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和鸣,气和平,人和谐。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杨市中心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这首《新三字经》,
在清晨的露珠里折射着孩子们充满朝气的笑脸,
在彬彬有礼的问好声中交织成和谐的乐章,
在朝阳的映照下感受着生命拔节的力量……
在锡西直湖江畔,有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无锡市杨市中心小学。这所创建于1903年,因地处杨墅园而得名的乡村中心小学,探教育之本质,承文化之根脉,栉风沐雨119载。近年来,学校以“铺垫每个人的诗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格调高、诗意浓、质量优、品质精”为办学愿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秉承“人和·日新”之校训、“盛德·善导”之教风、“诚勤·敏学”之学风,厚植“诗化教育”的办学品牌,持续建设温馨校园,描绘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美好图景。
一、环境诗化,温馨满园
校园几许尽春光,角角落落皆诗情。学校“环境诗化”,向着诗与美踽踽而行,努力成为一座有灵魂的、值得终生回忆的园子,让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成为“可读可诵”的教育读本。
1.打造智慧平安校园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所充满诗意气息的现代化智慧校园。在政府支持下,学校与时俱进,按《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一类水平,高规格改善办学条件,为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安装空调,校园录播系统、心理健康小站、劳动技术、科学实验、美术、音乐、电子阅览等功能教室和无线网络等智慧设施设备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升级校园电子围栏、微型消防站、快检室、明厨亮灶、智慧消防、智慧技防等系统设施,不断提升校园安保的现代化水平,以全覆盖、无死角的校园安防体系确保师生平安。
2.建设文化校园
教室窗明几净,道路旁的金桂、操场旁的雪松、楼前的青竹四季常青,各类花卉“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块块诗画并茂的宣传小景在绿植掩映下熠熠生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安全提示等内容,让温馨之意扑面而来。花坛里,辟出一块块“孩子们的田野”,绿植有了专属的诗文做装饰,每一处绿都有了诗意的味道;过道里,挂上经典古诗词、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和美德故事等,每一面墙都有了文化的味道;闲置的门厅,成了“诗意栖居厅”,可以调素琴,可以手弹一局;楼梯间,成了丛林、海边、天空的主题仿真天地和小书吧,每一间房都有了书香的味道;课间的铃声,设计成每两周一换的古诗新唱,每一声铃都有了经典的味道……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染学校的角角落落,使教育润物无声。
二、课程诗化,温润灵动
“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学校以“健康活泼、聪慧高雅”的诗意学生培育为育人目标,不断培育“诗化教育”新的增长点,积极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诗化课程新体系。
1.课程内容如诗般丰富多彩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依托国家课程,打造传承有序的德育微课程:语文课的诗文诵读,孕育“经典养德”德育品牌;“绿天使”品格提升工程,携手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爱整洁、懂节约、护自然的品格;聚焦校园里的大雪松,讲好校园故事,打造“松品立德”儿童学习园……美术课、科学课上一张普通的纸,摇身一变,再生纸成了学生书画和纸塑的原材料,玩出了花样的社团课程。锡剧社、花样偶戏团、小足球队、科幻画营、巧手作坊等几十个社团,以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小足球、花样偶戏等社团课程已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校园足球节、诗化教育节、诗词节、美食节、达人秀等特色活动,面向全体,从课内外全面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都能获得个性成长和学习幸福感。
2.课堂教学如诗般灵动舒展
学校关注师生生命、生活和生成,关注感悟、体验和对话,将课题研究植根于日常教学,围绕“问题导学”课堂建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落地新课标精神的课堂学习生态建构,开展微课题、微课例、微研究,提炼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自主探究—反馈梳疑—交流释疑—练习内化—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简约开放、智慧灵动、情趣深度”的课堂特征,建立了学生“识读、合作、探究、交流、反思”五大学习习惯体系及其相应的内容要点、实施策略,促进了学校教育新质量观的重塑和学科教学新文化的建设。
三、活动诗化,情趣盎然
学校开发设计悦读、观影、慧讲等活动,为师生打造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校园诗性生活,培养健康志趣,增强人格魅力。
深入推进“日读一小时、周读一心得、月读一分享、季读一本书、学期一总结”的“五个一”活动,通过“周末两院”“悦读越美,悦读越慧”读书工程等机制,让师生在“读一思一享”一体化的校园“书”式生活中增长智慧。实施观优秀影片和优秀纪录片的“双百”工程,开展“镜头里的精彩”系列主题活动,开辟“镜观中国”思政课堂,引导师生拓宽视界。鼓励师生走上诗意讲坛,亮亮相、讲讲经、对对话,通过学习、交流、展示和反思,增进彼此了解,形成价值认同,促进整体发展。
