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坐落在潍水岸畔——高密市阚家镇双羊社区,始建于1957年。学校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教育根脉源远流长,贤达俊彦世代竞出,是被尊为“海岱宗师”的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故乡。当代教育改革名家李希贵曾在学校担任过校长,工作期间首推“四制改革”,创建“语文实验室计划”(“ACT”语文教改计划),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如今很多改革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源地,成了基础教育人的“精神家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健康学校、全国学雷锋文明单位、山东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3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近年来,四中文慧学校以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乡村学校为目标,以高密获评潍坊市首批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全环境育人实验区为契机,将创建乡村温馨学校摆在重要位置,重点打造一种办学理念、创设一个育人环境、构建一个课程体系和完善一套治理体系“四个一”工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一种办学理念,升华和谐温馨校园精神
“永不屈服”是李希贵在学校担任校长时提出的校训精神,据此学校将其深化为“不忘初心、永不屈服、适时妥协、志存高远”,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顽强奋斗精神,刻苦学习,力争实现个人人生目标。学校坚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理念,以“幸福地创造幸福”为宗旨,以“立德文慧,浸润人生”为育人目标,把“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校打造成了一所文化氛围浓厚,学习环境优雅,育人方式温馨,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现代气息的窗口学校。
(一)坚持学生第一。教师坚持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将学生作为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倾尽一切资源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化成长。一是建设“完美教室”。学校将资源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在三栋教学楼添置了校园智慧共享书亭,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阅读。同时,学校将原来图书室的图书、实验室的器材,都由图书室、器材室搬到了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地阅读、随时进行动手实验。学校将有限资金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精心打造学生宿舍,为学生宿舍安装了电扇、淋浴房、洗衣机、吹风机,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二是打造活力社团主人。创新社团管理模式,培育社团领袖。学校改进社团组织形式,建立社团董事会管理机制,由学生竞聘社团董事长,董事长招聘董事(社员)。丰富社团内容和形式,教师由前台组织者变身幕后指导者,学生在自我驰骋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各自才艺。三是实施核心素养育融合教育。学校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发行校币,将校币发放与素质评价有机结合,学生志愿活动、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社团活动、好人好事等评价都以校币形式奖励,并组织各种校币兑换实物活动。这为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预算、交易、记账过程中锻炼了理财能力。
(二)坚持教师第一。真正把教职工当成学校的主人,在学校内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物质、荣誉和价值激励教师,竭尽全力帮助教师,以便教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一是把功夫花到教师身上。建立学术委员会,健全引领机制,负责对教师发展、课程建设、重大课题进行规划指导、跟踪评价。鼓励教师发展规划课程,从教学基本功到教材解读,从目标叙写到课标学习,从班主任工作到信息技术能力,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对基本业务技能手把手地教,加大青年教师定向培养力度,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节奏,并实行师徒一体化评价。二是平台交到教师手上。为干部压担子、搭台子,将发言交流任务压给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干部队伍快速成长;倡导教师做学术带头人,帮助教师整理“教学金点子”并印刷成册50余套,让教师品尝做专家的感觉。举办教学展示课、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设置教师自主发展“学校名师”“首席班主任”等奖项30余个,由教师于学年初申报,学术委员会全程指导、考核,学期末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优秀教师发放奖品及奖金。三是把事情做到教师心上。学校投资47万元精心打造教师周转房,安装空调、热水器、厨具等,获评潍坊市“样板工程”;学校投资45万元分批次对教学设备、空调、纱窗等进行更新,粉刷教师家属楼外墙、教学楼屋顶防水工程;投资26万元创建“教育家书坊”等;投资9万元为餐厅安装天然气,为教师工作生活、学生就餐提供适宜空间。提前为近两年面临退休的老教师举办荣退仪式,让老教师享有荣誉感和尊严感。学校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持续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创设一个育人环境,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最为直接体现,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整体规划和设计,大力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环境育人水平。将校园中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塑造成为传递思想,表达文化的符号,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净化师生灵魂。
(一)构建“1114”育人场景。学校根据校园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引领、文化贯通,编制校园一场、一墙、一馆、四园生态网络,打造人文园林校园。一是建设郑玄文化广场。将教学楼前的广场打造成“郑玄文化广场”,建设郑玄文化景观,编写郑玄故事、郑玄诗集等乡土读物。深挖郑玄有名弟子,各班认领一个郑玄弟子的名字作为班名,让郑玄及其弟子的求学精神深植学生的灵魂。二是绘制“孔子说”文化墙。将操场西墙绘制96幅孔子卡通画,将《论语》的精彩内容,以卡通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先贤们对话,感受先贤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三是打造校史馆。学校搜集整理建校65年来的照片、实物等2700多件历史资料,建成高标准校史馆,还作为校内“初心学堂”,为新生入校、学生入团、党员入党提供互动场所,以此对学生、教师进行校史教育。四是规划建设“四园”。学校注重人文景观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建设了立德园、厚德园、馨德园、崇德园,分别养花、种菜、植果、栽藕,让学生在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与劳动教育。整个校园有山有水,绿树成荫,亭台轩榭,成为以文化人、以景育人的美丽场景。
