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连皖鄂、水分江淮,是全省唯一集革命老区、纯山区、贫困地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为一体的县份,是安徽省连续八任省委书记的扶贫联系点。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古坊乡一直是岳西县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之一。境内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数量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学校生源数量更是急剧下降,教育生态极其脆弱。面对客观存在的教育短板,古坊中心学校坚守初心,群策群力,在既无生源优势、又无师资优势的情况下,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极力创建 “学生有成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文化”的乡村温馨校园,破解了生存难题,摆脱了发展困境,成为领跑农村优质教育的窗口学校。
一、加大投入,文化引领,营造温馨环境
“想让师生热爱学校乃至热爱工作、学习和生活,就要努力让学校变得可爱一些。”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持续加大投入,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心中“最美丽温馨的校园”,同行眼中“最有内涵有意蕴的校园”。
1.聚力运动设施建设。因古坊乡是有名的“文体之乡”,学校深挖这一资源,大力开展文体活动。逐年完善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等设施,满足了学校师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课及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需要。
2.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温馨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和完善校园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展示人文风采的阵地,每一块展板都彰显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努力做到校园处处有景致,处处有育人价值。办公室、教室布置各具特色,为师生创设温暖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3.抓实校园安全管理。寄宿制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对教寝室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适时进行卫生消毒,确保不留死角,安装监控系统,安排专人值守。定期开展防范灾害和应急避险演练,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安排兼职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生活区域的安全卫生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加大寄宿条件改造力度。办好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关键要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新家”。学校地处高海拔地带,冬季寒冷,在升级改造学生浴室、洗漱间和食堂的基础上,学校克服困难,率先在教室安装空调,很多家离学校不远的学生选择住校,是因为学校比家“温暖”。在提升学生寄宿条件的同时,学校还想方设法解决教师住宿条件,如在教师周转房加建小厨房、建设校园网等,许多外地教师周末及假期也不愿意回家,而是留守学校。
二、五育并举,改革创新,细化温馨要素
学校认为只有狠抓教育质量,创新育人模式,才能走出乡村教育困境。多样化、差异化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要为师生搭建施展才智的舞台,让人人都能出彩。
1.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立体化”的思想渗透教学管理全过程。学校配齐了学科教师,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避免单一化教学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欠缺。因规模小,学校结合实际,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多年实践表明,小班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探究能力,增强了展示自我的胆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学校成功地将生源减少这一弱势变成小班教学的优势,弥补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2.着力提升教师研究能力。课堂诊断示范和研课磨课活动常态化,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巡课制常态化,全校营造了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学校自主开发系列校本教材《人文古坊》《中考英语词汇手册》《中考英语经典阅读》《学会学习》《自主阅读手册》《学生成长管理日志》等,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顺利结题,市级课题“农村初中‘生本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在顺利实施。多名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课例等均获省、市奖项。
3.搭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结合学校传统,学校统筹设计了五大特色活动,分别是迎新年篝火晚会、国旗下学生演讲、“校园朗读者”活动、阳光大课间、少年宫兴趣社团活动。学校少年宫兴趣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而一年一度的迎新年篝火晚会更像一把点燃乡土情怀的圣火,拉近了师生的感情。国旗下的演讲让学生经受一次次灵魂的洗礼,满满的正能量激荡在校园。阳光大课间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各班轮流值周,学生自主管理,既能强身健体,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校园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经典。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兴趣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全校师生“乐”在其中。
三、另辟蹊径,实践体悟,彰显温馨特色
诺丁斯说:“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1.开展自主教育特色创建。学校聚焦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坚持“强身健体、大胆展示、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四大核心理念,紧扣“自主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五个维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力和学生的主动力,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认真填写《成长管理日志》,通过“一日三省吾身”,让学生从自己的行为中反观自己,认识自己。日本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说: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由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学校亦是如此,学生不仅是校园里的学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创作者。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行“班级值周”工作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通过多元评价体系进行自主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至关重要,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学校针对农村学生特点,推行“主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落实教师“三讲三不讲”的授课原则,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方式,赋予课堂自由的氛围。如今,自主教育像阳光一样洒满整个校园,扬起孩子起航的风帆。2018年11月,学校被评为“安庆市文明校园”,2019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成功认定为“安庆市自主教育特色学校”。
2.建设和谐温馨大家庭。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校将师生关系作为最大的教学生产力,顺应师生、家长心理需求,走进他们的内心,共建共享相亲相爱的公益大家庭,促进教师开心教书、学生快乐学习、家长阳光育儿。教师为学生举办生日Party、给学生送生日祝福、为学生唱“生日快乐歌”,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校园活动;教师定期家访,甚至“背包”’送教,已经不再是一项硬性的工作任务,而成为教师平时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设计,把学生当作“大人”共商学校大小事,帮助学生围绕留守儿童关爱、学困生成长、防止校园欺凌、心理健康等主题自主组织、策划各项活动,提升了他们对“公益大家庭”的责任感,学校也因师生之间的温情而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持久力量。一直以来,学校毕业的学子都有着深厚的感恩情怀,他们始终心系母校、时刻关注母校未来发展,每年主动向学校提出捐资助学的校友络绎不绝。
“但凡教育都不会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也深深体会到,只有着眼长远,立足当下,温馨育人,才能寻求更好的突破,让学校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