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清风润心田 丝丝温馨沁校园——博乐市小营盘中心小学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博乐市小营盘中心校小学始建于1936年,是一所有着86年历史的乡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在“润育童心、守正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紧紧围绕书法教育、阅读教学、快乐大课间等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处处闻书香、班班皆书韵的良好教育氛围。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州先进集体”“自治州党建工作示范校”“自治州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为“温馨校园”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

博乐市小营盘中心小学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环境宜人。校园占地面积300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绿化总面积6273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285人,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

二、温馨环境育人,打造温馨校园

办学条件是创建温馨校园的有力保障。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成一所积极、向上、净心、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投入293.3万元推进温馨校园建设,加强校园亮化美化绿化建设,改善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学校育人环境大大提升。二是学校改扩建功能室6间,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温馨的学习场地。三是学校建有食宿楼1栋,其中学生宿舍28间,可满足224名学生住宿需求;浴室2间,一次可满足20人洗浴需求。学校持续开展“我的宿舍我的家”活动,改善住宿环境,购置青少年课外读物500余册,努力打造一个美丽温馨、充满书香气息的宿舍环境,让学生在校如家。四是为教师提供教师周转楼供教师住宿,减少教师来回奔波的辛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当中。五是学校设立躬耕园、绿智园、百草园、播种太阳园、沁芳园、芾芊园6块劳动实践种植园,面积527平方米,供师生开展劳动实践种植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切实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师生校园生活。

三、润智教学有新意,体验成功喜悦

学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乐园。一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不断摸索、巧妙构思,严格作业管理,通过口语表达、观察积累、交流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倡导学生关注家国大事、社会发展。二是润彩社团活动为“双减”增添动力,学校设置秦腔、射箭、腰鼓、都塔尔、冬不拉、书法六大类二十余个活动社团,学生参与率达100%,其中秦腔社团曾代表博州赴自治区展演。三是学校充分利用少年宫资源优势,以课后托管服务(每周三、周五来学习社团活动)为主,1060名学生参与课后托管,参与率达到82.23%。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校获得“第一批自治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示范培育校”称号;学校“希望足球社”在2022年博乐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荣获第二、第三名;学校“晨光篮球社”在2022年博乐市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学校“舞之韵古典舞社团”节目《唐宫夜宴》受邀参加2022年博乐市建党节文艺汇演,受到一致好评。

四、润慧教研有新意,彰显活力课堂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温馨校园学生筑梦飞扬提供源动力。一是学校开展常态化教师大练兵活动,注重青年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外教研活动,5名教师成为州、市级学研团成员,教师教研活动参与率高达100%。二是从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全程督查,做到周查、月检,实事求是,记录翔实,对教师常规做到“过程性督查”。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2022版),制定“一生一案”提质增优措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模式。三是教师常态化利用平台优质资源辅助教学,让课堂更高效;家长常态化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成效。四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定期更新学校与班级图书角图书,注重学生阅读习惯养成;长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坚持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韵律操等特色大课间活动深受师生喜爱,为学生强身健体保驾护航。

五、润心德育有温度,我的校园我做主

德育不是说教,不是控制,而是发现和唤醒。学校坚持给学生有温度的德育,为温馨校园建设注入幸福。一是每学年开展融情夏令营研学活动,学校52名学生参与活动拓展眼界;每月开展一次爱心生日会,覆盖当月生日学生人数的80%;每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加强红色教育。二是家长学校活动课程创新,以线下“访万家活动”为契机,以“云课程”为抓手,以“点对点帮扶”为动力,构建“立体式课程模式”,累计开展“访万家活动”50余场次、走访学生6218人次,发放“告家长书”教育宣传资料5772份;寒暑假期间开展“云课程”教育,教师点对点帮扶学生324人。三是每学年召开少代会,鼓励少先队员大胆提出对学校的建议,积极参与学校及少先队的管理工作中去,有效激发少先队员担当学校小主人翁的决心和勇气。四是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因地制宜,整合校内零散边角料的土地,开辟6块劳动实践田占地563平方米,用于全体师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五是依托德育特色开展系列活动,以活动润育童心;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教师文体活动,每学年至少举行5次学生体艺活动。六是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在教学楼下设立悄悄话信箱,每周定时回复。七是学校工会穿针引线,积极联系慈善团体为学校留守儿童捐赠书包等学习用品、毛衣等生活用品。以“我为教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打造成常态化的润情品牌活动,为教职工涵养文化素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品质、创建和谐温馨校园建设助力。

“徐徐清风润心田 丝丝温馨沁校园”,今后学校将持续坚持“润育童心、守正成长”的办学方略,以优美的环境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熏陶学生,以精细的管理塑造学生,以多彩的活动温暖学生,用心、用力、用情构建“在校如家”的温馨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