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乡村温馨校园,育时代优秀英才——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古城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禹州市古城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原名禹州市古城镇第三初级中学,2003年学校更名为禹州市古城镇中心学校。2017年9月,原古城镇中心学校、古城镇第二初级中学合并组建新古城镇中心学校。2018年5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所在地为古城镇大北村,现占地面积58亩,建筑面积17461平方米,服务全镇4.8万群众。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312人,教职工82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35人,本科学历79人,专科学历3人,本科学历达标率96%。经国家基本均衡发展验收,达到了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学校在创建人民满意学校和乡村温馨校园的道路上,积极践行“德育与智育并重,用习惯提升品质,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提升内涵注重精细管理、安全稳定重在责任落实、队伍建设依托强化师德、提升质量依靠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推行素质教育和五育并举协调发展理念,突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特点,重视德育工作的潜移默化、细致入微,倡导学生的自我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紧扣“正德厚学,自强不息”的校训,努力创建特色校园、文明校园,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布局合理的校园

校舍的设计、建造符合国家8级抗震标准,通风良好,坚固实用。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四区分明。

(一)教学区

教学楼(辰熙楼)1幢四层,24个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连接互联网的触控式一体机,教学手段先进。

(二)办公区

综合楼(惠泽楼)1幢五层,内设教师办公室、实验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各4个,图书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各2个,阅览室、留守儿童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器材室、电子地理教室、创课室、语音室、全自动录播室各1个。

(三)生活区

餐厅楼(思源餐厅)1幢两层,面积1655㎡,实现了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满足全校师生共同就餐。学生宿舍楼(怀英居、瑾秀阁)2幢各四层,保证学生舒心的休息。教师宿舍楼(梦兴楼)1幢四层,达到每师一室,满足路途遥远教师的住宿需求。

(四)运动区

建成了有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1个,坚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

二、设施齐备的校园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标准配置师资,教师配备数量足、学科全。

(一)教学、办公设施齐全

学校24个班配有“班班通”工程设备。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100台,学生上课一人一机。各处室、办公室配齐电脑、打印机,为教师的办公、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校实现光纤入网,建有校园无线网络,保证师生流畅快捷上网。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82台,达到一人一机。教师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上课,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I类标准,体育、卫生器材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二)生活设施齐全

楼宇内每层都有水冲式男女卫生间,操场建有独立卫生间1栋,方便师生如厕;学校采用管网供水,大型制水机可供应全校纯净、安全的直饮水,楼宇内每层都供应热饮用水和生活用热水;学校设有男女浴室,保障师生洗浴要求;学校教室、寝室全部安装有空调,为全校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安全设施齐全

为保证全校师生安全,学校安装有安防报警系统,将近120个摄像头,做到校园监控无死角。学校配备了保安,24小时值班。各教室、宿舍、功能室及楼道都配置了灭火器。教室采光良好,室内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三、引人入胜的校园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环境宜人,和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相互映衬,愈发显得四季如诗、书香阵阵。

学校的校园文化以红色精神为主题,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学楼的一楼为毛泽东诗词,带领师生走进领袖精神世界,领略伟人风采;二楼为名人名言,教导师生品读责任担当,树立家国情怀;三楼为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师生锻炼优秀品质,造就成功人生;四楼为科技前沿、国之重器,启发师生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大国工匠。从连廊到综合楼,更有雷锋、保尔、马云的名言,启迪师生进行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楼西侧外墙上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激励师生树立远大理想,胸怀报国之志。运动场上毛主席“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谆谆嘱托,鼓舞师生锻炼身体,为国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校门口西侧墙上的彩绘,详细解释了红色精神的内涵:有勇于开拓、坚定信念、实事求是、严守纪律的井冈山精神;有勇于吃苦、不怕牺牲、不畏艰险、顾全大局的长征精神;有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学校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而且将制作的版面张贴在每个教室。学校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和立柱等空间,喷绘有关科技、人文、教育、诗词等方面的壁画,展示校园文化底蕴。这些红色精神,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四、安全规范的校园 

学校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安全减灾演练。制定突发事件和宿舍管理应急预案及消防、地震安全应急预案等。学校实行全寄宿制管理,无明显安全隐患。最大班级人数54人,无大班额现象。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保护师生安全。宿舍内布置温馨舒适,卫生干净,定期消毒,按时通风,窗明几净。餐厅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实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陪餐制度,膳食配置合理、营养均衡。建立校园服务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五、质量优秀的校园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授课,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水平。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德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提高学生修养,学校开展“图书进教室”活动,坚持上好阅读指导课,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乐读”“善读”,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厚学识、陶冶性情。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奖惩办法,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

重视学生劳动教育,从每天的打扫卫生做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团会和集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开展“图书进教室”活动,让学生阅读书籍,提升涵养,拓宽眼界。在禹州市率先创办了学生社团(即兴趣小组),目前有书法、美术、长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英语、国学、音乐和舞蹈等社团,为展示社团活动成果,每年5月份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每年举行春、秋季运动会,元旦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丰富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校教学成绩稳中有升,近几年来荣获“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禹州名校”“禹州市市长教育质量奖”“禹州市七、八年级竞赛总积分二等奖”“禹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总积分第五名”“禹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禹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许昌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许昌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称号,受到领导的好评,群众的赞许。

六、温馨和谐的校园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热情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经常走进学生,谈心交流。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没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鼓励、引导学校已经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流程,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增进亲子感情,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确保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校指定德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让留守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创建和谐校园。

建立辍学学生劝返机制,实行“教师包村”制度,建立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机制,实行任课教师轮流到家上课;建立“四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困难家庭及时得到帮助。

为建立学校与家庭、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学校长期坚持家访活动,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

为了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选举出家长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让家长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畅通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渠道。学校还充分发挥家委会功能,提高家委会的工作实效性,开展家校共建活动,争取得到社会、家长和群众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争创温馨校园文明,谱写校园新的篇章,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将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创乡村温馨校园,育时代优秀英才”不断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