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疆兵团,大家会想到军垦第一犁和荒漠变绿洲、戈壁变良田的兵团精神。八十六团一中就是坐落于西北边陲的这样一所光荣的兵团团场学校。
学校始建于1961年,位于博乐市和五师双河市的中间点,距两市、区均不到8公里,建校初期是几孔窑洞,如今这所有着60年建校史、流淌着兵团三代人教育血脉的兵团学校已发展成一所办学环境优质、办学特色彰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被誉为“团场(农村)中的城市学校”!
该校以服务团场职工子女为根本,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办学宗旨,以“创垦区一流,办兵团名校”为目标,以“修德、启智、强体、成才”为校训,打造了校园文化、书香校园、乡村少年宫、劳动教育、青少年科技创新等特色,一枝独秀,声名远扬。除服务团场职工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外,还吸引了周边乡镇学生前来求学,生源始终保持在1000人左右,为军垦后代创建了一个德、智、体、美、劳优质发展的绿色温馨文明校园。
一、党的阳光温暖之家园
八十六团一中位于团场中心,校门前有悠闲绿化广场,远离公路,一马平川,地理位置优越。乘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八十六团一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和优化,校园环境布局规整、美化靓化,现占地面积45331平方米,校舍面积14665平方米。在国家、兵、师、团党委的关心支持和教育投入下,近10年来投入4000万余元进行校园建设:2010年对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两幢中小学楼和21世纪初建成的一幢食宿综合楼高质量完成了校安工程抗震加固,2015年一个300米塑胶运动的建成彻底消除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学校土操场对师生运动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另外,建设了一幢乡村少年宫综合楼、1个室内体育馆、1个书香阁、1个种植园、1个电子书法室、1个图书室、2个录播室,“班班通”、实验室一应俱全,前两年更新了教室、宿舍的门窗、课桌椅,粉刷了墙壁,每层教学楼安装了饮水机,所有班级更换了纳米黑板和新触控一体机,安装了护眼灯。正是党的阳光雨露使团场孩子能享受到这样优质的学习环境,而优质的环境也给学校师生带来了动力和生机。
二、文明和谐之德园
八十六团一中让“爱”做、让“德”领航,文明和谐之德园已然形成。
1.推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双班主任制,管理中有“爱”。加大班级管理的力度,特色班风百花齐放,文明校风朝气蓬勃。
2.分年龄狠抓“好习惯养成”,细节中有“爱”。小学生坚持上放学文明离校,“不跑跳来不吵闹,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鞠躬问好说再见!”中学生推行班级细化管理,各班根据学生性格、特长等设岗,对窗台、花草、触控一体机、讲台、日光灯开关、课桌椅摆放、卫生工具、书柜的整洁、仪容仪表的监督等细化到每个学生负责一项,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小卫士。既加强了学生的自治管理,也营造了良好的班风。
3.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爱”。提升学生感受和实践高尚品德的效度,学校注重以传统文化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有创新、有突破地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主题。如三月学雷锋三德教育月、四月法制与书香月、五月民族团结月……“雷锋精神代代传情景剧比赛”入脑入行,七届“一中好声音”歌手大赛激动人心,“12·9”大型歌咏比赛震撼人心,“十四岁集体生日”温馨励志,迎新年雪雕活动快乐人心……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果林飘香果实累累无人采摘已然成为一道德育风景线。
三、书墨香飘之雅园
为了培养团场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八十六团一中坚持开展“书香校园、墨飘满园”特色活动已12年,每天由教师指导学生午读20分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名人礼仪故事,礼仪童谣、《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文化名篇;书法试点班、书法示范班如雨后春笋;每周升旗时分享国学小故事;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是学校的读书节,目前已度过12岁生日,读书节上大型诵读、说唱演古诗词、跳蚤书市、百人书法展示等都已成为一道道让学生骄傲、让家长自豪、让社会点赞的亮丽风景线。
四、乡村少年宫之乐园
乡村少年宫的建成让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生存空间。每周四下午和每个寒、暑假10余天是既定的少年宫活动时间,在精心布置的功能室里,孩子们积极快乐地参与着电子琴、舞蹈、书法、棋类、绿色上网、十字绣、跆拳道、石头画、葫芦丝等10余个丰富的活动。团场孩子再也不用花钱进城学艺,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因地制宜挖掘的石头画和葫芦丝两个特色新秀。新疆戈壁遍地,石头资源丰富,美术老师带着学生捡石头、洗石头、依石头形状作画,惟妙惟肖的小动物、水果、风景等石头画作品博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漂亮的石头画不仅可以当居家摆饰品,也可以作为小礼物送人,在这项充满生活情趣的活动中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观、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志趣,惠民心赢得感恩心。
五、劳动实践之趣园
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是荒漠变绿洲的力量源泉。作为团场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能缺失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劳育实践。学校在校内东南角投资2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一块4200平方米的种植园,栽种了苹果、李子、杏子等果树,修建了葡萄长廊,并将其划分成块状区域分给四年级以上的各班级。
