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下党希望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7331.7平方米,建筑面积4854平方米,运动场地3260平方米。下党希望学校包括幼儿园、初中部、小学部,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223人,教职工43人。
一、关爱学生有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他勉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下党乡基础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关心与支持,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多媒体班班通,2016年10月建立全县首个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配齐师资力量。目前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厨房和餐厅已进入装修阶段,将为寄宿生、教师拎包入住提供物质保证;2019年10月以来,省教育厅投资1500万元实施薄弱校改造提升项目,学校全体师生备受鼓舞。整个提升工程将在2021年8月完成。下党希望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条件、教学设备等将会有质的飞跃。
漫步在校园里,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扎实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制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与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及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经常性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的关爱网络,让广大留守儿童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进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受到歧视或欺凌。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二、立德树人有道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发展潜力。下党希望学校秉承“勤勉、追梦、感恩、励志”的校训,树立“十二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创办管理理念先进,绩效显著,业绩一流,勇于创新、持续发展的寿宁县乡村优质学校”为目标,以“创办乡村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营造“和谐文明、求真向善”的校风、“爱生乐业、严谨高效”的教风和“厚德、乐学、合作、创新”的学风,培育“知文达礼、至真至善”的学校精神。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发挥环境育人,完善阅读资源。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完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室、图书角等阅读设施的建设。将学校文化与“两香”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做好校园整体环境设计与规划,完善功能场所环境布置,着力打造下党特色、彰显学校办学个性、体现学校文化底蕴的“两香”校园文化,努力使学校成为墨香浸润、书香四溢、清香怡人的工作和学习场所。
学校将阅读与写字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至少安排1-2节写字课和1节阅读指导课,并有专职教师任课,统一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和考评。
利用晨读时间,诵读经典美文,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书吧等活动场所,开展午间静读和晚读等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中学每天不少于2.5小时,小学每天不少于2小时。
开展“相约好书,牵手美文”活动。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朗读比赛、征文比赛、汉字书写比赛等活动。
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墨香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书写是一种工具”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书写是一种艺术享受",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和书法的怡悦,享受美好的教育人生。
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为友,与好字为伴"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认真读书和认真书写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好写字,写好字”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营造浓厚书香墨香氛围,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墨海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墨香校园。
加强师德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出彩”。学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引领教师重温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学习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同时,进一步完善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实行一票否决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业、一专多能、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引领者、践行者。
课外活动异彩纷呈。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书法和体育等专业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全县“经典诵读”、汉字听写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中分别获得佳绩。体育竞技揽金夺银。2018年,学校气排球队荣获县农村组第一名。2019年,学校田径运动员沈慧佳荣获全县中小学800米田径比赛第一名。
同时,学校每年都举办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元旦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让师生耳目一新,激情飞扬。
一个个活力四射的兴趣小组,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体盛会,给孩子们一个个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迎风而立,绽放芳华。
三、质量立校有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下党希望学校偏居农村,优质生源很有限,但学校用“人和”弥补“地不利”,自我加压,团结协作,迎难而上,通过课堂教学求实、培优补弱求真、辅导特长求精等措施,落实教学常规,加强科研创新,特别是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学校采取了结对帮扶方式,即学校领导、老师、优秀学生分别与“学困生”结对帮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有力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四、人才强校有保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多年来,下党希望学校始终坚持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把人才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个工作环节,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建立一个用人留人的良好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工作走向系统化、制度化、能动化、责任化的轨道,实现管理精细化。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增强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思想。
搭建一个助力成才立业的平台。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富脑”“促新”“楷模”“青蓝”四大工程,不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提升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开展“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导学相长,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勇挑大梁。
群英荟萃,各美其美。目前,学校在岗教师43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高级职称教师8人,中级职称教师10人,特级教师1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快速成长。
营造一个温馨的“教师之家”。“爱校如家,爱师如亲。”几年来,校长叶奶春把每位老师看作是自己的家人一样,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尽力解决老师所想、所盼、所需,让教育更有温度。
千方百计改善教工住宿条件,兴建教工宿舍,使老师住有所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打造硬件到优化软件,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新风扑面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满园春色。下党教育事业必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砥砺前行,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