学校将国家“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诗化教育的个性化追求相结合,构建“七彩”萌学课程,融德育、文化渗透、艺术熏陶、科技创新、体育锻炼等为一体,开发“四色之旅”活动体系。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仪式活动和传统节日活动的“红之旅”;以诗文为主线的特色校园节庆“橙之旅”;以“松品育德”为主题的“蓝之旅”;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绿之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四、管理诗化,温情和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校为师生筑一个自由和谐的家园,引一泓精神激励的甘泉,重视共同价值观、和谐人际关系、卓越团队精神等的打造,“温柔敦厚、意气风发”“健康活泼、聪慧高雅”的诗意特质成为学校各个层面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状态、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文化引领,构筑发展之魂
学校坚守“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兴校为核心”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和建构学校文化,引领师生发展。深挖学校百年传承,研读学校文化内涵,确立和弘扬“人和日新”的学校文化。在此引领下,打造师生文化,涵养“温柔敦厚、意气风发”的诗意教师和“健康活泼、聪慧高雅”的诗意学生精神特质。借助师生团队构建、诗意教师和诗意学生评选、诗意讲坛开讲等机制,构建生动的文化建设活动体系。如,打造“故事”校园,开辟微专栏,让师生员工在听、讲、找、写杨小故事中,与学校文化产生共鸣,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发展。以人为本,主动入境,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家文化建设,构建涵养文化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以“管理精细化、成效精品化”为目标追求,管理有尺度、有温度、有韧度,实施发展性、激励性评价,形成了“团结协作、实干克难、锐意进取、追求精品”的“杨小匠心精神”。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围绕“健康活泼、聪慧高雅”的诗意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为不同的孩子“量身定制”成长课程,实施“最美瞬间”“最美人物”“最美团队”“最美家庭”等展示性评价和进阶式评价,促进学生运动健康、社团特长、劳动实践、交流合作、审美创新、公益服务诸方面的健康成长。
2.教研赋能,夯实强师之基
学校立足课堂,以扎实的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思考力、行动力和研究力。以主题为基点,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构,“小切口”引导教师“真研究”。构建“五步式”教研,让教师在“自培”和“互动”中获得专业提升。以课例为基础,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建立“课例设计—课例展示—观课议课—反思总结—策略应用”的链式教研流程,推动教师深观察、深思考、深交流。学校获评无锡市小学英语学科基地学校,8名教师为锡慧在线、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录制视频课。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特点,对教师实施网格化培养,构建“1+3+N”教师培养体系:“1”是面向全体,指师德师风建设一条主线;“3”是关注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三类重点人群,落实“青蓝工程”“攀登工程”“引擎工程”;“N”是体现个性培养,对不同个体实施分岗、分层、分类的研修课程和管理体系。学校获评无锡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
聚焦关键,凝聚五年内的青年教师成立“青杨”成长学院,凝聚学校骨干和有潜力的成熟型教师成立“人和”优才学院,分层培养、分类指导、分阶段推进,构建起“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特教师”的“三级”发展梯队。两年中,学校8名青年教师获区基本功比赛一等奖,9名教师获区、市赛课一等奖,7名教师成长或晋升为区市骨干教师。
杨小校园,一批又一批默默耕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师相继成长。课堂上,他们旁征博引,把知识的雨露无私地洒给渴望的“小苗”;教研时,他们各抒己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讲坛上,他们回顾往昔,讲述动人的教育故事;办公室里,他们倾听学生心声,替学生排忧解难;灯光下,他们钻研教材、修改备课、批改作业,伴着月亮与星星入眠……用努力的汗水浇灌乡村教育之花。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江苏省全民科学素养大赛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第二批品格提升工程特色项目、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无锡市小学英语学科基地学校等数百项荣誉。
面向未来,杨小人将倍加珍惜和努力,以温馨校园创建为契机,在实现学校师生发展个性化,育人过程优质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育服务精品化上下功夫,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和共进,日新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