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鄠邑区振华中学地处鄠邑区五竹街道振华威村,1946年由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关麟征将军创办,2018年3月被西安市教育局批准为平原地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试点学校。学校占地3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0平方米,绿化面积9000平方米。学校经过70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办学底蕴,以务实的办学理念,优美的校园环境,高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办学效果,成为全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样板,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依靠党建工作提升和“红船精神”引领,大胆创新办学思路,2018年3月,在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两年多时间,把一个社会质疑、家长满意度不高的薄弱学校办成社会认可、师生满意的优质乡村学校,学生数由以前的不足10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700名,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改革有序推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育人环境大幅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华丽转身。
学校服务半径辐射周边20公里以外,招生范围以鄠邑区为主,针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招生范围可适当放宽至全国范围。现有教师53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区域内骨干教师4人;本科学历达标率98%,研究生学历3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1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3%。聘用教职工8人。现有学生650余名,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全体学生均享受在校食宿免费政策。
二、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1.学校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学校设置规模与当地适龄人口相适应,无大班额。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利于学生视力保护。学校配备了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2.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师资配备符合国家要求,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运动场地、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配备合格,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生活设施实用够用,建有足够的食堂、水冲厕所、饮水等设施设备,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上学期间能正常供应开水。学校建有足够的宿舍、浴室,宿舍楼内洗漱卫浴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方便,浴室能保障学生洗浴“周周洗”。教师宿办实现一体化,教师宿舍统一配备办公桌椅、衣柜、窗帘及床,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均安装空调,确保正常采暖或避暑。
3.教学楼按最新标准施工,各种设施配置齐全。教学楼建于2012年,建筑面积 3000平方米。每个教室都配备“班班通”设备,教师上课用多媒体课件,随时可以利用国内名校资源实时授课,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学校图书总数原有10342册,今年又新增学生图书1530册,学生人均图书达到44.9册,图书数量充足可读性强。理化生实验室实验器材配备先进,超过同类学校标准,体音美教室设备充足,微机室保障学生每人一机,教师人均一台办公电脑;学校铺设了标准化塑胶跑道,活动场地面积9980平方米,绿化面积6083平方米,达到省级标准。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干净整洁的就餐桌凳,消毒柜,统一的餐具。良好的就餐环境让享受着美味饭菜的师生们赞不绝口;学生宿舍温馨雅致,水房水厕,晾衣架,储物柜,脸盆架等设施到位,宿舍有专职生活老师管理,督促学生按时作息有序生活。所有细节彰显振华教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三、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质量优异,德育活动开展有特色
1.教学管理规程健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作为寄宿制学校,学校落实全天候育人模式,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重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能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
2.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推进。学校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大力实施学校思政课创新创优行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广播站等载体,加强爱国、爱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坚持“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的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锻炼,强化美育熏陶,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
3.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学校充分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及学生特点成立了“琴艺古筝”“羽林射箭”“音乐舞蹈”“乒乓部落”“足球之星”“阅读经典”“篮球战团”等16个特色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习潜能、培养个性特长。让孩子们在文明中成长,在活动中陶冶情操。 “沣水愚人”工作室、琴艺舞蹈室一直坚持开展着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舞蹈等社团活动,参加区上各类竞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又陶冶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4.德育活动开展实效性强,充分发挥活动育人效能。学校坚持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做有健全人格的人”的办学思想为统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网络化工程为依托,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工作中落实精细化管理。自2015年以来,始终坚持开展“振华德育大讲堂”活动,利用每周一下午自习课,分别由班主任、政教干事、体音美教师轮流给学生讲授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养成教育、文明礼仪、国学文化、卫生保健、体质健康等方面知识。
开展了两次“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内容包括:邀请著名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錡老师做国学专题教育报告、30名家长代表参加校园一日体验、教育公众满意度测评;还开展了主题为“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助力振华转型发展”——2020庆元旦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充分展示了学校近一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成就,而且展示了振华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振华中学在教育系统和辖区群众中的正面反响极大提高。
四、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加强,办学品质持续提升
1.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上墙。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考虑学生学习生活需求,提供学生晨读、学习之余小憩的休闲花廊、树椅、荷花池等。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精心设计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2.近两年学校倾力打造富有振华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引导学生自律,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一年来先后斥资10万余元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杜绝杂物乱摆乱放现象、彻底清理“僵尸库房”;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种植各类树木花草达30余种,摆放两处迎门绿植;铺设标准化羽毛球场;修建了师生休闲花廊;打造富有振华德育特色的文化门厅,其内容包括十九大会议主题、党的教育方针、核心价值观、十佳学生展示、优秀教师展示、当代24字德义孝廉事迹展示等;张贴寓意为“不忘初心 逐梦教育”的全体教师爱心全家福和全体学生“笑脸墙”;打造名人名句文化包柱和教学楼文化走廊;制作校园安全、文明、礼仪等常规宣传栏,美化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大赛,将学生作品展出,并择其优秀作品装裱,挂于走廊。宽敞的楼道文化氛围浓郁,唐诗宋词,先哲名言,充满着人文气息,时时浸润着学子的心灵。
