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校办学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偏远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据《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暨启动第四批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学校相关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一、学校概况及创建温馨校园优势
昌都市江达县岩比乡小学是一所优质农牧区寄宿制乡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86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现在有7个班,学生253人,在校教职工27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教师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学专科学历1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兴趣、提升素质”为工作原则,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为农牧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和谐、美丽、温馨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温馨校园建设工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为此成立了创建“温馨校园”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学校将创建“温馨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选定专人专管环境建设、文化育人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具体可行的创建方案,细化学校环境教育内容和活动,做到组织、计划、人员、经费落实。学校还经常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创建工作,避免出现建设中的盲目现象。
(二)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办学条件是创建温馨校园的有力保障。在创建过程中,县教育局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校园环境,完善办学条件。
1.硬件设施落实到位,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学校场室充足,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建有“七大功能室”,建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的运动场一个,内嵌两个小型羽毛球场,另建标准化的塑胶篮球场一个,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每个班级都配置了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另外,学校还建有学生餐厅、浴室和宿舍,能够很好满足学校生活需要。
2.校园布局调整规划,育人氛围日趋优化。为了使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的温馨乐园,学校在环境布置上尽力做到内容丰富、美观朴实,注意体现教育性、艺术性、针对性的有机统一,把学生艺术作品、学习成果、德育标兵等在学校楼道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设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和党的教育方针为内容的宣传墙,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励志名言名句,设有学生学习园地等。
(三)构建和谐关系,营造温馨格局
建设温馨校园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规定,领导班子当好“三个表率”,为学校发展带头领路。即领导班子要做学习的表率、交流的表率、团结的表率。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积极学习,主动与教师多交流,使全体教职工更好地理解、把握学校的决策、意图,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工作思路。教师之间多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减少教师之间的工作冲突,避免工作疏漏。
(四)开展多彩活动,营造温馨氛围
充分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校创设了两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关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2.国旗下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周五降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中国梦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等。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好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家校共育,共同成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校共育家长会,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活动中,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对学校工作提出要求。家校共育活动能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教学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双减”和“5+2课后服务”工作,教务处从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和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全程督查。学校做到周查、月检,实事求是,记录详实,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力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养,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管理工作,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严格执行教师岗位规范,每学期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记录。
3.规范教育管理。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三包”“营养餐”政策,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认真落实体育艺术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田径运动会一次、歌咏比赛一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特色校园文化引领,打造温馨的文化氛围
1.打造校园特色文化,让墙壁处处“说话”。“蓬生麻间,不扶自直”,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校园文化的构建包括墙壁文化、走廊楼道文化、班级文化、楼道图书文化。校园内到处是弟子规、国学经典词句和励志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孝道。正所谓文化处处在彰显,熏陶点滴在心中。
2.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展示平台。如感恩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环保宣传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3.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岗托是西藏解放的第一村,学校距岗托红色教育基地38公里,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每年都要组织师生赴岗托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七)常抓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是建设温馨校园的保障。县教育局为学校配备了一名专职保安、一键式报警装置,做到校园监控全覆盖。一直以来,学校都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安全工作计划,完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及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合理分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使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讲解和防范提醒,警示教育学生。
三、所取得的成果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硬件设施设备齐全,环境整洁雅致。教师敬业爱岗、学生文明向上。校园安定有序,人际关系和谐,校内外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连续5年有学生考入内地西藏初中班,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集体、市级德育学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四、今后打算
今后,学校将继续围绕温馨校园建设方案,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温馨程度,全力打造温馨校园。不断完善校园治理体系,提升校园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布局更合理,环境更雅致,校园更安定和谐,学生更健康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更高,家长更满意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