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美”引航 ,“浸润”育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黎安实验小学温馨校园创建案例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黎安实验小学坐落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2018年2月,陵水县委县政府实施振兴乡村教育战略,通过“撤点并校,名校托管”将黎安镇原黎安中心、大墩、后岭和岭仔四所小学合并,委托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托管,学校是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乡镇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致力于创建“多元、平等、共美”的温馨校园。

一、“共美”教育引领乡村学校走向更高发展水平

学校的孩子世代居住在偏远小渔村,质朴阳光,自托管以来,学校在政府支持下提出确保黎安镇的孩子100%“进好校、上好学、零费用、无负担”的目标,率先实现陵水教育“四个第一”,即第一所由名校托管的小学、第一所使用校车免费接送的学校、第一所中午用餐免费的学校、第一所由公开招投标竞争中标并且有资质的餐饮公司配餐的学校。民大附中教育集团从北京派出一名优秀校长到校管理,共享民大附中“共美”教育理念、经验和资源,整合原四所学校多元文化,破解乡村教育难题,寻找乡村教育突破口,努力让乡村孩子们享有像城市孩子一样的校园学习生活质量。

二、完备、实用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学校以托管为契机,高标准投资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标准。学校总占地面积27889㎡,总建筑面积27067㎡。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千人学生剧场(报告厅)、操场、学生食堂等。现有200米跑道、足球场、足球展室、篮球场、排球场等运动场地设施;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资源教室和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17间全部投入使用。普通及专业教室均能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学校还建成20套三层复式教师公寓,可容纳教职工85人入住及60人午休。学校现有教师88人,学历100%达标,其中高级教师6人,有学生1835名,教学班36个,只接收黎安镇片区的适龄儿童,一年半以来,生源回流增加732人,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平等、互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且取得成功

一是优化师资结构配置。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现有体育教师7人、音乐教师4人、美术教师2人、信息技术教师2人、科学教师2人、书法教师1人,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二是建构“共美课程体系”。学校积极做好课程规划,从课程结构上分基础、拓展和研究三个板块,把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学生深度学习与自主选择性学习的需要。基于学科建设形成校本“课程群”六个模块。成童书院课程(必修)包括礼乐教育、国情教育、民族艺术、语言文学、家庭生活五大门类,将优秀文化传承与学科素养融合,开发校本教材《礼乐教育》。未来学院课程(必修)STEM+PBL包括创意搭建、3D、机械动力、编程机器人等课程。合一书画院课程(必修)包括中国书法、国画、工笔画,与语文素养融合。校园节日课程(必修)包括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毕业课程(必修)包括社会实践与研究、志愿者服务。学校少年宫课程(自主选修)包括艺术、科技和体育等共30门,社团有舞蹈团、合唱团、足球男女甲乙队和篮球队等。

三是建构S-5C教学体系。“S”即适合每一个人,“5C”即5项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即沟通、合作、理解与传承、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创造力与想象力。学校开展协作式教学教研,成立“协作式”教研组,建立“认同式”的教学常规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二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团队“研课促学”“研学促导”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找回了自信心,相互启迪,因合作而主动参与。

四是规范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学习、锻炼、休息、加餐及课后服务等活动井然有序。

四、上善、至美的校园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以“共美”为灵魂,由内涵向外延辐射,彰显教育特质。进入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和字碑”雕塑,碑文《宣言》是民附人的使命陈述。“一园两区”环绕在“和字碑”周围。“和识园”中和识词文、经典语录励志成长,开放阅读区由56个雕刻有民族文化图腾的石墩环抱,学生坐在石墩上品读着喜欢的书籍,周围鱼池中涌泉涓涓细流,书香荷香沁人心脾;园中两侧的书院特色教室有“国学讲堂”“池畔丹青”“翰墨荷香”“匠心工坊”“心舞童年”“德音黎声”“雅乐黎韵”,文化氛围浓厚,到处弥漫着求知的气息。南北庭院为“两区”:“习得区”有民族英雄长廊,主题为铭记;“共享区”有SCS学生登台秀等,主题为成就。楼层的“角落书吧”,楼道有爱国励志、文明礼仪、安全消防、毒品教育等宣传品,教室里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承诺、小学生守则等内容的展牌……处处有教育,时时都温馨。

基于学校共同使命与愿景,建立“学生素质模型”,制定《5C评价标准》,搭建“未来小领袖”培养体系。学生获得极大的尊重与机会,人人佩戴“三色绶带”、人人承担“五项任务”、人人享有“五项荣誉”,在毕业典礼上家长为孩子佩戴“五美勋章”,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大大增长。全校师生致力于“立心于人和,行成于共美”,弘扬“玉成其美,和而不同”校风,“美益求美,修其身”教风,“各美其美,正其心”学风,铭记“仁德求真,弘毅至美”校训,使学生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思维行动上都能日渐向成功迈进。

五、润物、共生的支持性环境让校园关系融洽和谐

创建支持性系统以改善校园关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和谐发展。

一是通过“四个举措”支持学生。学校建立“有吸引力师生关系DPL”(民主、耐心和爱),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博爱带到工作中去,关注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来自他人的赞赏,主动倾听、对话,防止恐慌和厌学,所有教室及场馆均向学生开放。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对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采取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定期家访活动,动态跟进。建立“垂直团队DPL”。为那些学习、行动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在“360度支持系统”的“色块区”标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如培优补差,如锚定问题学生,包括重点做好防范校园欺凌工作。开辟“家校通道DPL”。学校成立家长理事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工作室,提升家长参与度。每年为家长提供两次培训,每年召开两次富有成效的家长会,每年一次家庭教育成果分享,每年参加1—2次庆祝学生成就-SCS学生登台秀。

二是营造“信义·互利”公共关系文化。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师生志愿者走进乡镇社区文明示范、看望孤寡老人等爱心活动;开展学生与乡镇人员研究黎安镇文化等PBL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关爱特殊困难教师,慰问病逝教师的家属,教师倍感温暖。校园定时开放,周六日或静校后,为周边黎安镇、派出所、开发公司等踢足球、办联谊等提供场地,实现共通共享共荣。

六、安全、温馨的校园与每个人相伴

学校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负责校园安保与保洁,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健全各类制度,定期排查校园卫生、安全隐患,建立台账;校园整洁,监控覆盖,24小时与派出所联防。每学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专业餐饮公司负责学生午餐配送,落实每日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午餐管理方案及陪餐制度,每月与餐饮公司对食堂进行联合督查,严格落实教室集中用餐制度。供应直饮开水,每月让供水站提供水源检测表,确保水质安全。专业校车公司负责学生接送,确保上下学安全。每学期召开教师、家长及学生代表征求意见会,监督、评价与改进学校工作。

一年多来,学校的舞蹈节目荣获2019年海南省大中小学校美育赛事活动小学舞蹈甲组一等奖,海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小学甲组舞蹈节目二等奖;学校被评为陵水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陵水县教育系统先进学校、陵水乡村教育振兴行动项目校等,成为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温馨优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