近年来,学生春种秋收,快乐学习体验了安装滴灌、翻地、平地、施肥、栽种等劳动过程,每到春夏菠菜、芹菜、西红柿、茄子、辣子、豆角、黄瓜等绿色无公害果蔬硕果累累,有的班级将菜分给学生品尝,有的将吃不完的菜卖给食堂,有的组织学生到集市去卖。杏子熟了、苹果熟了、葡萄熟了,“采摘节”更是成了学校一个幸福的节日,2021年学校被评为“兵团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被予以10万元活动经费的大力支持。
六、校园文化之美园
为了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氛围,八十六团一中2011年启动了承传统、具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余万元绿化、美化、硬化、靓化了校园环境,学校以“传承兵团精神、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为内涵,打造了校园文化育人特色。
学校的三面文化墙“爱源”“德源”“善源”成为师生的言行指南,五千年中华民族史文化长廊、百年党史长廊等一步一史,法治宣传长廊里“宪法日、校园欺凌、交通安全、预防拐骗”等各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图文并茂,由西到东再延伸到南北走向,是学生受益终身的文化之路。教学楼内浮雕和楼道文化有特色,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也成为德育好抓手,墙壁说话、草木传情,2015年荣获师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020年荣获“兵团文明校园”称号。
七、科技创新之智园
益智养德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为广大少年儿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八十六团一中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上取得过“兵团十佳青少年科技创新学校”的优异成绩。学生参观地膜厂、滴灌带厂、轧花厂,到田间地头观察采棉机工作,感受科技给劳动和经济带来的高效魅力,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2020年,学校申报被批准投入20万元建设兵团中学生农村科技馆,2021年已拟建科技楼一幢,并承办了五师科技制作大赛。
八、比学帮超之学园
1.多措并举,减“负”增效。完善、制定了“五项管理”及“双减”的各项制度、方案等。让方案指导工作,让工作有序落实。建立了校级、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四级联动保障机制,确保减负增效。
2.探究服务内涵,课后托管,精彩纷呈。大力开展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初中部开设12门课后托管课程,小学三十余门,满足各阶段学生的需求。
3.以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开足开齐音体美等各类综合课程,并成立了9个教研组,每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学习等教研活动,推进学校“以生为本,三有六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月、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促交流提升。注重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们申报立项了校级小课题10余个,达成小课题常态化出成果。
4.控辍保学,规范学籍,确保学生受教育权利。目前学校有残疾学生9人,均在校和其他学生一起团结友爱、共同享受学习氛围。对1个重智障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对厌学学生不厌其烦地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返。对学籍管理专人负责,严格规范管理,学校适龄儿童辍学率保持为0。
5.师德师风,助力学校发展。八十六团一中一半以上教师是军垦后代,作风优良,素养过硬。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激发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作积极性。以“终生学习”为理念,开展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了网络远程培训、国培、继续教育、公需课学习等,参与率达100%,以奖励的形式外派优秀教师赴内地名校观摩学习等,教师队伍敬业乐业,在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赛、论文比赛、辅导学生参赛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0年荣获兵团三八红旗集体。
九、温暖舒适之家园
学生食宿综合楼——嘉禾居,意味着让小苗很好地成长,这里可容纳近五百名住校生,由于疫情防控,目前只有250余名住校生。为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校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为后勤服务理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每位住校生伙食补助及时发放。
学校食堂经过天然气改造,已实现明厨亮灶,2014年被评为兵团首批三个创建(放心食堂、文明宿舍、绿色校园)先进学校。为防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打饭烫伤,实行了包伙制,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伙食质量,每天都有水果、酸奶、牛奶等,保证学生吃好饭长好身体。
生活老师24小时值班,为学生24小时提供热水开水,学校全体教师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每人每月至少深入学生宿舍4次、与学生同用餐5次,与4名不同民族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在这幢小小的住宿楼里,孩子们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亲情、友情比比皆是。
十、平安和谐之校园
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措施,购进必要的保安器械,校园监控设备全方位监测,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有序落实,每日一名防疫带班领导、一名常规检查领导,4名门卫和1名维稳值班领导24小时值班。层层防护网给师生们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草木传情育莘莘学子,百花齐放创文明校园。我们立志:在这个美丽温馨的花园式团场学校里,不辍耕耘育桃李,健笔勤书载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