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森村中心学校坐落在贤源之畔,鼓山之倚,环境幽静宜人,文化氛围浓厚,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辖森村中学、森村小学、森村乡中心幼儿园和四个教学点(黄备、皋径、渔岸、绍村)。目前在校师生789人,教学班32个。现有在岗教职工85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多彩教育”理念,“五育并举”,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育人功能,营造温馨、幸福、舒适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温馨学校创建工作,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
一、把准目标,打造温馨育人文化
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多彩教育”理念日臻完善。学校以“五育并举”为出发点,以创设特色活动为导向,将德智体美劳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现教育温度,实现了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井喷式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以校训“崇德、砺志、勤奋、严谨”为着力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打造“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以文化育人,把温馨校园创建工作纳入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
二、提档升级,创设温馨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把每一名教师当作亲人,把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凡是师生需要的,都力争做到极致,切实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努力为师生创设幸福、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办学硬件设施达标,经费保障到位。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配备合格,实现互联网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为解决办公老化问题,学校更新教师的办公设备,实现了人手一机(电脑),教室全面实现了班班通(智慧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实验室设施齐全,实验开出率高,使用率高。乡村少年宫设备齐全,有舞蹈、剪纸、阅读、烹饪、电子琴、篮球、心理咨询等14个社团,活动开展正常,成果丰盛。
(二)教师办公环境得到大力提升。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在2022年暑期对部分教师办公室进行了改造,包括给教师办公室安装窗帘、墙面粉刷、增加空调、布置网络线路等项目。经过改造,教师办公室采光好,办公环境也变得整洁干净,实现了“冬有暖气,夏有空调”。
(三)办好温馨食堂,建好温馨宿舍。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餐厅设施、环境,实现“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同时学校还积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
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学生宿舍的建设和住宿条件的改善。如今,学校有男、女生宿舍各一栋,共有宿舍38间、床位382个,解决了寄宿生住宿困难的问题。学生宿舍内部洗漱卫浴设施配备齐全、使用方便,浴室热水能保障学生“天天洗”“时时用”。学校提供被褥供学生免费使用,对第一次入住的学生,学校免费提供洗漱生活用品一套。新生入校,拎包入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校带给他们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三、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1年8月,森村中心学校牵头,联合周边乡镇的小川中心学校、小洲中心学校,组建“紧密一体型”的歙县森村教育集团,小川中心学校、小洲中心学校的初中部平移到森村中心学校,实行“10+4”(10天学习,4天休息)寄宿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实现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运作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与优化,还有利于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坚持党建统领,激发教师动力
学校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用红色信念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雁阵凝力”管理机制,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近年来,学校党支部荣获歙县“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优秀基层党组织”。校长汪紫军被评为黄山市“优秀校长”,许筱展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汪永贞被评为安徽省“优秀辅导员”,王根荣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班主任”,朱菊花、潘立忠被评为歙县“最美教师”,张海英被评为歙县“三八红旗手”等。
(二)坚持科研兴校,全面提升质量
近年来,学校科研氛围浓厚,有4项市级项目课题立项结题,有30余人次的论文在省、市级获奖。2018年5月承办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2017—2018学年度、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荣获“歙县教育管理督导考核评估优秀单位”。2020—2021学年度、2021—2022学年度荣获“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优秀单位”。2022届教育集团首届初中毕业生成绩喜人,72名同学参加中考,半数以上进入省示范高中就读,其他各年级学业水平稳步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点赞;新学年生源呈现“回流”现象,寄宿制年级(五至九年级)从外校转入、返乡就读学生有15人。
(三)强力推动读书,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为了“给每个生命不断向上的理由”,学校大力实施“阅读黄山·书香徽州”行动,推动师生读书,把阅读推广到每个师生,有力推动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两年来,学校先后聘请名家名师10余人到校传经送宝,组织线上(线下)120多人的培训提升。学校涌现出市、县级骨干教师10人,教学能手11人。教师们撰写的教学论文有近100人次获奖;100多名学生在各级征文中获奖。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书香飘校园”等活动。今年在11月份全县“教坛新星”评比中,学校两位教师入围市级“教坛新星”评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黄山市“文明校园”“黄山市陶研实验学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教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歙县“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四、伴爱成长,营造温馨育人氛围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追求,确立了“成人为先,成才为本”的办学宗旨,秉承“一个都不能少”和“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理念,形成了“只要懂规矩、守纪律、有礼貌、知感恩就是好学生”的育人思想。为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课堂开到孩子家里去,把关爱送到孩子心里去。
