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地处龙沙镇岩口社区,距万州城区近50公里,是一所三峡移民搬迁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国务院原三峡建设委员会援建。学校现有初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班25个,926名学生,在职教职工60名。近年来,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新生活教育”“知行合一”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着力培养“会幸福生活的人”,成为了一所生态环境优良,富有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气息的乡村品牌学校。
一、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1. 学习乐园。学校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两栋,教室数量足够,无大班额,功能室齐备,所有房间南北通透,采光通风良好,符合抗震及消防要求。教室和功能室全部安装“班班通”,照明及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课桌椅均可升降调节,保证学生健康。千兆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信息化教学开展良好。图书室、阅览室有纸质图书6余万册,电子图书近20万册,报纸杂志100余种,班上和教学楼大厅均设有图书角,学生随时阅读,年生均课外阅读量达到25.7册。2020年秋季,学校新开设了机器人课程,孩子们和“优友”“小智”们一起唱歌跳舞,学习机器人编程和智能互联,欢天喜地地开启全新学习之旅。
2. 温馨家园。学校建有符合规范的学生食堂,餐厅面积1000 平方米,能满足学生就餐需要。食堂厨房使用现代化灶具和油烟净化系统,明厨亮灶,实现了透明化、零排放。孩子们养成了“食必静”“餐必尽”“桌必净”的良好就餐习惯,定时对食堂和厨房进行保洁和消毒,保证师生餐饮健康。建有“青竹居”“娴静楼”两栋学生宿舍楼,寝室门牌标识各具特色,室内布置温馨宜居,均有浴室、卫生间,全天候供应热水,保证学生饮用和洗浴。学校安排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生活指导老师,24小时值勤值班,为住校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让家的感觉永远陪伴。
3. 多彩林园。学校是重庆市绿色学校。学校绿化面积超过60亩,种植培育乔木三十余种,灌木近二十种,藤木草木及苔藓、蕨类植物上百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其中三峡珍稀植物园20亩,按二十四节气划分为24块,种植有珙桐、竹柏、水杉、银杏、中华纹母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其中竹柏为三峡特有的濒危保护植物,在林业专家指导下,经过师生精心养护,目前已生长成树5棵,可移栽树苗近50株。建成玫瑰香橙园30余亩,栽植了玫瑰香橙树800余株,春季花香溢满校园,冬季成熟硕果累累。全校师生在校园里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四季花香,品尝劳动果实,其乐融融。
二、五育并举的生命养成
1. 多措并举立德。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学校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实施课程育德,开设了校本课程“复兴好习惯”,着力养成主动劳动习惯、良好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勤奋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学校利用主题班团队课、国旗下讲话和志愿者日、传统文化节日等,精心组织开展“复兴好少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意识。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我作主”“寝室文明我出力”等系列评比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彰显学生个性风采。学校还创设了“志愿服务岗”,让学生志愿者参与学校各方面管理,给更多学生锻炼和展示机会。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生活之星”,树立先进典型,注重示范引领,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2. 因材施教增智。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课程,教学管理机制健全,考核奖罚斗硬。教师队伍师德优,素质高,能力强,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平等交往,“一个也不能少”“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老师们坚守的教育信条。课上精讲精练激情飞扬,注重兴趣培养,课后答疑辅导耐心细致,让学生学有所得,办公室、走廊、运动场随处可见师生交流画面,温馨和谐,让人感动。建校十六年来,学校年年荣获万州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和综合考核一等奖,中考普高上线率连年稳居农村学校第一名,2015年晏欧颖同学以中考723分的优异成绩,勇夺万州区中考第一名,创造了农村学校奇迹。
3. 运动健身强体。学校运动场地占地11000平方米,建有5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场一块,篮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各两块,乒乓球台15个,200米5道塑胶跑道一个,单双杠、举重架、攀爬梯等健身设备一应俱全。运动场地周围绿荫环绕,冬暖夏凉,恍若健身公园,孩子们乐在其中。学校坚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课程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时,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并利用乡村少年宫活动及课后延时服务等,组织开展学生田径队、足球队、踢跳队等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身体运动素质,培养田径及球类运动技能,近3年20余名学生在区级足球、跆拳道、田径及踢跳比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学校也被命名为万州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4. 以文化人育美。方方正正的复兴校门,喻意刚正不阿,堂堂正正做人;校训“向上、求实、刻苦、博爱”,校歌《幸福谣》,简洁朴实,朗朗上口,入脑入心。行知广场上陶行知塑像巍然屹立,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等名人雕像星罗棋布,指引全校师生在科学艺术之路上知行合一,奋勇前行。校内珍稀植物挂着“身份证”,注明植物种属习性和养护知识,让师生学会珍惜和保护。学校以“行知课堂”为特色课程,围绕生命、艺术、阅读、运动、习惯、实践六大主题,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定期在民风民俗的考察了解、名人名胜的访谈参观以及户外远足、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全面发展。
5. 综合实践促劳。学校坚持课内课外融真知,田间地头练本事。同学们在珍稀植物园识别植物种属,了解其生长习性、食用药用等价值及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培优除莠。在玫瑰香橙园学习施肥、修枝、疏果等种植技术,在水产养殖园进行常见鱼类的有机养殖,在蔬菜种植园亲手种植蔬菜,在花卉培植园里种植花草、学习园艺。孩子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逐渐养成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集花园、果园、菜园和珍稀植物园于一身的“别样校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开心农场”,也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求知天堂。
三、幸福温馨的生活氛围
1. 安全有保障。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督查到位。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并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追溯制度,严格落实学校领导及家长代表陪餐制度。坚持值周领导带班制度,值周领导经常检查值班值宿工作及食品安全管理及陪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加强亲子交流沟通方式方法培训,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聘任公安民警、司法干部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讲座,不定期邀请交警、消防员到校举行交通、消防安全报告,开展安全逃生、溺水救护、防震减灾等应急演练。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班团队课、每天“精彩十分”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知心小屋”,安排教师对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积极参与重庆市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红樱桃”行动,开设“红樱桃讲堂”,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保持“零责任事故”记录。
2. 关爱有真情。学校学生80%以上是留守儿童,学校把关爱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困难教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除上级政策资金帮扶外,学校通过教师资助、慈善公益组织捐赠等方式开展工作,每年受助学生近100人,总金额超过3万元。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性开展进村入户走访,与结对帮扶的学生促膝交谈、贴心交流,鼓励孩子们乐观生活,明确人生奋斗目标,为自己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学校积极打造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教师团队,每年组织全校职工体检,设立“职工之家”活动室,经常开展教职工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定期组织师生集体庆生活动,让校园生活具有仪式感。
3. 幸福有味道。学校立足田间地头,着眼学生未来,坚持让学生在学习和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学会用劳动创取成绩、创造幸福。在这里,孩子们的“三双”表现,就是幸福的“味道”。一是“双脚”跑得快,不管是日常的清洁卫生劳动,课间交作业上厕所,还是在植物园栽花种树、到果蔬园拔草捉虫,随处可见孩子们小跑前进的身影,步伐有力,虎虎生风。二是“双袖”撸得高,去田间地头劳动,他们伸得出手、弯得下腰、吃得了苦,课堂学习时兴致高、劲头足,撸起袖子加油干。三是“双眼”擦得亮,辛勤劳动的孩子是最美的,他们眼睛放光,有精神、有梦想、有灵性;他们眼里有美,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农村天地广阔,教育大有可为。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了“重庆市美丽校园”“重庆市德育品牌学校”“重庆市万州区敬爱文明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幸福温馨、充满生机的岩口复兴学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今后,学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建设更加优美安全舒适的乡村学校,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