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萦绕,温馨满园——洛阳市新安县西关小学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经验介绍材料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

秀蕴南山,涧水之滨,在汉关古道丝绸之路的第一关口,坐落着一所花园式学校——洛阳市新安县西关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298名学生,专任教师62名,其中省优秀教师1名,省名师1名,市名师6名。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为家国涵养未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设浓郁的“家国”育人文化氛围,成为一所具有“军人精神、科技实力、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样板学校,为师生成长给予了丰厚的养分。

一、办学条件保障,布局科学合理,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2017年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来了,政府投资2000万元,扩建了教学楼两幢、科技馆一座、改建了卫生间、大门和操场,校园面积由原来的5352平方米扩大到10675平方米。办公、教学、实验、活动区域各自独立,布局合理。校园从墙体到路面,从绿化到景观,从办公环境到生活环境,从阅读空间到学生科学院,从乐高室到女工坊都在讲述着西关小学的成长故事。教师上课人手一台笔记本,实现云平台操作;教室里新桌凳、新书柜、新窗帘、新电子白板和班班通设备,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功能室齐全,实验室、图书室、录播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乐高室、女子手工坊等应有尽有,五年间变成了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校园监控全覆盖,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要求,学校还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周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与管理;狠抓疫情防控、交通、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管理;定期开展防地震、防踩踏、防火等安全应急演练,并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2021年学校荣获洛阳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二、营造能量环境,创新育人文化,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

1.营造育人能量环境,校园文化温馨健康。

校园文化围绕育人目标 “培养‘家乡情、中国心、世界眼’的新时代好少年”进行顶层设计,版块清晰,相互融合。学校大门,芝麻灰的“家国”浮雕与古典红钢构飘带相互映衬,肃然、庄严。校园正中红灰相间地砖上镶嵌玻璃景观道——黄河缩略图,源头是巴颜喀拉山山水景。中国人,中国心,中国根,学生们在弯弯曲曲的“几”字道上,找“河南”,找到起源地“甘肃”——有自己的归属感使命感;“汉关书院”玻璃房内,四季绿植长青,细水长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各类书籍藏在其中;乐高立体拼装、学生科学院,使孩子们从中感受科技的力量。东院,是融河南名人故事与科技制作展览为一体的木质长廊,与竹林交接,与校门口高高矗立的“地球仪”相连接。学生们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想要保家卫国,就要壮其体魄,强其心志。学校西院的文化主题是“一带一路”的丝路汉关文化,旨在让学生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只有志存高远,心向远大,中国才能富强!

2.研发“家国”课程,为家国涵养未来。

学校结合特殊位置——前身是部队加工厂,努力挖掘地域资源,形成了“军人精神、家国情怀”的“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即:“五大行动”(唱军歌、站军姿、着军装、做军操、讲军史)、“六大主题教育”(开展爱国读书活动、爱国演讲比赛、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国旗下讲爱国故事、观看爱国电影、评选“新时代好少年”),并且使其入班级课表,确保其雷打不动落实执行。

学校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邀请退伍军人或老红军进校园,为学生讲红色军史,弘扬红军坚毅、勇敢精神。课间操军体拳、家国手语操、一分钟站军姿、一分钟正步走,踏出了万里河山的军人气概,走出了军人体内无限的凛然正气,立出了军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在特色节日里,举行爱国诗词大会、爱国书画展,让家国文化深入心灵,传之久远;每学期评选 10 名“五星级好少年”,用行动擦亮红领巾底色、让肩上的五星更亮。也使学校教风(心中有爱  春风化雨)、学风(心中有梦  闻鸡起舞)、校风(心中有美  蓬勃向上),得到有力彰显。

在红色德育的熏陶下,如今西关小学的学生人人敬仰爱国英雄、人人会讲党史故事、人人了解国际形势,从小立志报效国家,与祖国共成长。

三、创新“温暖”课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减负增质

1.“3+1”智慧课堂,让农村的孩子仰望星空。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缩小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2019年,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万元,为每位教师配备平板电脑,教室配备先进一体机,四至六年级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师生在智慧化的环境中上课,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云端智慧教室,教师随时给学生最先进的教学课例,及时跟进易错点,一节课可以完成三节课的容量,实现了减负增质。学生学习方式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变成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走上讲台成为一种教学常态,真正实现个人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互助化、小组学习承包化、全班学习最优化的“四化”目标。同时学校利用网络平台为留守儿童召开家长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校也被评为 “河南省信息化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人工智能实验校”。

2.根植科技教育,让更多孩子仰望星空。

学校学生科学院落成后,成立25个社团:纸飞机、乐高、建筑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编程、搭建、无线测向等社团,实现“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的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动手、思考,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定期评选西关小学的“小牛顿”“诺贝尔奖”“最佳发明奖”等,来擦亮思维,点燃学生的梦想。

2008年至今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比赛138次,获得国家二等奖两次,获金牌275块,银牌588块,铜牌2700余块;“河南省计算机表演赛先进单位”“洛阳市科技特色学校”,连续12次被评为“洛阳市科技优秀组织奖”等。

2021年12月11日, 学校承办了“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生科技体育系列竞赛(洛阳赛区)”赛事,承办如此大型级别赛事的学校目前新安县只有西关小学。

四、构建“和合”管理,酿造温馨环境,润泽师生幸福成长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举止文明,礼仪规范;校园电子屏播放的“最美瞬间”、宣传橱窗的“文明师生”等宣传阵地记录了师生融洽和谐的相处模式;教师关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与他们交朋友,做家人,谈心交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困难家庭得到资助;紧密学校与社区、家长之间的关系,长期坚持“教师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家委会功能开展家校共建活动,争取得到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使师生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挖掘自己的潜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弘扬自己的自信魅力。

融洽的校园关系、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不断取得各项荣誉:被评为“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河南省教育名片学校”“河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河南省信息教育示范校”“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科技体育传统项目实验校”“洛阳市文明校园”“洛阳市科技教育特色校”“洛阳市特色学校”等荣誉,学校优秀办学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重点报道。

打造温馨校园,谱写校园新篇,是西关小学不懈追求的目标!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将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建设更加“温馨”的校园而不懈努力。

西关小学正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大路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