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位于苏鲁交界的赣榆西部山区,是一所省农村行知实验学校。学校秉持“走行知之路,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以“行知教育”为办学特色,从细处入手,做实做细亮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和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省平安校园、省最美行知文化校园、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省陶研工作先进集体、省“五好”乡村教工之家、省基层工会服务教职工优质项目奖、市乡村教工之家示范点、市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依托地域文化,建设生态校园
1.环境特色——厚重的文化积淀
学校西倚历史厚重的大徐山,东傍风光旖旎的塔山湖,与人文气息浓厚的子贡山毗邻相守,同雅致古朴的孔恩亭隔水相望。学校占地46 587平方米,活动场地16 370平方米,绿化面积15 996平方米。近年来,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依山傍水、宁静优雅的地理环境,着力打造精美韵致、古朴淡雅的生态校园。
2.规划特色——鲜明的文化品格
粉墙黛瓦的主体建筑源自陶行知家乡的徽式建筑风格,传承的是陶行知“爱满天下”的育人精神。校园内小桥流水、廊道垂柳、翠竹掩映、雅素明净,景色如画。学校围绕行知文化,建成了端庄厚重的行知馆,做学生的行知园、温良谦恭的文园、山水怀柔的鉴园,九面主题鲜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馆三园九壁”的校园文化场景。
二、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智慧校园 1.建设优秀团队,助力提质增效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117名学生,所有班级实现小班化教学。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并举,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双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2名,其中市师德模范3人,市“感动港城人物”2人,市名师1人,市优秀教育园丁7人,市模范班主任1人,区“最美教师”2人,区名师1人,区杏坛耕耘奖1人,区师德先进个人5人,区骨干班主任12人,区优秀班主任15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2人。
2.升级教育服务,赋能乡村教育
学校新建录播室和听播室,所有教室新配了智慧黑板和无影灯。所有机房都更换了新的学生机,所有教师都更换了电脑和办公桌。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开通了1000 M的光纤接入,同时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大屏智慧教学系统。改造升级了校园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全覆盖,消除安全死角。每排教室都有直饮水系统,全天候为学生提供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新建的行知剧场能同时容纳500多人,满足了师生演出、培训等需要。新建的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与校园完美相衬。区教育局为学校投资94万元,新建了单职工“六有”乡村教工之家和教师食堂。“六有”乡村教工之家配有内部卫生间、空调、热水器、有线电视、网络、防盗门,能同时满足24位教师住宿需求,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师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三、聚焦内涵发展,建设“行知”校园
1.规范管理,培养“行知”好教师
一是加强队伍梯队建设。采用“岗位轮换”“岗位述职”等形式,提高中层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执行能力;创新班主任的评优奖励办法,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平台,每学年组织一次“十佳”班主任评选。二是建设高效德育团队。通过邀请区域师德模范作专题报告、开展“我的行知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组织“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形式,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三是抓实教学过程管理。为落实“双减”政策,利用每周“驻校蹲班”活动,加强“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的专项督查,督促教师执行到位。通过课程开设日日监控制度,定人、定时、定点巡课制度,及时调控教师教学行为,保障课程有效落实。加强教师业务指导,以“任务驱动、专家释疑、实践操作、分层指导”等方式加强多维培训,助力课改转型。开展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临聘教师入格课等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都有所收获。
2.特色项目,培养“行知”好少年
一是常态活动,滋养品格。严格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要求,提升学生运动品质,定期举行运动会、劳动趣味运动会、大课间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等。常态化开展好升旗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入学仪式、六一节等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推进德育工作有效展开。二是特色项目,提升品格。借助“江苏省行知劳动品格习养工程”项目,利用“行知村”“一米小菜园”“行知农耕园”等实践基地,建构二十四节气农事劳作任务群,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探索“4+1+X”课后服务模式。每周一至周四为“课业辅导+拓展活动”课程,每周五为社团活动课程。借助“江苏省行知德育体验课程特色文化建设”项目,通过求真记者站、毓德话剧社、小真人报社等多个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且行且知中提升综合素养。
四、凸显特色文化,建设优雅校园
1.以高雅的精神文化引领品质发展
特色文化引领品质发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以“行知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走行知之路,育创新人才”为办学理念,从细处入手,做实做细亮点,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升。学校以“博爱至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引领师生心中有爱、追求真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厚德善学、真知乐行”的校风,引领教师恪守道德之义,做学习型教师,引领学生快乐探究,做实践型少年;以“诲人不倦、教人求真”的教风,引领教师用“花苞心态”耐心对待孩子;以“学而不厌、学做真人”的学风,教育孩子们用“持之以恒”的信心学做真人。
2.以精致的场馆文化涵养师生品格
一是行知馆引领师生发展。行知馆内分为7个室,每个室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室与室相通,构成一个完整的场馆文化——传承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振兴乡村教育。二是行知村塑造学生个性。行知馆的二楼三楼为校内“行知村”,是学生自主策划、自我管理的活动机构,是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校园集中体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基础保障。三是少年宫成就学生梦想。少年宫里建有“三味书屋”阅览室、乐心音乐室、翰墨书法室等。这里,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学生在少年宫里自主探究,成就自我,全面发展。
五、注重人文关爱,建设和谐校园
1.民主管理,让温馨在参与中彰显
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管理。通过校务公示栏、教职工大会、校园网等形式向全校教职工及家长、社会,公开学校党建、职评、评先、考核、教育教学、培训、收费、招生等各方面信息。积极发挥工会职能,关爱职工,突出人文关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学校干群关系融洽,大大提高职工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2.暖心活动,让温馨在细节中彰显
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关心教职工家庭生活。教职工家中婚丧大事,学校领导亲临帮助。对教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生病住院,都给予关心慰问;关爱客籍教师、退休教师、困难职工等,经常开展座谈或慰问,送去亲人般的温暖。丰富职工之家设施,建好教职工的“菜园子”。利用节日,组织教师开展“元旦猜灯谜”“国庆趣味运动会”“妇女节才艺展示”“教师节诵读”等各类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家庭的温暖。
3.家校携手,让温馨在共育中彰显
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推进家校共建。学校通过家长会、专家讲座、家长学校等形式努力推进家校共建。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全面了解学生,共同拟定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倾听一刻钟”活动,建立特殊需要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特殊需要学生感受到温暖。
六、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
1.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持续推进,形成管理常态。以“安全教育日、月”活动为重点,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每学期多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培养师生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学校还定期邀请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对全校师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从严从细从实把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在了实处。
2.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安全
明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谁的岗位谁负责。落实“一岗双责”,明确人人有安全责任。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固化安全网络和管理程序。学校还强化门卫管理和周边安全管理,积极与当地交通部门、公安部门联系,在门口画斑马线,并在上下学时间安排学校保安、值班教师和当地派出所干警共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徜徉于温馨校园,感受脉脉书香;行走在行知校园,浸润缕缕芳香。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个家长收获教育的喜悦,是学校永远的教育追求。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全校师生将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创建“温馨校园”为契机,以“温馨育人,笃行致远”为目标,传承陶行知教育薪火,以饱满的热情,去创造教育更美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