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育人心 温情暖校园——瓦房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瓦房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8年,至今走过74年的风雨历程。2015年学校原址新建,2017年师生回迁新校舍。“建和谐温馨校园,过美好幸福生活”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更是学校的教育梦想。学校始终坚持“和和美美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教育理念,倡导师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共生共处共进,向上向善向美。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美育示范校”“大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优质乡村学校”“大连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大连市三八红旗单位”“瓦房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瓦房店课程改革示范校”“瓦房店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优化“硬环境”建设,打造最美温馨校园

一是布局科学。瓦窝镇中心小学位于瓦房店市瓦窝镇中心位置,占地面积1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校舍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新建校舍,无自然灾害的潜在危险。教室采光、照明良好,安保设施设备齐全。学校现有52名教师,340名学生,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为1:15.3,高于规定1:19的标准;设有15个教学班,每班最多26名学生,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

二是保障到位。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级规定标准,师资配备符合国家要求,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瓦房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功能会议室、录播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阅览室、图书室等11个专用教室全面开放,每个教室均配备触控一体机,实现互联网接入及无线上网,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保障;每一楼层都分别设立男女卫生间及两台直饮机,给师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食堂实现“明厨亮灶”,保障师生用餐安全;校园内有60个监控探头,实现了网络监控全覆盖;2021年,学校塑胶操场铺设工程顺利完工,红色跑道环绕着绿草如茵的操场,“瓦小”变得更加美丽!

二、注重“软实力”发展,“和美”教育情满校园

学校以“和美”教育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关系和谐融洽,校园管理有序规范。

“和美”教育就是倡导师生崇善、乐善、与人为善,用爱的情怀营造舒心、愉悦的教育氛围,在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美、弘扬美、践行美,享受一种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

(一)德育涵养习惯

学校以“和美”教育为目标,以“懂规则,讲礼仪”为具体抓手,全面开展德育活动。

“懂规则,守规则,自觉自律”是对学生基本的行为要求,“上课时,坐姿正,认真听;课间时,右侧行,要安静;就餐时,不言笑,不浪费;如厕时,排队进,要冲厕;集会时,不吵闹,听指挥;乘车时,排好队,不拥挤”的“54字诀”好记易行,人人遵守,个个达标,学生在规则框架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礼仪,讲礼仪,知礼明理”是在守规则的基础上更高层面的要求,学生铭记和践行“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的“三美”标准,争做“瓦小三美”好少年是孩子们最大的荣耀。

孩子们在规则礼仪教育中明白做人道理: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以礼待人,就会温暖世界。

(二)课堂追求品质

一是构建多元课程。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立足课程创新,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四类校本课程,包括拓展类、艺术类、科技类和实践类。

二是专注教育科研。学校围绕小学作文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已有18年的历程,先后被确立为大连市市级课题和辽宁省省级课题。从最初的《小学快速作文系列训练》到《小学体验式作文系列训练》,再到《小学作文综合性系列训练》,经历了作文方法研究,丰富写作素材研究,体验生活实践活动研究,最终形成了小学快速作文训练体系:

(三)课程回归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就在生活之中,让课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书本知识走向学习生活技能。

一是开设艺术类活动课程。开设葫芦丝、口风琴、尤克里里、腰鼓大鼓、创意美术、手工实践、七巧板、体育活动等十几种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特长,陶冶生活情趣。活动项目人人参与,活动器材免费提供,老师们定点定时定人员免费辅导。其中,多项活动课程获得了大连市级以上荣誉,七巧板项目多次代表大连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二是增设实践类活动课程。走进大自然,采野菜,做风筝;走进社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服务;参观工厂,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看一看生活真实的模样。学校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抹桌子、擦地板、收拾食堂餐厅卫生、帮助学生打餐送饭、栽花种草等,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四)文化陶冶情操

一是创建有思想的校园文化。把办学思想融入文化,把师生的共同愿景融入文化,把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融入文化,凝聚师生共识,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向上向善,向美而行。

二是创建有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楼层为主题单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和美”的思想化作无声的语言传递给孩子们。

三是创建有美感的校园文化。追求审美性与艺术性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在色调上,以中国蓝为主调,按楼层不同分别增加其他辅助色点缀,整体色彩明亮而不凌乱;在结构上,整体构架,每个版面既是单独的个体,又统一到整个楼层的设计中,极富美感;在版面语言上,简练优美,温暖深情,如:“岁月不语,静待花开……”“孩子,你慢慢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等都深受师生的喜欢。

四是创建有温度的校园文化。定期开展的“寻找瓦小最美”活动,孩子们提交的“最美名单”厚厚的,都是他们平时捕捉的校园最美;师生们通过“微言微语微感悟”“凡人凡语话不凡”“遇见生活中的美好”等文化板块,传扬美好、感受美好,引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动校园事件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孕妈妈坚守教育阵地、老师雨中为孩子撑伞、暴雨中舍家护校的保安、跪地疏通下水管的青年教师……师生合力共建有温度的校园。

(五)活动培养情趣

一是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节日让师生感受到时间的界限和生活的节奏,让生活有仪式感,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家长、教师、学生一起学包粽子,成为美食的粽子被全校师生共同分享;“我们的节日——春节”,师生们送福迎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开展“绿色的缅怀”;“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师生们做冰皮月饼齐分享;“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去敬老院做小志愿者,给老人送温暖传统节日活动让爱在校园流淌。

二是开展特殊群体关爱活动。聚焦特殊群体,关爱每一个,温暖每一个。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集全校之力,人人参与,共同帮扶。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把每个孩子放在心间。帮助困难教师渡难关,定期座谈,了解教师家庭状况,工资收入,老人孩子,病患困苦……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帮扶,解忧解困行动,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开展教师社团活动。成立各种教师社团:舞蹈、合唱、瑜伽、乒乓球、柔力球、书法、绘画等,为教师社团提供活动场所,配备活动器材,满足教师活动需求。在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释放,教师关系更加亲密,凝聚了情感,彼此间情同手足,组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六)制度规范行为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营造美丽安全环境,建设一流的乡村学校。“建温馨和谐校园,过幸福美好生活”是学校的管理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就是要有一个安全干净温馨的育人环境。

一是打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全方位、人人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管理,安全岗位设置,到安全工作监督,实行“三段式”管理。家长负责从家到校车段,校车公司负责上下车及运行段,学校负责学校大门以内段。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在现场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安全工作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担当,为师生提供了可靠放心的安全环境。

二是营造干净的卫生环境。学校提出“卫生全方位无死角”的口号,实行包干负责制,人人有区域,时时有监管。强调物有定位、干净整洁,保证校园时时新、处处新,为师生提供了干净舒心的卫生环境。

三是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在“和美”文化精神的熏陶下,全校师生团结奋进,进取向上。多年来,师生关系融洽,家校之间和谐,干群之间友好,大家彼此关心彼此帮助,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