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宋村中学位于汉朝古镇昌阳古城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龙文化”地理坐标——“回龙山”下。近年来,学校致力打造“和合文化”办学品牌,做有温度的教育,雕琢温馨的校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区首届健康校园。
一、秉持和合文化理念,塑造温馨校园环境
和合文化办学理念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学校把和合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整体设计与物质规划中,用直观的表达实现与精神环境的深度融合,彰显环境教育“润物无声”的本质价值。
(一)顶层构建和合文化,挖掘温馨校园内涵
遵循继承与创新原则,学校这样理解和合文化:和合文化就是追求和谐、学会合作,坚信矛盾与发展相对相关、相斥相济的文化;是弘扬和传承和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融合的文化;是在和合文化浸润中成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享受职业幸福的文化;是凝聚社会、家庭、学校强大教育合力,构建和谐自然、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文化。学校逐步形成了“用和合文化浸润,生命底色”的办学理念,“拥有人文底蕴、身心和谐、合作创新、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和衷共济,和合共赢”的校训,“以和为贵,以合养德”的校风,最终实现“创设师生和谐成长,和美与共的精神家园”的办学愿景,为打造温馨校园提供了理念遵循。
(二)塑造和合文化校园环境,润泽温馨校园底色
漫步校园,以同心圆、行草字体“和”、汉英两种文字的校名为主要架构的校徽,以中国结、中国红、中国字、中国风、中国印等中国元素组合的和合文化符号随处可见,给师生以无声的力量和启迪,成为师生心中永恒的乡愁记忆。仁孝之风雕塑 “羔羊跪乳”,和合家风雕塑“舐犊情深”, 红花绿树掩映中的“孝、诚、爱”三德石刻,传递着爱与感恩、仁孝与和谐,让校园有了爱的底色和感恩的情韵。主题雕塑“和合魂”,巨大的手臂托起的是地球,放飞的是和平鸽,寓意“共建和谐家园、共享和平盛世”。20 年风雨见证的建迁志,永不磨灭的是当年父老乡亲万众一心、慷慨解囊新建学校的感人场景,彰显了“和衷共济,和合共赢”的价值取向。学校建成了“和合共荣一家人”“学会在失败中奔跑”“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八德”等为主题的文化墙。
在楼梯、玻璃门等处设计文明提示语,在中心甬路设计“和合品质”道路文化,在走廊中厅设计“心语书香”“翰墨飘香”“青春花季”等文化区,让“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成为可能。站在学校西南角放眼校园,和爱楼、和雅楼、和礼楼、和仁楼、和创楼、和鸣厅,林立有序,遥相呼应。整个校园,精雕细琢,匠心打造,区区相连,廊廊相通,一步一景一主题,勾勒出四时景和、六和同春、和谐成长、和美与共的精神家园。
二、着力构建和合共同体,营造温馨校园育人氛围
学校严格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树立和合共同体管理理念,让其成为打造温馨校园的显要标签,成为凝聚学校向心力、发展力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教研和合共同体,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用和合文化成就教师幸福是学校办学目标之一。在开展好校本教研、读书富脑、青蓝工程、教师素养大赛、和合讲堂等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学校开展“和百福,一家人”合影活动,设立新年包饺子日,举行“幸福来敲门,和合一家亲”庆三八活动和“粽情端午,和满校园”包粽子活动, 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打卡活动,这些活动都成为教师愉悦身心的嘉年华。开展全员家访,用家访路访来践行“家校和合一家亲”的理念。毕业季,《孩子永远是母校的牵挂——致 2019 届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感动了整个夏天。这就是和合与共的情怀,这就是一所学校永恒的温度。
(二)构建“家校社”共同体,凝聚教育合力
学校以家委会建设为依托,确立“和合共荣一家人”工作理念,形成了家委会“进驻学校办公、担当家长义工、拥有校政表决权”三大交流职能,“教师大走访、学校开放周、网络论坛”三大交流方式,“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书香家庭评选、亲子实践”三大交流活动等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开发了“家校和合课程”: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供走进名企、社区的资源,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开通“家教和音”频道,实施情景回放、案例剖析、策略建议、拓展延伸四段式教学,向家长传授学生发展、教养策略、家庭建设、合作共育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理念。
学校利用社区资源,拓展社会教育大空间。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刘公岛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在家家悦物流中心、山泰生态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在昌阳农场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开展 “服务乡村志愿行”“劳动光荣‘薯’你最棒”“喜迎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进校园”“‘和合一家亲’刘公岛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读思相合,知行至和”的学习品质。学校聘请派出所民警担任学校法制顾问,定期进行普法教育;请五老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 构建“家校社”和合共同体,融通家校隔阂,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实现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同频共振,优化了教育大环境,构筑起“和合教育”强大磁场。
三、坚守课程与课堂,筑牢温馨校园主阵地
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严格落实规范办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筑牢温馨校园主阵地。
(一)锻造和合课程体系,用可选择的课程抵达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以“传统与现代和合,基础与特色和合”为课程理念,着眼“用现代的视角和方式与传统实施对话”的课程开发主线,重点突出了传统文化课程和田园课程的开发,如“和合仪式”“诗苑八德”“春联与 书法”“和生园劳动实践”“和景苑盆景种植”等特色课程, 构建了四大类型、五大核心素养、六大课程群的“四五六”和合课程体系。 学校立足“人文底蕴、身心和谐、合作创新、审美雅趣、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开发和实践“和德、和文、和创、和健、和艺、和行”六大和合课程群。学校在推进校本拓展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打破壁垒,横向相融, 纵向贯通,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网络化、序列化和主题化。如,“和文”课程群既包括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基础课程,也包括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还包括“可爱的家乡”“一带一路与和合文化的契合”“诗苑节气”等课程,这样的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形成“以和为贵,以合养德”的校风 提供了有力支撑。“点头微笑”问候礼、“读思相合知行至和”读书节、“和合共赢超越梦想”体育节、“带上和合品质向梦想再出发”毕业典礼,一个个活动课程,张扬了孩子的个性,灿烂了孩子的笑脸,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温暖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一生永恒的记忆。
(二)构筑和合课堂,让每个生命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
学校依据“让每个生命充分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的和合课堂理念,对学生提出了“树自信、修良习、会合作、善归纳”的和合课堂学习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检视、会归纳”的好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会表达、会倾听、会合作”的好习惯。对教师提出了“环节清、问题明、步子小、反馈勤”的和合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形成“目标引领,情境导入、问题导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反馈提高”的课堂流程,摒弃“独霸”课堂的思维和行为,让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成为课堂上“最美风景”,让深度学习在每堂课上发生。 向和而生,向美而行。让农村学校走上特色、内涵、品质发展之路,做有温度的教育,雕琢温馨的校园,学校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