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小学温馨校园创建经验介绍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4日

一、基本情况

热龙乡小学位于江孜县城东面58公里处,海拔4565米,下辖7个行政村,其中两个半农半牧村,五个纯牧业村,全乡464户,2222人。

学校始建于1996年。校园占地面积607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54.52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人(期中女生113人);住校生156人,享受“三包”生217名,享受“营改”生219人。

全校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女教师5人),后勤工作人员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100%。

二、学校布局建设

学校坐落在乡政府所在地,离最远的马玉村距离15公里,设有6个教学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年级49人,二年级30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32人,五年级46人,六年级30人。校舍建设规范合理,能够保持充足的阳光,给人明亮温暖的感觉,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862㎡,生均3.94㎡,每个班级配有电子白板,为保障学生安全,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相关要求,各班级、走廊和整个校园都覆盖了监控设备。

三、办学条件保障

学校于2017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办学条件均达到自治区相关要求,师资配备上现有专任教师16名,师生比1∶13.7;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在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三包”及营养改善、公用经费等资金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由教育局和局财务室的统一领导下,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运动场地面积1390㎡,生均6.35㎡,图书册数5535册,生均25.2册;教学仪器设备值307800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05.48元,电教室、各班级等均实现了互联网的接入,无线上网和日常信息化教学;学校男女宿舍分单元布置,保证了学生一人一床;学生食堂实现明厨亮灶、有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都有健康证,音体美设备满足教学需要,所有宿舍和教室均配有供暖设备。

四、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一)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自治区教育课程安排开启开足课程,课程达到“课标”基本要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一是进一步开展薄弱学科攻坚工作,为学校薄弱学科攻坚工作取得实效,根据现状制订有薄弱学科领导分包制;二是每学期期末考试后针对培优补差工作采取激励措施,实施办法有针对性。三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听、评课,课件制作工作及赛课等工作。几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保持全市和全县的前茅,获得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奖”“教研教改特色学校”等荣誉。

(二)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学校实施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防止学生流失。几年来学校辍学学生数O人,辍学率为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三)体质健康方面。学校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理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好两操一课,坚持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每年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6%以上。

(四)办学行为。学校不存在重点班,学校提出“少而精”的要求严格控制了家庭作业量,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减轻。

(五)安全稳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地震逃生、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活动。开展法治安全讲座、消防和溺水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对学生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过安全稳定责任事故和传染疾病事件。

(六)德育工作。学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具体抓好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始终重视德育工作,落实德育工作经费,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全过程。

五、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法,在活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着眼环境熏陶、重视隐形教育。

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各班级、少先队等各部门各学科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积极开展活动。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结合每年的“六·一”,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与阳光体育合为一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学校以“养成教育和热爱祖国”为主题,打造自己的独特办学文化。尤其是近年来,在文化墙建设、走廊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三进”活动,开设了语文,藏文书法、体育、手工、舞蹈等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对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师生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侧面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平等交往,和谐融洽,经常沟通交流,平时以“三进”(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活动和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加强培养相互的感情,增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至今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从未出现过教师歧视学生、同学之间不团结等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行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认真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做学困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坚定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这部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学生、有不良行为和习惯学生的情况详尽了解,切实开展转化、帮扶工作,获得了“师德师风模范学校”荣誉。

七、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作为座右铭,全力打造平安校园,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定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计划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让大家充分认识“安全高于一切”“人的生命比一切更重要”的思想,提高了大家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形成校园安全人人有责,大家时时想安全,处处抓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班会、国旗下的演讲、黑板报、校园广播、安全知识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处处讲安全,事事重安全。

二是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庭之间层层签订了相关《安全工作责任书》,制定了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了各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不断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及各项活动管理,并实行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形成了校长总揽全局、统一协调,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该校先后获得了“规范化管理学校”“学校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不管对学生有没有造成伤害,都要对相关老师予以严肃批评和处理。此外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如安全知识培训、消防器材使用培训、防火防盗知识培训等,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是把好食品安全关,让学生吃得放心。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学生健康。坚决根除食品安全隐患是学校贯彻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环节;按时清洗厕所,及时清理垃圾,以保持清洁卫生。不断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为师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疫情处理值班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带班值班要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疫情信息瞒报、漏报、迟报、错报、谎报,导致疫情信息失真和蔓延失控及社会影响恶劣的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