合力为学”,到八十年代的“开拓争先、团结兴学”,再到今天的“和谐进取、联合办学”,学校发展凝聚形成了“合兴文化”,提出“适合教育”(适合生长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达成“共筑适合生长的教育生活”这一教育愿景。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校训:合·兴;校风:诚信自律、合而共兴;教风:博学崇实、善教合道;学风:自主自强、合作有为,同时对校徽设计、建筑物取名、室场内外布置、色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统筹规划,通过学校核心文化的构建,努力培养师德高尚、学养丰厚、专业精进、知行合一的美丽教师;培育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综合发展的美丽学生;培植协同互信、和谐进取、共担共享、合作创新的美丽团队,以文化引领为师生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目前学校已形成“一厅两雕三区四园”的合宜适学生态。“一厅”即“适合教育”文化大厅,彰显“适合教育”办学理念;“两雕”即共兴浮雕、合兴雕塑,传递“合而共兴”发展历程;“三区”即阅读体验区、乒乓活动区、艺术想象区,凝聚“适性生长”特色建设;“四园”即主题果园、阅读花园、乒乓乐园、艺术梨园,营造“适合生长”文化精神。此外,学校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张贴“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会健体、有雅趣、善合作、乐分享的新时代公民,助力学生适性生长。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关系

在“合兴文化”的引领下,该校着力打造拥有“好学生”“好教师”“好父母(家庭)”“好课程”“好课堂”“好教室”的“六好温馨乡村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实行“年级组”管理。一个年级为一个级组,内设年级组长,实施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开展“六航”行动。以师德导航、读书启航、专家领航、工作室助航、故事引航、课题护航来培植好团队、成长好教工。健全关爱机制。对特殊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建立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开设“四点半”学校,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资助,增强学生幸福感。建好“教工之家”。通过实施“五必访”关爱工程、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发挥优秀巾帼岗、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归属感。创新党群共建。密切联盟、社区、企业三方联系,整合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安全“网格化”管理。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用好排查平台,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排查;落实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平台授课率、作业完成率达100%;落实学生安全告知书和安全工作通报制。落实各项安全点位职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演练。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陪餐制度,实现明厨亮灶。同时,加强三结合教育,开展家长、教师、民警志愿者护学岗活动,共同营造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同学关系团结,家校关系和谐,被评为“张家港市先进文明校园”。

三、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校能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聚焦课程,提质增效。倡导“适合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生长”的课程理念,构建了“适学课程”体系。该校是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江苏省课程建设基地学校。一是持续推进“适学课程”建设,完善物型课程,推进“阅读与实践”“数学与思维”“英语与交际”“体育与乒乓”“艺术与想象”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展项目化学习。目前,基于学校文化、地域文化设计开发的项目统整课程,“沙洲美食”“乒乓展馆”“浩瀚的星空”“家乡的桥”“珠心慧算”“成长的秘密”“寻找竹迹”“毕业季的风”正在实施过程中,并广受好评。二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开展了“三色花开”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美丽橘娃”全面成长。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关注“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依托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特殊生团体辅导,构建立体化的帮扶机制。支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从劳动时间、师资、经费、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学生受教育成果显著。学校获评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种子学校(2018-2020年)、张家港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仅2019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中获奖近600人次。

立足课堂,提高质量。该校能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实践“适学课堂”,以“两单五学”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各层次学生学有所获。利用“美丽橘娃”综合素质绘本成长手册,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多元而全面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该校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适合生长’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结题成果获张家港市特等奖。近两年,学校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15次,教师上市级及以上公开课50多节,在市级及以上评优课、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获奖72人次,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学校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被评为“张家港市优秀备课组”。

四、特色品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2010年,该校在全市首批建办了乡村少年宫——“六艺少年宫”。少年宫项目服务面广,以学生为主体,以亲子为抓手,成为学生乐园,父母学园;少年宫项目品牌力强,“六艺少年宫”立足发挥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农村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和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突出“合兴”文化的办学特色,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在城乡一体化中发挥积极有力的作用。建办以来,先后承办了全市“乡村少年宫”启动仪式、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活动、全国乡村少年宫培训班学员现场观摩活动,接待了贵州沿河等省内外20多个团队来校观摩。光明日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媒体先后来校宣传报道,该校多次获评“张家港市学校优秀少年宫”。

除了“六艺少年宫”,该校于1994年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少儿业余乒乓球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乒乓学子,向省市乒乓队输送了10多名运动员。校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共计1000多人次,承办了省级、大市级、市级乒乓比赛36次,该校的乒乓运动还曾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高度赞赏。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示范性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学校充分发挥乒乓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学校优质的场馆设施和教练师资资源的作用,吸引周边地区、学校广大青少年儿童积极参与乒乓运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幼儿园训练为起点,小学为主体,延伸至本市初中、高中的训练网点。据不完全统计,自该校体育俱乐部对外开放以来,校外学生到该校参与乒乓活动达6000多人次,对推动市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辐射面广泛,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