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头桥中学位于“桥乡”头桥社区,建校至今已有50年。学校占地面积29157㎡,建筑面积11712㎡,绿化面积13661㎡。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194人。教职员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高级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4人。近年来,学校在“心明目远”校训、“力行致远”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下,以“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得到发展”为办学理念,营造“善思乐学、和汇通达”的校风,努力建设“爱心、诚心、耐心”的“三心”明珠教师队伍,用心培育“明德、明礼、明志”“三明”明珠学子,致力实现“办一所令人满意的农村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
一、以文化建设营造“德润人和”的校园环境
学校坚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心明目远”的校训,以“力行致远”的核心价值引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通过优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组织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德润人和”育人氛围,铺就包容性、引领化的学校文化之桥。
1.优化“德润人和”的物质文化。学校完成了图书馆提升工程,以及师生联心苑建设、明珠绿屋建设、北荷塘石岸的改建等工程,为学校又添一道道美丽人文景致,为营造“德润人和”的育人氛围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2.优化“德润人和”的制度文化。在综合现行制度、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引入“PDCA”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各类制度,制定各类制度文件和程序文件,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3.优化“德润人和”的班级文化。通过温馨教室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每月“寻找最美明珠少年”评选等活动,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4.优化“德润人和”的组织文化。通过“明珠”先进班级评比、文明组室评选、教职工社团活动等营造和谐发展的组织文化。
5.优化“德润人和”的精神文化。通过开展“3XIN”工程——强身焕“新”运动(文体活动)、学习润“心”活动(读书、征文、演讲、主题党日活动、“寻找最美明珠教师”等)、公益温馨活动(爱心帮困、社会公益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
二、以“三玉”机制夯实“三心”教师的成长沃土
学校通过“璞玉自润”“攻玉之路”“琢玉成器”三个培训机制,开展一系列培训、主题活动,让广大教师不断成长,绽放个性风采。
1.璞玉自润,自我提升。以“璞玉自润”成长团队为基础,把青年教师分成4个小组,一年内完成“六个一”个性作业。小组发挥团队力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攻玉添彩,寻求突破。巧借强校工程东风,继续发挥教育集团等优势,通过引入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学校中具有发展潜能的骨干教师的发展,使其成长为区域内有知名度的优秀教师。目前学校高级教师占14%、研究生学历教师占9%、区卓越教师占9%,市、区各类工作室成员14人次,种子计划教师6人,攻关计划教师3人,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1人。同时,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近两年来,邀请来校开设讲座的有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3人次,各区县知名教研员、专家18人次。
3.“琢玉成器”,彰显特色。重点对具有成为名教师潜质的后备人选加大培养力度,力争培养成为区域内名师。目前学校正着力筹备建立美术、科技两个“琢玉”工作室,力争在自我突破基础上产生辐射效应,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以“桥乡明珠”课程培育“三明”学子
学校不断构建与完善“桥乡明珠”课程,尊重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不断挖掘“桥乡明珠”内涵,赋予“桥”新的内涵延伸与发展。形成以关注基础性学力的“基础型课程”、注重动力提升的“七彩”德育课程、增强发展性学力的“桥乡STEAM”课程群和项目式学习拓展课程群,构建“桥乡明珠”课程图谱,融入学校“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老师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培育“明德、明礼、明志”的明珠学子培养目标。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落实课程育人理念,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基于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研究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
1.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名片。修订完善“区第三批特色课程”《经典诵读》《健康呼吸 绿色桥乡》以及校本课程教材《桥之韵》3册;新编《七彩课程》《红领巾·筑新家》《艺动童心——画韵明珠、陶艺、数字美术》课程教材3册;“‘桥之美’苔藓画制作”也已经开始设计课程;引入开发项目式学习“小麦高产的秘密”“神奇的五彩辣椒”“中药药植物营养汤”“驱蚊创新研究”“生命之电”“认识地球”等7个课程。直接参与课程编写的有15人次。有十多人次老师进行项目式的教学工作,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地理、生命科学、心理等多个学科教师。其中,““桥之美”苔藓画制作”“数字美术”特色课程作为特色项目参与2019年奉贤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计划。这些课程涵盖不同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等综合素养。
2.七彩活动,创建动感校园。学校以“桥乡STEAM”校本课程为依托,结合区级学生活动节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传承桥文化”桥模型搭建承重比赛、“我的航天梦”课本剧展演、“遇见古诗词”吟诵、“秋天·朗读者”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绽放个性,让校园充满活力。
3.馆校合作,开辟第二课堂。学校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奉贤区自来水厂、海洋大学等进一步加强了紧密型合作。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课、上海昆虫馆来校展示、奉贤水厂节水爱水的教育课、中国航海博物馆送“教”上门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学生在鲜活生动的第二课堂接受教育,涵养心灵。
四、以自我跨越增强“明珠”校园辐射影响力
学校积极抓住各种契机,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举办或参与一些活动,努力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力,实现与同行的共同发展。
1.市级、区级展示亮名片。2019年12月10日,学校举办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奉贤区教育学院、宋洁莲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奉贤区头桥中学开展的主题为“关注学习经历,落实核心素养”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全市生命科学学科教师、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成员及全体奉贤区生命科学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2018年4月18日,学校承办“巧融不同学科魅力,尽展STEM课程精彩”奉贤区中学跨学科教育培训暨现场研讨活动。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叶兆宁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科学教育专业负责人吴畏副教授、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科学教研员兼中学STEM项目负责人吴志群老师、2018年区中学跨学科教育培训班学员、上海师范大学16科教专业的学生及本区中学STEM教师共120多人参加了本次观摩研讨活动。
2.校际往来助发展。学校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如区教学节展示活动中参与校长论坛、特色课堂教学展示等。此外,每年前往奉贤中学或曙光中学开展学生励志教育活动,让教育更加鲜活生动。
3.跨省交流话教育。2017年3月13日—3月14日,头桥中学迎来贵州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学校4位校长。学校专题汇报、璞玉沙龙读书心得分享活动等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2018年3月30日,时任头桥中学校长、语文高级教师杨文英应邀参加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国培计划”第三次送教下乡活动。跨省交流让两地教育工作者进行智慧碰撞,共叙教育深情。
4.社区行动送科普。学校的“明珠”科普小队进社区宣传、科技辅导员进社区给居民开设讲座、头桥小学学生暑假来校开展科普活动等,这些社区活动让学校与社区互动更密切,也让学校活动辐射到社区。
回首过去,学校为取得的进步而欣喜;展望未来,学校为未知的明天而踌躇满志。学校需要完善“三玉”机制,需要赋予“明珠”更生动、贴切的内涵并形成可操作、可评价的工作机制,需要“七彩”同辉的前提下有更多的特色品牌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
“三心”明珠教师和“三明”明珠学子,将继续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桥乡”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里,汲取教育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成就属于头中人的“百花齐放满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