3.落实区教科局党委“党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任务。学校率先完成校园重点部位的党建文化建设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内文化宣传氛围。积极开展以弘扬“红船精神”为核心的爱国、爱党、爱校主题教育活动,每周进行唱红歌、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读爱国题材书籍、讲爱国故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不断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党建+”校本德育课程实施方案。让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充分实现“党建+德育”文化育人模式。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教育资助工作开展常态化
1.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校园欺凌现象。学校有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建立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工会等组织关爱特殊困难教师。学生课余时间能方便地使用图书室、实验室、自习室、活动室、音体美器材等学习和活动资源。
2.留守学生在校管护有创意。针对学校留守儿童人数过多的实际,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了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校创新学生宿舍管理和就餐管理,确保管护服务“精细化”,每间宿舍安排入住1名生活教师,有序组织学生入宿、洗漱、就餐、洗碗、整理宿舍内务;利用宿舍广播系统,组织学生起床后进行“国学晨读”活动,为小学生播放睡前小故事等。一系列的举措,有力推进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管护工作,实现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爱与温暖的传递。
3.积极开展党员认领“责任田”和“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分别送去书包、台灯、课外书籍及慰问金200元;积极联系华诚春蕾爱心组织对7名贫困学子实施长期资助,直至学生大学毕业;联系“拉风公益”为学校成立“移动图书馆”,累计为贫困留守儿童送书5000余本;联系团区委和蒙娜丽莎婚纱摄影为贫困学子赠送书包100个;联系西安市广播电台共同举办“童心启程”2019暖冬行动捐赠公益活动、“一汽大众”公益助学捐赠活动等。近2年来,共联系社会资助10余次,为贫困学习、留守儿童送来米面油、暖冬礼包、餐具、服装、文具等共计300余套物资,累计价值4万余元。
4.创新学校管理,关爱教师生活,增强教师凝聚力。学校领导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主动了解教师精神上的需求,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有计划地对教师的生活实施关照,坚持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师生拔河赛、研学旅行和教职工篮球邀请赛;组织教师代表鄠邑区参加西安市总工会职工工间操大赛,成绩优异;冬至教工会组织教师为全体师生包饺子,提高教师队伍凝聚力;重阳节组织关爱老教师活动;对学校困难党员进行关心慰问;党支部为感谢今年教师在转型创建工作中的付出,特意制作并发放春节慰问相册;为退休教师举办“光荣退休欢送会”;春节前夕,邀请学校24名退休教师参加“尊师重教,关爱退休教师”双节慰问座谈会,并现场颁发“乡村从教30年荣誉证书”,中午共进午餐,充分体现学校对退休教师的关怀;教师家有困难时,及时组织慰问并提供帮助;每逢节日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创造出一片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这些活动不仅让教师忘掉了工作的疲惫,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创造出一片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全校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六、校园安全管理规范,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1.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学校有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应急就医机制,实现24小时专人值守,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学生被褥、洗漱用品、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
2.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健全。严格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确保食品饮水安全。建立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学校餐饮管理工作以“安全、质量、形象”作为出发点,以“健康、卫生、绿色”作为思想理念,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热情服务、质量第一”作为宗旨,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各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师生合理、科学膳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大化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校的餐饮工作亮点在于,对学生进入食堂用餐的整个过程的有序管理,班主任和生活教师组织学生排队等候、并安排出餐,确保学生就餐秩序规范化、整齐化。其次,提前公示两周食谱,并将一些健康饮食、文明就餐、食物相生、相克知识、养生保健知识,制作成宣传牌张挂在醒目位置,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教育,既注重了餐饮文化的建设,又让学生掌握了健康饮食的知识。
3.强化综合治理,确保师生平安。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聘请了鄠邑区沣京路派出所民警张超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加强与派出所、交警中队的联系、沟通与协作,消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区教育局强调的24小时安全无缝连接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同时学校发动学生进行了“校园安全隐患我来找”活动,专人负责督促整改。每月都开展不同主体的安全演练或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积极创建市级无毒校园,邀请区禁毒大队副队长杨峰为学校学生做禁毒教育主题讲座。强化周五放学红袖章值班教师护送学生这一工作,强化交通安全教育。严格落实24小时安全无缝连接管理制度,班级安全排查制度和“三位一体”模式的上放学安全体系已卓见成效,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安全零事故,学校连续两年都被评安全管理示范学校。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正是这一代振华人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四季耕耘、甘为人梯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完成了振华中学的再生和转型发展。探索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发展的新模式,既为辖区近400名留守儿童提供免费食宿,让其享受全方位的生活管护及教育服务,又有效破解了农村孩子“上学难”和农村留守儿童管护的问题,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因接送孩子影响务工的问题,让近千名家长安心工作,巩固了地区劳动力数量,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华丽转身和办学效果,得到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和周边群众的高度认可,吸引了市内外兄弟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纷纷前来观摩交流。
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2015、2016、2017、2018四年蝉联区教科系统“目标考评”先进单位,2016至2019年连续4年被区教科局党委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2019年荣获西安市“卫生先进单位”和鄠邑区“教育综合质量评价”先进单位,2020年荣获市级“平安校园”、“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等称号。良好的办学效果和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向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2015年9月、2018年9月,辖区19个村队的群众代表先后2次自发为学校送来牌匾,对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全体教职工的艰辛和努力表示感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鄠邑区振华中学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质量发展,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紧紧围绕学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的工作目标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同时,紧扣市、区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独特的乡村特色,牢记教书育人初心,不忘立德树人使命,持续加快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工作任务,致力于为每一个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