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徐家坪镇中心小学位于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建设核心区明水坝村。校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47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800平方米。各类功能部室20个,现有专任教师24人,6个年级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2人,住宿学生109人。长期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徐家坪群众的亲切关怀嘱托,感恩奋进,立足乡村寄宿制学校实际,坚持“养习为成功护航,守礼为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取得显著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依托徐家坪乡村楷模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契机,持续加大投入。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426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维修改造面积4349平方米,采购设备889件。结合徐家坪乡村振兴3A级景区创建,开展硬件建设和校园环境治理,配齐设施设备,改善校容校貌。进行校园环境整治,实施校舍维修改造,栽种花卉和绿植,亮化、美化校园,使校园如花园。购置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仪器设备,升级学校功能部室。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现100M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更新教师和学生电脑,更换智慧黑板,建设云计算机教室、创客教室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入选2021年汉中市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学校也因此成为市级智慧校园培育校。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更新食堂设施设备,改善宿舍条件,让师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工作学习开心,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前行
一是以德为先落实嘱托。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牢记习总书记对徐家坪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上坪明理馆、感恩亭、明水坝乡贤和农耕文化广场、街口伏击战遗址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学习参观活动,增强“感恩明理”意识,感受身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借助少先队组织,开展“红歌大赛”“向国旗敬礼”“七彩画笔绘祖国”“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等系列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德育水平。2021年,教师李星河被授予陕西省新时代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学生周淑瑶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陕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4名学生被授予2022年度陕西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五年级中队被授予“四星章集体”。
二是以人为本落实五育。学校落实五育并举,开展“五育之星”评选、“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探索“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提升措施,重视音体美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2处、学生种植园800平方米。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墙,收集农业生产、生活用具近百件。学校通过劳动和德育活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音乐美术陶冶学生情操,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魄,语数英等课程提升智育水平,着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是以趣为重全面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多样兴趣为重点,依托14个功能部室,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14个社团活动。其中美术、手工社团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动手的能力,科技、电脑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篮球、乒乓球社团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每个学生在学校都能获得全面发展,全校共有42名学生在各种评赛中获表彰奖励。
三、集团办学,提升教育质量
2022年2月开始,学校分别与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略阳县东关小学开展集团化办学,着力探索破解山区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一是突出队伍提素质。学校通过参加集团总校 “干部成长学院”“领雁工程”“青蓝工程”等,对7名管理干部、13名骨干教师进行定点培养,培养出省级优秀辅导员1人,省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1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县级教学能手6人。同时利用线上教研、跟岗学习、驻校教研、城乡网络研修共同体建设等方式,对全镇小学教师全员进行常态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是强化教学提质量。学校邀请集团总校省、市教学能手来校,通过开展一对一听课、同课异构、示范观摩教学等活动,让其全面把脉问诊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共开展驻校调研活动2次,外派短期跟岗1次,参与教师43人,长期轮岗交流教师5人。开展毕业班教学、薄弱学科教学、线上教学研讨等主题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双减”作业布置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开展各种集中教研活动,线下9次,线上5期。
三是交流管理提内涵。学校通过与集团总校管理人员互派交流,学习借鉴各个集团总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教师发展规划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后勤精细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不断改进本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先后完善学生晨诵、晚读、书写等管理细节,修订德育评价体系,改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改进提升。
四、完善制度,管理更加科学
一是健全学校制度,强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等形式,健全各种管理机制,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切实解决了教师关心的职称问题、评优评先等热点问题。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有效形成了合理竞争、奖勤罚懒、优绩优酬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心思进、勇于争先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严格划定师德红线,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重视教师学习教育,做到每周例会集中学、平时个人学,开展作风建设行动、师德师风整治、“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市县局教育工作文件和相关要求,让教师坚定做“四有好老师”的信念,积极主动投身教育事业。组织教师到上坪明理馆、街口伏击战纪念亭、白水苏维埃政府旧址接受党性再教育;学习优秀教师师德事迹,讲述身边优秀教师故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设立“示范岗”“示范班级、部室”,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落实过程管理,学校发展提速增效。学校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学生全面发展等实际情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师教学课程,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不断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优先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让大家相互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和方法,交流班级工作心得。要求班主任每学期撰写班级管理反思文章,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五、倾情关爱,校园更加和谐
一是落实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学校开展教师和贫困户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每月两次扶志扶智,累计有164名学生与35位教师结对帮扶;通过发放宣传卡片、设置宣传专栏、发布班级群通知、召开家长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学生资助宣传,确保学生营养餐不落一人、学生资助不漏一个、专项补助不少一分,让党和国家的春风雨露滋润到每一个学生。
二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严格落实特殊学生管护的“六个一”“四个优先”,开展“代理家长”活动,定期开展校内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全力保障他们的生活学习需求。对特殊残疾儿童,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按照“一生一策”原则,送教上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创建“儿童快乐家园”14所、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3个,累计对84名留守儿童、2名送教上门学生开展关爱活动。
三是用心用情关心教职员工。学校重视职工节日慰问,在妇女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慰问活动,重点关注特殊群体,落实教职工体检等普惠性政策,对生活困难、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及时送去学校的关心,让广大教职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校共慰问教职工58人次,协助落实励耕计划4人,补助资金4万元。
通过温馨校园建设,学校环境更雅致,教师专业更过硬,校园氛围更和谐,教育质量大提升,办学成效更突出。学校先后荣获汉中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汉中市“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示范校园、汉中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汉中市精细化管理示范食堂、汉中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宿舍、略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略阳县教育先进单位、略阳县平安校园、略阳县“十星级”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教师和家长满意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