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校文化,构建温馨校园——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中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

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首都最北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承担4个山区乡镇的初中教育职能,服务面积1027平方公里。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名,教职工115人。学校占地面积2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99平方米。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管理科学规范、队伍建设达标、师生身心健康、校园和谐平安、环境舒适幽雅、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山区一流学校”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平安校园、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打造温馨家园

近年来,该校以怀柔区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抗震加固改造项目为契机,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文化浓郁、环境幽雅、和谐安全”的标准,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建成教学、劳动体验、行政办公、宿舍、食堂、体育活动六大功能区域,形成了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校配备了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落实好人防、物防与技防的相关制度要求。

二、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温馨品质

学校现有办公综合楼、教学楼、体育馆、报告厅、餐厅、宿舍区、科技种植园等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创客空间、劳技、史地、音乐、舞蹈、计算机、心理咨询室等教学辅助设施;并建有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校园班班通。学生的住宿、生活设施配备齐全,食堂“明厨亮灶”;建有图书室、报刊和电子综合阅览室,图书近三万册,订阅报刊一百余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温馨、幸福、舒适的育人环境正在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把握温馨内涵

质量是立校之本,也是温馨校园的核心内涵。学校从校情出发,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设计“学科任务单”。教师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探究、实践类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任务单,利用晚自习、早读时间在学科助手的带领下学习。既帮助学生很好地规划课余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还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二是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组建了戏曲、书法、剪纸、围棋、民族特色、足球等20余种兴趣社团,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干自己喜欢的事。其中学校的STEAM社团获得北京京港地铁科技大赛团体第一名等10余项市级奖项,还获得民族纸艺服装创意市级赛第一名。

四、文化凝聚师生共识,享受温馨魅力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遵循“民主管理、开放办学、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开拓创新、创办特色”的办学思路;确定“管理科学规范、队伍建设优异、师生身心健康、校园和谐平安、环境舒适幽雅、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山区一流学校”办学目标。实现“创深山品位校园,做汤中成功自我”的共同愿景。

重视物质文化。种植花、草、树,全面美化;建塑胶跑道、篮球场;安置路灯、透墙看绿的铁艺栅栏,在楼宇上设置电子显示屏,在走廊、宣传窗等位置贴挂以名言警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展板,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使人产生美的体验、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产生自我完善的追求。

完善各项制度。2016年四校合并后,原有的制度不能适用新的团体,各部门深入研读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等十三项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制定和完善了《汤河口中学章程》,编印了《制度汇编》,构建了适应学校的依法依章自主办学新常态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丰富校本课程。制定本校课程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教育活动,逐步丰富完善该校课程内容。强化“五育”教育重点,开展“迎祖国华诞 展青春风采”爱国主义系列活动,通过唱响国歌、开主题班会、做手抄报、请天安门国旗手进校园等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分年级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实践教育:到月亮湖学农、去校园大棚种植;去山坡田野观鸟;去景泰蓝工厂研学;去导弹二营体验现代国防实力。做到活动引领,润物无声。

五、以爱育爱和谐共处,助推温馨发展

在工作中,开展创建温馨教室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学习交往,创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关爱特殊群体,制定帮扶措施,时时处处让师生都感到温馨。

在生活上,实行生活导师制。每学年聘任男女各6名业务能力和责任感强的教师作为学生的生活指导教师。承载“以爱育爱”理念,每天和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对学生的内务整理、物品保管等方面进行耐心指导。此外还开设心理讲座,设立“轻松驿站”心理咨询室,多渠道让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家校共建上,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教育模式。以班为单位每月填写“家校联系卡”,将学生的进步及时告知家长;以年级为单位每月编辑教育纪实,通过微信群推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校园学习生活情况,进而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在队伍建设上,创建温馨教师团队。学校开展庆祝教师节、庆教龄、庆三八、趣味运动会等丰富的教职工活动,让教师开心、舒心工作。对84名离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以送一封感谢信、举办一次座谈会、邀请回校参观、组织外出活动等形式表达关爱之情。

六、提高管理水平,建设平安校园

作为全员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为此汤中以安全发展为第一理念,制定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建立了安全管理网格,有具体的快速反应机制。学校组织学生上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每月组织1次教学楼和宿舍楼安全逃生演练;开展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学校在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基础上实施“到位制”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例如:学校建立了学生上下学“三方”到位机制。在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每学年初学校根据学生家庭住址情况对学生进行编组,属地政府负责选派安全员全程跟随,公交公司负责每周定时出动专线公交车,这一“三方”联动机制有效地规避了深山区学生上下学路途远、车程长、山路多的交通风险。再如:学校建立了课间分级管理到位机制。学校将课间安全管理分为三级,一级管理部位配备专职保安定点到位,二级管理部位值班干部带队到位,三级管理部位学生安全志愿者劝导到位。还实行节假日教育管理到位、饮食监管到位、重点设施排查到位、突发应对演练到位等机制。

青山绿水映衬下温馨和谐的校园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一年来师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84项市级奖,272人次获得区级奖,孙艳、陈桂荣被评为北京市乡村优秀教师,学校办学经验刊登在《现代教育报》上。2019年10月北京市教委组织150余名校长在汤河口中学举办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会,学校各项工作受到广泛赞誉。汤河口中学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出发点,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满足山区百姓的教育需求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