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山吉水育新苗,臻善臻美润吉娃——永安市燕西街道上吉山小学创建“温馨校园”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

永安市上吉山小学坐落在具有浓厚抗战文化底蕴的抗战历史名村——吉山,位于永安市燕西街道上吉山村115号。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6个班,262名学生,配备17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一所“小而美、小而优”的温馨乡村学校为办学目标。以“知历史、会感恩、求真善”为校风,以“厚德、博学、求真”为校训,着力培养“勤合作、善静思、强体魄”的阳光学子。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近年来校园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现汇报如下:

一、校园环境美

吉山小学选址条件良好。背靠北陵山,纵享森林氧吧;左邻“吉水洋”,坐拥临水美景;面朝国道、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学校占地约1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468平方米。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校园建筑为现代风格,简约、时尚。学校功能室齐全,有“知音广播站”、“知寻书屋”、“知心驿站”、科学室等,还有200米环形跑道和5人制足球场。校内绿化面积高达5300多平方米,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走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书香、花香皆为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二、课程设置精

学校教师队伍配备齐全,教学管理规范。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设抗战文化、足球、种植、小小解说员等校本课程,极大地丰富课程设置,开阔乡村学子们视野。例如,小导游校本课程,学校结合吉山抗战文化馆、吉山村羊枣事迹展览馆等资源,进行小小解说员指导训练,一批批解说员脱颖而出。有的学生还在假期中,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做小导游志愿者,为游客们讲解吉山历史文化,得到游客的好评。又如,足球校本课程,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低段学生均熟悉足球基本规则,中段学生均学会参与足球比赛,高段学生则能熟练战术配合。学生从一无所知,到懂足球、会足球、爱足球。校本课程有效充实了课程设置,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城市化教育,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三、学生教育实

1.五育融合,有机渗透。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广泛开展生命、心理、安全等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阅读、学习、运动、劳动、礼仪5个好习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主题项目、竞赛、亲子活动等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发展。例如,学校倡导学生入校即阅读,让校园静下来,多一份读书气氛;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每周推荐一本好书,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以“书香浸润校园,经典引领人生”为主题开展“图书飘流活动”,引导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培育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成长以喜报形式宣传,得到家长的认可。

2.筑牢安全,常抓不懈。上吉山小学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突出重点”的方针。严格落实落细安全教育、安全技能、隐患排除等各项工作,人防、技防、物防配备完整。学校成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定期对学校建筑、教学设备、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校园周边进行隐患排查,列好问题清单,并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安全隐患无死角。每月开展1次不同主题演练,即:消防演练、防踩踏演练、地震演练、防恐演练、溺水急救演练,全面提升师生安全自救技能。近年来师生犯罪率为零。

3.劳动实践,重在日常。学校充分挖掘地广和乡村孩子淳朴的优势,开拓教学楼后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实施班级立牌“123”套餐制,即养护1棵树、播种2类花卉、耕作3畦地。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为劳动实践指导,将科学、美术、体育等课程渗入劳动实践,从前期研究规划、造型设计、挖土开荒,到中期的施肥、浇水、除草等日常养护,形成一班一案。其劳动成果全体师生共享,让其感受劳动的不易和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绿色环保、珍惜粮食的意识。当孩子们喜悦的展示劳动成果时,竞相开放的百花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文明校园雅

1.文化品味高雅。一是学校以当地深厚的抗战历史文化为核心,汇编校本资料《吉山古风》和抗战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在阅读文化史料中鞭策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二是利用校本课程,开设“我的家乡历史”解说员校本课,让吉山抗战历史文化入脑入心,形成“家乡的故事我来讲”的浓厚氛围。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每次春秋研学制定不同路线,让吉山小学的学生在六年中能到当地不同的抗战旧址参观学习,通过全覆盖,实地实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感悟、感知,潜移默化根植“爱家、爱乡、爱校、爱国”的种子,让“知抗战、会感恩、求真善”的校风在活动中强化。

2.师生关系融洽。学校全体教师发扬“石榴籽抱团”精神、尽职尽责,始终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师爱生、生尊师”蔚然成风。

3.行为习惯良好。学校重视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学生行为习惯。例如,结合学校学生放学时乘坐公交车开展为司机“点赞”主题活动。孩子们排着笔直的路队,在老师的护送下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出校门,挥手和老师、门卫、保安再见,家远的井然有序地在公交站排队等候,上车时对司机竖起大拇指点赞,彰显了上吉山小学孩子们文明习惯。

五、特色培育优

1.课后服务活动有亮点。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落实课后服务,利用课后服务培育特色。借助课后服务,有序推进“五项管理”“双减”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强健体魄为目标。在落实课业辅导+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增设课外阅读、写字、篮球、足球、小导游、绘画等艺体兴趣班,为学生享受城市化待遇提供可能,为全体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一批小小书法家、小小运动健儿、小导游脱颖而出。“3+2+N”模式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0%。

2.艺体特长培养有重点。学校打破传统单一的大课间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将趣味性、实用性、丰富性相结合,师生全员参与自编的有氧健身操、跑操活动,把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与紧张的氛围合理宣泄。同时,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每周落实一节足球课,孩子们其乐融融地在体育锻炼中寻找自信和幸福。

3.教育质量提升有抓点。学校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学情,组建“1+2”帮扶制学习小组,一名好生帮助一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学习小组内容丰富多彩,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类的互助学习,也有书法、音乐、体育、综合实践等技能学科课程的互助。互助让学生互相学习,有些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有困难,但体育好,可以教小组同学跳绳、踢球;有的同学特别喜欢阅读,可以分享读书心得;有的写字好,可以传授写字技巧……这样的组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参加各类活动的热情,互助极大的增强了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信,进一步感受到团队的友谊,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发展,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学校着力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学效益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三名。

“小而美、小而优”的吉山小学发展还在路上,学校将继续用心做好每件小事,注重每个细节,继续坚持“处处是舞台,个个都精彩”的理念,让孩子们享受城市化的待遇,续写学校优质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