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渚镇,位于江苏省溧阳市西南,与安徽省郎溪县接壤,属茅山革命老区。因而,社渚镇中心校——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属于典型的偏远乡村学校,全校1354名学生中,有超12%的学生是来自安徽省就近入学的学生。近年来,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结合既有的“责任教育”,充分发掘家乡传统乡村文化,积极推进“家文化”进校园项目,以“家文化”浸润校园、滋养师生,努力创建乡村温馨校园,成果显著。
立足“家文化”,着眼温馨“家”
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围绕创建乡村温馨校园这一目标,立足“家文化”进校园项目,制定了主旨鲜明的长期目标与规划:
一、树家规:师德建设——“立家规,树家风”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立足“家文化”,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校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首要目标。
二、立家业:专业建设——“品家味,爱家园”
立足“家文化”,通过基于学校、为了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与研修,培养有深厚教育情怀、有扎实学科知识、有突出专业能力的,特别是有“家”情怀的教师,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另一目标。
三、传家风:学生培养——“沐家亲,扬家人”
基于学生立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与追求。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立足学校既有特色——责任教育,融合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文化”课程,在深入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中,让学生始终站在课堂中央,坚持立德树人,从而积极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造就全面发展之学生。因而,立足“家文化”,培育一个“沐家亲,扬家人”的学生群体,也是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亮家色:特色建设——“显家色,润家情”
校园文化打造,突显“家文化”特色,是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一大显性特质。学校立足“家文化”特色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积极建设完善江南“水韵”、傩乡“舞韵”、桑梓“雅韵”、社渚“文韵”、社小“校韵”等五大板块的校园特色文化。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显家色,润家情”之效。
浸润“家文化”,建设温馨“家”
一、突显“家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在全面考虑、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学校依据既定规划,积极打造江南“水韵”、傩乡“舞韵”、桑梓“雅韵”、社渚“文韵”、社小“校韵”等五大板块的“家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主要建设“十场馆”:一路、一馆、一场、一廊、一墙、一道、一室、一园、一池、一台。
这“十场馆”具体来说就是:
一路:校史路
社渚中心小学是一座百年老校,有着其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作为社渚小学的一员,必须对自己时时刻刻身处其中的学校有所了解——这也是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放眼家乡、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的一种做法。因此,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一条简易校史路,通过重新发掘、设计、建设,让它更能展现学校的厚重历史,以起育人之效。
一馆:校史馆
学校现已有一简易校史陈列馆,学校也通过重新发掘、设计、建设把它陈列的图片、文字、实物丰富起来,做了整体规划,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场所。
一场:社渚地方文化广场
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建设社渚地方文化广场,包括社渚人文馆、社渚傩文化展板、社渚故事展示台、耕牛雕塑、社渚地方物产介绍栏等组成。在那儿可了解社渚地方文化,还可举行一些地方文化汇演之类的活动,如社渚地方傩戏汇演等。学校通过精心设计把它建设成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场所,积极宣传社渚故事、社渚特产、社渚风俗等。
一廊:民族文化展示廊
学校教学楼之间长廊众多,为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学校将通过整体规划、设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它们建设成一条条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长廊,展示农耕文化与地方特色。
一墙:每班一面特色文化墙
结合校园的整体规划,学校将引导各班自行布置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墙,在彰显各班特色的同时,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一道:布置学校过道、楼梯间
学校过道、楼梯间也将配合整体规划,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布置与建设。如行政楼进门处过道即以“探花故里”为主题,把它建设成一个乡土文化特色鲜明的育人场所。
一室:民族文化体验实践室
为强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实践,学校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专门建设一个民族文化体验实践活动室,从而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育人实效。
一园:农耕文化怡趣园
社渚中心小学虽属农村学校,但学生大部分对自己家乡的农耕文化知之甚少,学校把学校食堂北面一块未利用之地通过规划,打造成一座农耕文化怡趣园,让学生多亲近自然,亲近农村生活,亲近自己家乡的农耕文化。
一池:田园文化静心池
在学校北教学楼后有一洼地,学校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把它建设成一个蕴含传统文化的校园景观池——田园文化静心池。
一台: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舞台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留在识记层面,所以学校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的成果在一定范围里展示出来。为此,学校把食堂与篮球场之间的小舞台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成一个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
二、依托“家文化”,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家文化”不仅是体现在校园环境中,更应体现在广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为此,学校依托“家文化”,积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党建中,依托“家文化”,打造思想高地
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中,学校依托“家文化”,通过各类有益的活动强化对学校领导、党员同志的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以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搞好教育。
2.专业中,依托“家文化”,锻铸管理团队
