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学田镇中心学校坐落于嫩江之滨的学田镇。始建于1958年,是黑龙江省首批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几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核心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一种融洽、和谐、温暖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爱与被爱中共同成长,办“有成长的教育”。

一、办学条件

学田镇中心学校包括初中、小学、幼儿园三部分,现有在校学生1107人,在职教师147人。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呈准正方形,建筑布局匀称合理,学习区、生活区界限分明,区块清晰。学校共有操场两块、篮球场四块、排球场两块、足球场一块,为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运动空间。

学校位于学田镇中心地带,学生上下学路程不超过2.5千米,路途远的由校车接送到指定地点,无明显安全隐患。初中最大班额48人,小学42人,无大班额现象。各班、各室消防设备齐全,自然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学校配备保安4名,24小时值班。校园安装了监控摄像头110处,全方位、无死角,各项安全设施、设备齐全。

2019年,学校通过了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办学条件达标,师资配备符合发展需求,日常教育经费的运转有保障。近几年,市政府先后投资近1330万元改扩建教学楼、各功能教室、食宿楼,新建幼儿园教学楼、水冲厕所等,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体育器材设备、艺术教学设备、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配备符合要求,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有保障。生活区设施的配备充足,食堂实现“明厨亮灶”,环境干净卫生;学生宿舍可容纳400人住宿,配备有洗浴、取暖等设备,环境整洁舒适,管理科学严格。如今的学校,教学楼宽敞明亮,优雅舒适。校园绿树成荫,花草丰茂,环境宜人。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优质的保障。

二、校园文化

多年来,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围绕“师生牵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共同愿景,做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学校绿柳成行,花团锦簇,处处体现“优雅、干净、悦读”的校园风气。充分利用学校的楼廊、墙壁、过道等有效空间,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文明礼仪教育,宣传“厚德、博学、敏行”的德才兼备的成才目标,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包括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内的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以此展示师生的成长成果,打造出一种师生共乐共享、文明向上的文化气息,努力使学生成长为“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阳光少年,使教师成为“有高度,有温度,有故事,有本事”的优秀教师。

三、教育策略

坚持以“师生牵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立足农村实际,放眼学生未来,着力建构促进学校发展的“1243”素质教育运行体系,即秉承“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核心理念,坚持“普教”和“职教”两条腿走路,实施“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普职融合、创新发展”四大举措,全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普职协调发展”“特色学校创建”三项工程建设,打造富有“学田特色”的农村教育。

1.聚焦课堂,提质增效,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完善“问题与思维”教学模式,以“问题导学”为路径,以“思维训练”为目的,坚持“先学后教”,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课堂评价机制;打造精品课堂,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学校组建校本研修团队3个,名师工作室5个,打造精品课程5门。2020年、2021年两届“讷教杯”课堂教学大赛中有11人次获得一等奖。2022年有1人次获得齐齐哈尔市级教师能力提升比赛课堂教学二等奖。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围绕“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一个核心,立足实现“师德建设”和“技能提升”两个目标,做好“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骨干教师引领三方面重点工作,通过“研、读、写、讲”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其中齐齐哈尔市级骨干教师9人,讷河市级骨干教师14人。

(3)实施教育科研带动。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与培养,落实“四个一”教育科研要求,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020年,有3项齐齐哈尔市级课题和1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2021年3月,有6项齐齐哈尔市级课题顺利立项。2021年9月,有15项省级科研课题完成开题,进入研究阶段。

2.因材施教,精准定位,全面实施“普职协调发展”工程

学校坚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采取“普职融合”和“技能培训”两项举措,达到“全面育人、服务社会”的目的,创建学田特色的“三教统筹”办学模式。

(1)普职融合。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应试教育的影响,开好生涯教育课,增强家长和学生的职业教育意识,选好方向,打好基础。2020年完成中职招生79名,被评为讷河市中职招生先进单位。2021年完成53名,2022年完成49名。

(2)技能培训。利用创客教室、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劳动实践基地和对应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观念。学校组建了以丰产合作社、保昌合作社为中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结合利用校内的植物园,开展培训,完成农业技术培训200人次。

3.立足学生,关注成长,全面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1)文明礼仪先行。学校致力于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依托“让我们做好每月一事”的12个纲目的内容,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每年一个循环都要在前一年基础上增加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教育目的。

为促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班级”“文明礼仪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文明礼仪校园”建设,2022年4月,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标兵”。

(2)筑梦“校园足球”。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校,把“校园足球”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支撑点,践行“以球育人,以球益智,以球健体”理念,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曾先后获得省级比赛第五名、齐齐哈尔市级比赛第四名等优异成绩。目前学校已建立了班级足球联赛制度。学校自编足球操,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打项目。学校自编校园足球教材1套,实现足球课各学段全覆盖。以足球为带动,篮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等学生体育社团相继成立,每年5月下旬举办全校体育运动大会,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蔚然成风。

(3)美育润泽心灵。全面实施“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路径,开齐、开全艺术教育课程,创建多种形式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民间艺术等学生社团19个,开发学生个体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整体审美素养。实现艺术特色一班一品,每年9月下旬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促进师生美育素养的提升,让学校美育特色凸显。

(4)劳动助力成长。建设劳动教育实训基地和劳技教室,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包括苗木栽植、蔬菜粮食作物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开辟校外培训基地,聘请职教中心及社会专业人员,组建综合实践教师团队,实施“课堂+基地+学生+农户”劳动教育模式,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每年200人次以上,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5)营造书香校园。利用校园楼廊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氛围;创建师生阅览室,丰富图书种类和数量,提供完备的读书条件;组织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汇报会”“好书推介”“师生共读”等活动,使读书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

经过不断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被授予省“师德先进集体”、省“文明校园标兵”、齐齐哈尔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讷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今后,学校将继续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理念,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为培养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