(一)关爱特殊群体。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629人,有301名留守儿童,占学校总人数的47.9%。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与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合作,成为该院“基于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教育活动的‘三全育人’路径”课题的实践基地,通过心理健康示范课、特殊群体心理拓展、党建交流、三下乡帮扶等途径,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化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学校重视差异化教育和个别化指导,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到家”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开展个性化教育中,学校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送教上门的原则,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2个课时。送教上门前,老师们针对孩子的情况写好教学计划,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逐步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等。
(二)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品德,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懂规矩、守纪律、知感恩、会礼让、讲卫生。驻足校园,学生进校离校都走线站队,吃饭就寝讲秩序。校本部600多名学生,生活区、学习区见不到一片纸屑,良好的习惯已经内化为学生优秀的品质。
(三)开展温馨活动。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小故事比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组织实地研学,让学生亲手培育,让信仰之光照亮学生前行路。
(四)外化学生品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国旗班队员们步履矫健,铿锵有力,英姿飒爽,路过的行人都会驻足观看,已经成为森村中心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五)实施新劳动教育。学校制定劳动教育方案,编制《幼儿园幼儿劳动清单》《中小学学生劳动清单》并上墙,分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学校利用校园周边森林资源开辟“森林小学”,利用森村特色养殖业、农业资源,与黄山市几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小农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浙江卓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山市卓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科普、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多项科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注重培养寄宿生自理、自立生活方面的培养,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劳动技能。课外活动,孩子们化身为“小清洁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洒水、扫地、擦桌子、拖地板、洗衣服……忙得不亦乐乎。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从“认知”走向“实践”,这是生活能力培养的缩影,也是落实“双减”后的真实写照。
(六)打造阳光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和“安心托幼”延时服务,组建了面点、烹饪、舞蹈、书法、体育、绘画等多个兴趣小组,学生自主选择,每周灵活开课。2021年10月,项建军同学在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暨u系列比赛中,获得男子丙组55公斤级抓举第五名,挺举第七名,总成绩第六名的好成绩;2022年8月,项建军同学获得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男子乙组55公斤级举重比赛第三名(铜牌)的殊荣,该同学获得2022年黄山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受到黄山市委书记凌云接见并给予勉励。
五、强化责任,筑牢温馨校园的安全屏障
(一)落实校园安全责任。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岗位安全目标责任制,落实教师、干部教师安全责任;建立干部、教师带班值班制度,每周不间断轮流,形成人人抓安全、管安全的局面。
(二)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通过教学楼、宿舍楼的消防和安全疏散演练,培养学生防范自护能力。
(三)进行安全排查。建立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建立台账,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排除。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排专人每天对教室、宿舍通风、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
(四)落实“三防”措施。优化出入学校门口环境,建立师生体温检测入学专门通道,提高了校园安全系数;利用安装的128个高清红外摄像头,实现校园监控无死角、全覆盖。
多年来,歙县森村中心学校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真抓实干,牢记使命教书育人,温馨校园创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也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认可,及省、市、县级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2022年10月12日《安徽青年报》以“打造农村孩子的乐园 留守儿童的家园——“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的歙县经验”为题讲述了歙县森村教育集团的办学历程。2022年11月1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的报道“安徽省黄山市探索‘农村寄宿制集团办学模式’——大山里也能上好学”中介绍了歙县森村教育集团的办学成果。2021年11月15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莅临歙县森村中心学校考察,称赞学校为“最美的乡村学校”“山区孩子的乐园,留守儿童的家园”。今年教师节前夕,黄山市委书记凌云、歙县县委书记汪凯莅临学校慰问一线教师,并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及为温馨校园创建工作点赞。
“五育并举,守望一生”。歙县森村中心学校将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继续高质量推进乡村学校温馨校园建设,以“一校一品”创建为增长点,构建“多彩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样态,努力为农村教育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