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经验材料

来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8日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于2016年3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秉承总校“以爱育爱”的办学思想,确立“爱为核心,美丽呈现”的办学理念,以“美丽教育”为办学特色,“做一个美丽的人”为育人目标,把“建美丽学校、开美丽课程、做美丽教师(家长)、育美丽少年(儿童)”作为内涵,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故事、有文化、有生机”的美丽乡村学校。

“家是温暖,国是情怀”,学校里,同事间以“家人”相称,这不仅是称呼的改变,而是“家文化”的提炼与升华。几年间,在“爱为核心,美丽呈现”办学理念和“美丽教育”办学特色的引领下,顶层设计了以学校文化体系、美丽教育课程体系、“222410”的课堂教学体系、爱为核心的人文环境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把学校文化体系建设摆在首位,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一、治理文化——让“三心”建设统领学校全面发展

强化核心,凝心聚力;突出中心,引领成长;下移重心,服务师生。

——改革行政办公会议模式,提升干部管理水平。“轮流坐庄”:走进课堂、听常态课、研讨交流;“抢麦发言”:校园故事、学习交流、总结布置工作。

——实施党员干部“一二三四五”工程,“零距离”服务师生和家长,让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做师生的表率和榜样。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定《学校三年规划》,引领学校发展;修订《学校章程》,完善61项管理制度;编写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人行动手册》,具体明确各项事务流程;每周编辑《周工作纪实》,“亮”各部门、各校区工作;编写了《美丽教育特色文化实施手册》《规矩规范70条》,进一步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二、课程文化——培养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守望者

依托“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丽平谷”大背景研发的美丽乡村课程,顶层设计美丽乡村课程体系。三级课程实施注重基础,体现整合,突出实践,力求达到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生智力发展与能力培养的“三维统一”。

——基础性课程中的特色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足球、游泳、滑雪、棒球等运动课程进入课表。

——拓展性课程的特色是美丽乡村课程,在全国农村学校率先提出、设计、实施了“美丽乡村课程”,并将其作为综合实践特色课程进行实施。紧紧围绕“实践育人”的主线,将问题解决、实践体验作为课程核心的特征。

——发展性课程的特色是主题研究课(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托核心素养制定年级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分年级确立主题,以“小、近、实、趣、宽”为核心理念进行实施。

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五个“十大”课程。其分别是十大体育、十大艺术、十大体验、十大学科拓展、十大好玩课程,这些课程推动了“五育并举”的有效落实。其中,“百草园”劳动实践为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利用校园里的空地、平地开设“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百草园划分为方块地、种植木箱、种植轮胎区域,按班级分配“责任田”,开设百草园课程,通过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课外活动、延时服务等途径进行指导。实施“四季”劳作,即春耕、夏种、秋收、冬剪;“三间”护理,即早间浇水、施肥,午间除草、松土,晚间驱虫、疏果;“两课”整合,即促进实践课与学科课整合,百草园已成为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一品”呈现,即每年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举行“百草园”收获节课程,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以展示收获为主线,通过“收”“展”“尝”“说”“画”“写”六个环节展示“百草园”的收获。让师生们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古法种植,从中接受劳动、环保、合作、品德、课外知识、体验、搜索、探究等教育。“百草园”不仅是美丽校园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学校的“品牌”。

学校跨学科整合实施的“百草园”劳动实践课程、书法课程、16景游览课程、体育特色等课程成为“美丽乡村”课程的有力支撑,让美丽教育特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课堂文化——“222410”彰显课堂温度

所谓“222410”是指:2—每节课2分钟的精彩展示,2—鼓励教师勇敢的退、适时的进,2—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4—合作、展示、评价、检测,10—每节课大屏亮屏不超过10分钟。“222410”让课堂常规更富有温度,并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四、家校文化——“五个三”组合拳让沟通无缝连接

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家校协同,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第一个“三”:三个字,以“全、实、坚”三字为指导,系统开展家校协同工程,它也是家校协同工作的核心理念。第二个“三”:“39410”“0511”“0612”三项家校协同工程,把家校工作统筹规划,成为惯例、校历。即:在3月、9月,进行全员家访;4月、10月,设立开放周;5月、11月开设班级家长会;6月、12月,开展家长培训。第三个“三”:指校级、班级、用餐三个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第四个“三”:指家长学生同表彰、家长志愿者、家长座谈会三项制度,发挥家长资源优势,让每位家长有“话语权”。第五个“三”:指学校公众号、家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三个宣传沟通平台,让家校沟通随时随地发生。

五、教师文化——“六个一”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六个一”,即上好每一节课、每周一篇反思、每月一次研讨、每月一次论坛、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每年一本名著;通过氛围营造、“唤醒”服务、“结对儿”帮扶、专家引路等手段,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六、学生文化——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

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统领。制定《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分年级落实。把德育渗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446”的学生文化。4—听说读写;4—坐立行表,从坐姿、站立、行走、仪表(表达)等方面落实习惯养成教育;6—六声,指读书声、诵诗声、跑操声、问候声、国歌声、展示声,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

——“零点体育”,每天集中进行40分钟全员体育运动,促进体质全面提升。

——“三卡”评价。实施“绿叶卡”“红花卡”“硕果卡”过程性评价,并将结果作为“美丽少年”评选依据。

——六节九月。3月开展社会实践月、风筝节;4月传统教育月、读书节;5月课程展示月、艺术节;6月小鬼当家月;8月读书月;9月感恩教育月、科技节;10月爱国教育月、体育节;11月主题阅读月、英语节;12月小鬼当家月。

——整合资源,强化体验。整合校内外的“百草园”、美丽乡村课程基地,联系图书馆、博物馆、法院、检察院等校外机构,开展劳动教育和体验性实践教育活动,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

——坚持重大时日开展教育活动。以清明节、中秋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用活动育人。

七、人文环境文化——让爱成为核心

——“五园”景观,即“廉政园”“启航园”“静泊园”“憩谐园”“百草园”,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精神,即大爱、诚信、美丽、担当。在重大集会、升旗仪式、课间操时间,齐呼校园精神,让校园精神成为行为准则。

——美丽教育的特色文化。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呈现办学特色、校训和特色内涵,让校园的墙壁、楼宇和房屋“会说话”。

——“三礼”“四美”礼仪及表彰。9月一年级“开笔礼”,4月四年级“成长礼”,6月六年级“毕业礼”;4月表彰“美丽家长”,6月表彰“美丽少年”,9月表彰“美丽教师”,12月份表彰“美丽家属”。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关注亲子关系,构建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做一个美丽的人”成了师生、家长的自觉追求。

——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入校排查安全隐患,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校区校(园)长巡视制度;完善主任门口护导制度;完善学生校园志愿者巡查队伍;为所有学生购买安全责任险,建立学生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提升自护自救能力。在每天对重点区域消毒的基础上,坚持每周对全校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消毒。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针对肥胖和近视两项重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并逐条落实。

以“美丽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正在引领着学校发展,让文化建设成为实验二小平谷分校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从总校的“以爱育爱”到平谷分校的“爱为核心,美丽呈现”。“爱”是校园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副强健体魄、一颗聪慧头脑、一个胸怀家国天下的远大梦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必将成为每一个实验二小平谷分校人的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