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这是一艘起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一片放飞理想的沃土,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望,这就是培育永小师生成长的沃土,寄托永源镇百姓希望和梦想的地方。一所始建于1946年9月,坚持“五育并举、共同发展”,荣获全国先进后勤学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项目校、省冰雪特色学校、省标准化建设工程合格学校。
一、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永源镇中心地段,占地面积13 4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804平方米,运动场4000平方米,现有学生733人,教学班22个,平均班额不超过40人。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
校内建筑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美观,建有教学楼、食堂和少年宫活动综合楼。学校设有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普活动室、乒乓球室、书法教室、创客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馆室服务于教育教学。各教室和功能馆室均采用墨绿色无尘黑板、无尘液体粉笔 ,充分保护学生视力和减轻呼吸系统疾病。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开通了哈尔滨教育云平台,校园网络全覆盖。22个教学班及功能馆室全部配备互动屏。先进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教育设备,为学校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队伍建设
1.关注教师发展,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扎根农村、有品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使其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教师的品行、品味、品性、品格切入,打造品质教师。为教师创造一切可以外出学习的机会,结合省市区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校级领导和教师参加国培和市区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着力抓好集体备课,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单,形成课堂教学“五步法”自主学习新模式
探索学校集体备课的模式,重视大观念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单元内容剖析、课例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更好地指导教师个人备课,学科组以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作为研究抓手,以本真课堂切实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迁移,师生的共同生长。学校一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开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的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预习单”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预习。二是立足课堂,总结出课堂五步法,即预习检测→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
三、校园环境
走进校园,醒目的“立德树人”四个大字,让教师时刻铭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德馨”两个字诠释了学校的教育之魂,实现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的教育理想。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学校操场即是师生活动的乐园。班班参与学校的管理,人人做护花护草的使者。学校楼廊文化,营造学校家文化与书香校园。一楼大厅到二楼天井,主体打造学校“家”环境,同时突出幸福、和谐、向上的家风,让每位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楼廊文化以读书为主题,全天开放学校阅览室,师生可以尽情地徜徉书海,让读书伴随师生每一天。每日的分担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打造美丽校园,人人做学校的主人,让地处农村的永小师生更加自信阳光,共爱美丽温馨家园。
四、文化建设
学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三美”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即爱美校园、悦美教师、健美少年。
永小的老师们用心尽力做好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有教师步履轻盈地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这幸福来自教育教学工作,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自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来自所进行的教育研究,来自愉悦无压的学校生活……
充分发挥德育在育德、育心、育人方面协调发展与均衡培养的作用,用“爱”去尊重和相信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以教师的教育智慧,以灵动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永小“最美少年”。
五、特色办学
1.社团活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校立足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不断提高课后服务的满意度,挖掘本校教师教学特长和自身专长。先后开设了舞蹈、葫芦丝、剪纸、国画、轮滑、篮球、烘焙、国学、创客、乒乓球、非洲鼓、趣味魔方、星际欢乐杯、编织七彩梦、空中飞竹等少年宫和社团课程,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在多元课程的学习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2.书香校园
学校制定了“维品书慧”系列读书活动方案。无论从教师、学生、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每届阅读节,学校都会开展丰富的阅读节活动,在读书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提升自我。读书已经成为永小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打造书香校园,让师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由市域联盟学校牵头,组织成员学校开展市规划重点课题《书香阅读联盟文化创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标志着由课题牵动的联盟成员校携手发展迈向新的征程。
3.民俗体育
坚持体育常规,开展民俗特色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课间活动、大课间学校开展推轱辘圈、丢沙包、跳飞机格、跳皮筋、撞拐等游戏活动,如此接地气的游戏玩出孩子的智力、竞争力、合作意识,玩出孩子的健康和品格,玩出阳光体育活动的精彩。冬季师生自制脚滑子、雪板、雪爬犁等民俗冰雪器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4.科普特色
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校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争取市区科协为农村孩子送创客资源包、给学生上科普体验课、科普大篷车体验、建立流动科学宫、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公益科普活动,还建立了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科普体验馆,学生尽情的享受科技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感受参与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科技的神奇力量,极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走进科学、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
六、平安校园
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按标准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学生上放学时段做到“三见”(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同时做到有领导带班、值周教师、门卫值班,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进行登记、审验放行,社会闲散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学校门卫建设标准化警务室,室内配备一键式报警、钢叉、防刺背心、头盔、防割手套等警用器械。学校大门、进出通道等重点要害部位达到视频监控全覆盖,监控、安保设备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安保应对能力。
学校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交通、消防、饮食、活动、防侵害等相关方面的安全常识做成安全教育微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地震逃生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上传《致家长一封信》、恶劣天气安全教育视频,大大增强了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并采取在班主任群实行每天“零上报”制度、班级按时通风、消毒等方式,努力增强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
学校有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制度,每学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成立了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养成教育,开展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氛围。保证了学生在校内身体、心理、学习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大鹏展翅,志在千里。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永小人,秉承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的校训,以追求卓越、争创品牌学校、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创造教育的完美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