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温馨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头屯河农场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头屯河区朝阳西街80号。学校占地面积122亩,校园布局合理,分为工作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校园环境怡人,春有百花、夏有荫蔽、秋有果实、冬有绿意,建有百果园、种植园等场所。拥有配套齐全的体育馆、400米操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计算机房、形体房、理化生实验室、科技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画教室、创客教室等各种功能室。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有框架结构教学楼两座,功能楼一座,室内体育馆一座。现有在校生1628人,教职工103人。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兵师关于创建温馨校园的指示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德育示范、体育领先、教研出新、全面跟进”的奋斗目标,秉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和谐固校”的治校理念,扎实推进“思想建校,作风立校、制度治校、能力兴校、学术强校”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新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创温馨校园的新局面,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家长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具体汇报如下:

一、倾力学校品牌塑创,展现名优精品魅力

(一)“五育并举”促发展

学校近年来通过深化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今年,学生亲自动手,将校园内的五亩荒地开垦出来,使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落户校园。各班学生在班级时令蔬菜区种植了西红柿、辣子、大葱、草莓、黄瓜等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学生通过参与播种、除草、施肥、观察、记录、收获等系列实践,了解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获取真知。

学校在校园开辟“百果园”教学实践基地。一进大门就可看到枝条披拂,绿叶繁茂的老榆树,象征着顽强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兵团精神。校园还栽种了山楂、海棠、李子等数百棵果树,生物、美术教师带学生采集树叶,制作标本、树叶贴画、小工艺品等等,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兴趣小组结硕果

学校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由科学、美术、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教师牵头,每天下午第八节课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和科幻画的绘制。在一年一度的兵团科技大赛中,学校多名老师的科技作品获奖、学生科技作品和科幻画获奖。

(三)艺体教育显特色

学校的球类活动丰富多彩,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同时集中师生的智慧,开发了校本课——绳操、啦啦操。学校努力探索和开发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原有舞蹈队、合唱队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小型二胡队,多角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四)校园处处飘书香

学校图书室环境优美而温馨,学生随时可以去读书。楼道、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师生读书交流会、“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师生全员参与,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五)国学经典永流传

学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经典诵读活动。在保证各年级固定校本课程书目的基础上,晨诵还做到了与重大节日相结合,每年九月开学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忆中秋、迎重阳”经典诵读活动,将中秋节与家国团圆,重阳节与敬老爱老教育融为一体;晨诵还与节气时令相结合,与学生当下生命相结合,每年的4月、9月、11月开展了“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晨诵由课堂延伸至校外,桃花园、蔬菜大棚、开心农场……师生们一路吟诵,一路欢歌。

二、“全面育人”模式创新,着力养成教育,促进幸福成长

(一)环境文化重在打造

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处景都育人,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温馨的规范化制度时时处处提醒孩子们要遵守纪律,规范做人。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文化主题墙,师生共同创作的书法、剪纸、绘画作品在文化墙上展示。楼道墙壁上一块块文字图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知道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还让我们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不仅让我们学会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还让我们从小培养民族尊严,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更让我们为忠于国家而努力,成就民族伟大复兴。中学楼后有勤学亭——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小学楼后有乐学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两栋楼前还有静学亭和善学亭——善学静思是既要能静下心来自主思考和实践,也要善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与学风“勤学多思、求实创新、励志争先”相一致。草坪中的两块文化石,分别刻有学校的教风“厚德”和“博学”,时刻警示我们的教师厚德为师,博学为范。

(二) 丰富精神文化

1.传统文化进校园。山东省、德州市和临邑县三级共同出资援建了我校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山东文化园和兵团文化园遥遥相对,挑山工精神和兵团精神鼓励师生开拓创新。

2.精心布置宣传阵地。红领巾广播站按照每天一主题进行播报,其中周一的“新闻袋袋裤”以前一周国家及学校发生的新闻大事、校内的好人好事为内容,周三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周四“原创天地”以集中展播同学们的优秀作文,周五“祝福天地”以学生和老师的祝福及点歌为内容,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已成为学校宣传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团支部能充分利用好校内橱窗、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海报等宣传阵地,如业余团校开班、迈入青春门等活动的海报宣传,这些宣传阵地为学生开拓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海报,还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3.围绕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各班定期出黑板报,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评比,让一块块黑板报发挥出引领、教育的作用。

(三)行为文化重在强化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大力宣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重要文件,利用夕会并结合本班实际,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规定与要求。

规范仪容仪表。学校团支部和少先队组织值周生对学生仪表、服饰、发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采取教育、引导、检查督促、与入团、入队挂钩等多种手段,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

列队进校(三人成列)以及校园护导、课间楼层巡查,加强规则教育,认真落实“行”教育,做到了育人无痕,润物无声。

(四)切实抓好常规教育,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安全教育。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网络安全、防盗抢、防拐骗、防勒索及“五防”(防火、防电、防雷击、防溺水、防中毒)安全教育。每月一次的防震、防火演练,使师生熟练掌握了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 提高了师生在地震或火灾来临时的紧急避险和应变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利用钉钉群和腾讯会议教育师生、家长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先后组织钉钉家长培训会和教职工培训会315场次,结合清明节、肉孜节等,学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共计6412封。学校时时处处将学生的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防患于未然,杜绝隐患。

(五)拓宽德育育人渠道,构建三维德育网络

学校努力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畅通了渠道,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办好家长学校,扩大德育辐射功能。本学期学校在线开办了两期家长学校。除此之外,各班借助家长会,开展老师家长互动式教育,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微信平台,家长和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共同做好守护工作。

2.加强社区合作,拓宽教育资源。学校重视和社区的合作,建立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每年暑假前夕,学校与同和幸福城所在的社区进行联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社区在暑假期间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019年暑假,社区为学生举办了18项“蒲公英在行动”活动,学校、社会齐发力,共同铸造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

温馨校园不仅是校园的硬件设施的改变,更是教育关爱的体现,头屯河农场学校全体师生致力于创建更好的校园,办好百姓门口的温馨乡村教育。

近年来,头屯河农场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兵团首批“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传承国学经典,彰显德育特色》获全国优秀德育案例,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动感中队,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实施单位。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国门风采”组四个项目团体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荣获乌鲁木齐市首届小学生手工艺品创意大赛最佳组织单位奖,荣获乌鲁木齐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迎春万物生,共祝祖国好系列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兵团“文明单位”,兵团“科普中国,校园e站”试点单位,兵团十佳科技学校,兵团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曾多次荣获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兵团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先进单位,乌鲁木齐市《课程目标与开放教学》课题先进集体,十二师文明学校等。

2020年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兵团文明校园,兵团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兵团扶贫攻坚优秀集体,兵团“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优秀集体,十二师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