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迤那第二中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环境优美、温馨舒适,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社会评价好,创建温馨校园工作成效显著。现将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迤那第二中学位于威宁自治县西北部的迤那镇,与G356国道、内昆铁路、都香高速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11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同志把迤那作为“四帮四促”联系点,迤那二中因此立项,于2012年9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迤那第二中学属于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相对独立且有机统一。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44818㎡,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活动场内含300米跑道。校舍建筑面积17065.76㎡,有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男女生宿舍各1栋,学生食堂1栋,分设清真食堂和大众食堂,学生全享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待遇。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学校现有学生1589人(其中寄宿生1569人),有3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49人);现有教师95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45人,二级教师32人,特岗教师10人),教师数量、专业和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功能室齐全,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达到一类配备标准;计算机室、书画室、音乐室、报告厅、电子备课室、图书室等齐全达标。图书共有89940册,生均56册;学生计算机183台,每百名学生11.5台;学校占地面积79920㎡,生均面积达50.3㎡;校舍面积17065.76㎡,生均达10.74㎡;体育活动场地44818㎡,生均面积达28.2㎡;男女宿舍各一栋,生均宿舍面积达3.5㎡。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实现监控全覆盖,学校有大众食堂和清真食堂各一个,总占地面积2216.75㎡,生均1.4㎡;水冲式厕所两所,总占地面积576.03㎡,生均0.36㎡;男女浴室各一个,热水供应正常。学校开通10兆电信专网和200兆联通宽带,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建筑均抗八级地震。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一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不断创新、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按照“三抓”“两强”“一突破”(即抓课标、抓课本、抓课堂;强训练、强基础;突破中考)的要求,狠抓教师教学常规,让每位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通过课堂吸引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是彰显个性,培养兴趣。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成长、个性发展,打造健康、文明、和谐、温馨的现代校园,学校积极开展以“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的多项活动。学校成立了英语、数学、篮球、音乐、书画等多个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让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凝聚了团队意识,陶冶了道德情操,涵养了艺术情趣,提高了科学素养,锻炼了强健体魄,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是一路前行,一路收获。学校一路前行,一路努力,一路付出,也一路收获!八年来,迤那第二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6年1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和省级“减负增效提质”示范校。2019年4月,被威宁县教育科技局评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在2016年至2020年的群众和社会满意度抽样调查中连续五年满意度为100%。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成为师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感的乐园。
一是校园育人文化建设。本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学校打造了“陶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得到启发,真正理解“学真善美,做幸福人”的理念。
为了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精髓,丰富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人生理念,尊重和敬慕知识的意识,将“志”“学”“思”“行”相结合,学校建造了一尊8.6米高的孔子雕像,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优化了育人环境。
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美起来”“舞起来”。学校每天组织开展不少于一小时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结合本地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大课间活动项目。
三是举行大型的主题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学校开展不同的文体活动。春夏学期主要召开“五四爱国”运动会,包括篮球、足球、短跑、长跑、跳绳、拔河等体育项目,还组织文艺演出、演讲等。秋冬学期主要围绕“一二九”,开展冬季趣味运动会,包括“背对背夹球”“两人三足”“趣味跳绳”等体育项目,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诗歌朗诵和歌唱祖国等比赛。真正让学生“快乐参与,幸福收获”“拥抱阳光,茁壮成长”。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遵循“学真善美,做幸福人”的办学理念;牢记 “求真、崇善、尚美”的校训,学校致力于打造温馨和谐校园。
一是吃在学校解食忧。确保膳食营养。学校认真研究学生的饮食结构,每餐所需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含量,荤素搭配,制定健康科学的食谱,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个水煮鸡蛋,确保学生吃饱吃好,营养满足需要。
注重学生意见。学校设置膳食意见反馈处,由学生会生活部负责到学生中收集学生反馈的膳食意见,如发现有建设性意见,就召集学生会成员、学生代表、班主任代表和教师代表对膳食和菜谱问题回馈,根据反馈情况,学校及时整改,调整搭配等。规范就餐管理。学校规定全体值周教师负责营养餐采购行动,严把食材入口质量和数量关。每天安排学生会食堂值班组织学生有序就餐。利用各种方式向学生、教师和食堂工作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并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培育学生“节水、节粮、节电”的勤俭节约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二是住在学校受关爱。学校结合具体实际制定科学的寄宿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教职工组成的关爱组,对寄宿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学生在学校住得安全,住得温暖。一是从生活上关心,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结对帮扶组,负责和学生一起布置宿舍,并走进宿舍慰问学生,营造温馨的居住环境;二是从安全上保障,由学校分管负责人、班主任、护校队及保安人员等共同守护学生安全;三是关怀特殊群体,学校建有阳光少年之家,开通了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聊天室,定期让特殊学生与亲人进行联系和沟通;四是心理慰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疏导慰藉。
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特殊群体学生,组织班主任和教师定期进行上门家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组织教师每月至少一次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通过多方努力,家校协作取得实效。通过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让老师逐渐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按照上级校园安全管理文件要求,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压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一是加强安全知识宣讲。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部署会”,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讲座,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安全知识的宣讲,学生把安全时时放在心中,提高了安全意识。
二是精细化管理做保障。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利用班级群开展一周一提示安全宣传,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落实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责任,每一个班级每一间宿舍至少明确一名学生作为安全信息员,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本班学生的安全状况,做好防范。校园监控全覆盖,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每周至少观看一次校园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监控视频回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每月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已排查出的问题及隐患生成“风险隐患清单”,限时整改。通过努力,2018年11月,学校被自治县教育科技局评为安全维稳先进单位。
七、感恩领导关怀,砥砺前行
2013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赵克志同志到迤那调研,在迤那二中召开教育座谈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提出期望;2020年5月12日,现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的谌贻琴同志到迤那第二中学调研,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7月10日,在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的关心安排下,贵阳市第十八中学组团式帮扶迤那第二中学,在组团帮扶签约仪式上,邹联克厅长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让贵阳威宁两地结对帮扶学校心手相连,认真开展组团式帮扶,优质高效互动,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想清点子,找准路子,干出样子,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迤那第二中学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感恩各级领导关心和扶持的同时,勠力同心、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回报各级领导的关怀,回报人民群众的期望。迤那第二中学有决心和信心,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美化校园环境,深化校园文化,把学校建设成质量一流、人民满意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