学校管理团队是学校组织系统的骨架,是执行力的保证,学校需要锻铸出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在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看来,家庭是一个小的“家”,学校是一个大的“家”。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就依托“家文化”,积极用“家文化”中的精髓锻铸管理团队。
3.立师德中,依托“家文化”,建设教师团队
学校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多措并举,其中依托“家文化”对学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学校以“家文化”加强教师“三观”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教研培训中,依托“家文化”,突出实效与特色
依托“家文化”,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如党员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研修营活动、胥河情教育联盟研讨活动、名师周活动、种子教师活动等,在各类培训活动中突显“家文化”特色。学校通过这些特色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提升学校教科研的效果,成就了广大教师。
三、落实“家文化”,强化课程促进功能
在推进“家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聚力于推进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文化”课程建设,并以课程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细化“家”系列课程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其主要分为三大类:家庭系列、家乡系列、家国系列。
(1)家庭系列
从社渚当地家庭生活出发,发掘、开发而成的一系列具有乡村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如《舌尖上的社渚——食全食美》《生生不息——种植养殖》《纸上艺术——刻纸》《变化万千——折纸》《画说农具》等。
(2)家乡系列
从社渚社会生活出发,发掘、开发而成的一系列的具有乡村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如《家乡名人故事》《家乡特产习俗》《我爱傩戏》《小马灯、小舞龙》《家乡美景》《乡音乡曲》《话说家乡——小小解说员》《画里家乡》等。
(3)家国系列
立足社渚,放眼全国,发掘、开发而成的一系列的具有乡村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如《书法》《经典诵读》《二胡演奏》《古筝演奏》《传统舞蹈》《象、围棋》《皮影戏》《24节气研究》,甚至还包括紧跟时代的一些传统特色课程,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跆拳道》《数棋》《创客》等。
2.强化“家”系列课程的实施
(1)文化造势
在全面考虑、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学校就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文化”课程建设工作,开展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建成地方特色人文馆,让其成为隐性课程。
(2)资源蓄力
开发、编制校本教材,开发乡村传统文化自选课程,让学生自由选修。大力开发建设了一些课程基地,如社渚人文馆、傩文化博物馆等。大力培训教师,设立教师工作坊等专题课程,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最大资源。
(3)课程赋能
依据每一项的特点,采用分类实施的策略。有的全校各年级都开设,有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仅面向特定年级开设。乡村传统文化自选课程,较适合中、高年级,所以只在学校四、五年级中开展,由学生自由选择。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进行的相应文化教育课程,因时、因主题而开设。
3.落实“家”系列课程的操作
虽说“家”系列课程可分为“家庭系列、家乡系列、家国系列”三个不同系列,但它们都是立足于基于地域文化的“家文化”课程,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相辅相成关系,而并非截然分立。
具体落实到实施操作中,我们着重做好“五课堂”的课程建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自选课程、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的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课程、传统文化活动基地活动课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宣讲课课程。
落实“家文化”,成就温馨“家”
随着“家文化”在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的落地生根,她扮靓了校园,滋养了师生,成就了学校。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先后获评:江苏省智慧校园、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常州市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溧阳市德育先进学校、溧阳市书法特色学校、溧阳市三星级“美丽校园”等,2021年学校更被江苏省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的获得,都与落实“家文化”密不可分。
同时,学校结合苏皖交界的地域特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密切加强与安徽省郎溪县的教育合作,并于2017年牵头成立了苏皖合作示范区胥河情教育联盟,2018年以社渚中心小学为核心校成立了社渚镇小学教育集团。胥河情教育联盟与社渚镇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学校开展管理沙龙、学科教研、高峰论坛、互助结对、教学交流、师资轮岗、课题研究、名师互动等系列活动50余场,受益教师约3000人次。在此基础上,学校推动了溧阳教育与郎溪教育从行政层面的全面对接,特别是胥河情教育联盟已成为两地教育合作的品牌,被写入当地党委、政府的报告中,引领了包括安徽省郎溪县在内的区域教育发展,同时也放大了江苏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在“落实‘家文化’,成就温馨‘家’”过程中,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也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学校办学成绩显著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江苏教育报》《常州日报》以及《安徽青年报》、宣城电视台等都给予了相关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先后于2018年、2021年对社渚中心小学牵头组织的苏皖“胥河情”教育联盟给予了肯定,《江苏教育报》2020年以《一所乡村小学的非遗教室》为题报道了社渚中心小学的校园特色文化与特色课程。
悠久、灿烂的地方特色资源与传统民族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广阔的前景,学校的发展恰逢新时代征程,以后的工作中,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必将进一步积极挖掘地域资源,积极实施以“家文化”课程为载体的育人策略,探索责任教育的新路径,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自立,对他人负责、学会关爱,对社会负责、学会担当,以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使其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使者与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努力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不负党与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