(二)重塑学校楼宇场馆育人功能。学校一改造型机构化、功能单一、缺少实用性等弊端,坚持以教师、学生为中心进行建筑设计,通过功能优化实现空间全维度育人,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一是扩展教育家书坊功能。教育家书坊除了可供阅读、会客、办公外,还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读书会、课本剧展演、非遗大师手作教学、化妆摄影体验等,为师生生活带来更多乐趣。二是设立教师“茶歇”室。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服务,学校在教师办公区设立教师茶歇室。教师茶歇室全天向教师开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服务,冬天为教师提供热咖啡、热果汁、热茶,夏天为教师准备冰镇饮料。全力为教职工打造一个区别于办公和教学的“第三空间”,以此调整教师身心状况,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同时也为教师开辟一块“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中心,有助于教师们在切磋研讨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三是建设“家长幸福驿站”。重新打造学校会议室,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类、亲子共读类、教育报刊类等5类读物,建立定期会客机制,邀请家长通过“智慧父母微讲堂”“阳光父母会客室”“亲自陪伴成长营”等活动,致力于将“家长幸福驿站”打造成为优秀家长的成长营、良好家风的养成地、幸福家庭的能量屋。
三、打造一套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课堂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是学校重要的产品。学校坚持以课堂改革、课程建设撬动学校整体变革,构建起礼、乐、社、育、书、术“新六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76门社团课程、6门农耕课程、街舞等120项文体活动等,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建设科技创新课程。立足未来教育,瞄准孩子未来发展,开设科技课程。与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机器人实验室,开设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足球等趣味AI课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建设工匠课程。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职普融合发展,引入青岛技师学院木工、钳工、数控机床等专业课程,组织学生亲身学习、体验,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生涯规划意识。三是建设农耕课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非遗文化资源,开设柳编、小麦种植等特色课程。与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松兴屯合作,依托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葡萄节、农民丰收节等旅游节会,参观现代农业科技育苗中心,深入了解无土栽培和高产栽培等农业知识,领略农业科技的魅力,培养乡村振兴接班人。四是建设红色课程。学校以红色经典阅读为主线,以校长领读、师生诵读为平台,传承红色故事。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红色思政实践活动,如“红色文化培育我成长”等主题班会,并以“校园红色文化周”为契机,举行红色故事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红色故事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定期组织师生到松兴屯社区的“初心学堂”“巾帼井”等地方研学实践,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品德。五是建设“润心”课程。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方式,举行“体验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日”系列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当地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泥塑(泥老虎)和茂腔“非遗”四宝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以“薪传非遗经典,慢享和美心境”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文化馆、艺术宫现场体验陶艺、扎染、刺绣等传统文化项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
四、完善一组治理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改变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评价权集中在校长等少数个人或单一机构身上等问题,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一是实施扁平化管理。学校变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为“一个中心、三横、五纵、四个委员会、两条线、一督查”扁平化治理体系,转变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校长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的格局,让“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成为现实。二是贴心服务学生。以贴心服务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为工作内容,成立学生会学习研究中心、学生成长发展中心,下设生涯规划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拥有心理辅导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团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辅导、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帮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三是推行分层考核。校长考核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考核分管干部,中层干部考核本年级、教研组工作,做到日考核、周通报、月评比。校委会成员把全体教师的考核评价平均分作为自己的考核评价分数,建立合作共赢文化机制,营造出既要竞争更要合作的工作氛围。
高密四中文慧学校办学65年以来,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五千多名优秀人才,遍及海内外的校友们在不同的重点领域各尽其用,各展其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接下来,四中文慧学校将以争创“全国乡村教育家成长学院”“全国乡村教育示范学校”为契机,传承好“永不屈服”的四中精神,把学校办成学生成才、教师幸福、校园优美、校风优良、教学优质、崇尚文明的乡村温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