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花,灼灼其华——温馨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江海河水清且涟漪,润泽膏腴之地。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就坐落在如东江海河畔,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以苏中著名耙齿陵战役中牺牲的吴景安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六十年执着坚守,几辈人呕心沥血。岁月如歌,砥砺前行,景安初中就如江海河畔的一朵水木之花,尽情绽放。

稻花飘香,绿树掩映,一池春水映梨花。景中人坚守乡村,于四季轮回中一笔一画描绘景中之景,这种责任和担当,已溶于血液,流淌在心田;这是一所有着红色记忆和革命情怀的学校,春风化雨,这份爱国情怀业已厚植于莘莘学子心灵。

学校建筑布局精致,对称而舒展,整齐而自然;环境清幽,草木丰茂,四季如春。学校办学理念前卫,以“为现代社会培养优秀公民,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为办学目标,以“尊重差异,崇尚自主,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为核心理念,以“强身健体、能说会写、阳光个性、志趣高远”作为培养目标,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注重品牌教育,努力走优质办学之路。坚定乡村办学四个自信:课堂特色自信,质量立校自信,文化育人自信,乡村教育自信。学校连续多年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南通市前列,连年被评为如东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谱写了乡村教育的辉煌篇章。

景安初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中有80%是留守儿童,如何创建温馨校园,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一直是学校探索的问题;让农村的孩子能更好地幸福成长,也一直是努力的方向。

党建工作成为学校一面旗帜。该校是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建工作是该校一张亮丽的名片,一面鲜红的旗帜。学校开展“党员示范岗”、“1+3+5”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党员工作室”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等党建工作,将其做实、做优。尤其是“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一名党员干部带领三名教师,所带领的教师每人负责五名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要求是:每周与关爱留守儿童交流一次,每周学习辅导一次,每周双休日电话家访一次,每月与其父母交流一次,每学期家访一次;每周组内工作交流一次,每月组内座谈会一次,每学期组内工作总结一次。经过多方努力,让留守儿童能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生活,感受校园温馨,健康快乐成长。还努力开拓,和南京韩资企业链结成友好党建联盟,加强交流,寻求帮扶,给贫困学生、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争取更多的关爱。学校多次代表如东县、河口镇,承办外省市党建工作调研、观摩活动,获得极高赞誉。

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品牌效益。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个性更阳光自信,学习更积极主动,生活更幸福快乐,心地善良,团结互助,品德高尚,从2008年起,学校立足课堂,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历时十多年,潜心于实践研究,虽是草根化,却也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以“问题伴学”构建了“学中问、问中学”亲情式合作样式,对不同学科、课型、不同学情推行“1+X”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更多的学习关怀,并形成了交流互助、善于倾听、敢于展示、勇于创新、多样合作开放的景中课堂。

学校始终把课堂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爱、学友情结和助人品质得到有效培育,老师即是学友,学生亦可为师,师生互爱,生生互助,成为课上、课下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虽为农村娃,却有国际范儿。记得2018年下半年,上海的一所学校莅临该校,进行课堂观摩,由衷发出感叹:“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能自觉合作,分工明确,秩序井然,人人参与,生生互助;看到了孩子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生问题、设计问题;看到了孩子能用心聆听,互动展示,俨然是一位位小老师,思维敏捷,思辨清晰,思虑严谨,表达完整”。近几年有来自全国28个省的5万多人到景安初中进行课堂观摩,深度合作带来的课堂生态给每位来访者以极大的震撼,学校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在课堂改革之路上,学校得到众多领导专家的关怀和指导: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亲临该校调研、指导工作,说课堂切实解决了目前全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朱卫国莅临该校,用“不虚此行,名不虚传”给予高度评价;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等多位资深专家莅临指导;南通市教育局、如东县教育局领导对该校的课改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正是有了他们的关爱,课堂改革才卓有成效。

学校多次代表如东县承办大型教学活动。如“南通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第四届全国课改博览会”、 江苏省“金帆杯”大型教科研活动、江苏省教研室全体教研员课堂改革专项调研、教育督导挂牌示范县国家级验收活动等。2018年4月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学校设置分会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亲临会场,对该校的特色课堂和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多地学校结成友好联盟,实行区域共研。学校先后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宜兴市屺亭中学、徐州市铜山区城北实验学校、盐城市开发区实验中学等十多家学校结成友好联盟,在办学理念、课堂打造和学生联谊互动等方面深入交流。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光明日报、南通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其中《中国教师报》刊登的一篇《乡村中学课堂变形记》在省内外产生的极大的反响;2019年《人民教育》专题报道了学校所荣获的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应邀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革新。为了实现“互联网+”的办学愿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配备了一个未来教室和十二个建制的智慧教室,免费为所有的孩子一人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孩子们努力尝试进行智慧课堂学习,以迎接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学校开展多轮次、全方位应用技术培训和一系列教研课、优课竞赛活动,极大提升了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好地助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努力追求智慧教室的智能使用,借力“凤凰优课”“名师空中课堂”等平台资源;组织教师建立“云平台”网络资源库,实行资源共享,让老师备课、上课拥有更丰富的资源,操作运行更快捷;巧妙运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诊断和个性化学习指导,优化合作学习环境,打造高效学习的智慧课堂,让农村的孩子也能率先走到智慧学习的前沿。

课程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为了培养“未来担当人才”,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加强课程文化建设,推行课程文化育人。学校因地制宜,努力开创资源,建有游学课程、创客课程、营养课程、小事德育课程、唱响人生课程、国防教育课程、书画人生课程、足球特色课程共八项拓展课程,践行“实践与创新,合作与共享”的学习理念。省级研究项目创客教育,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级机器人与物联网竞赛中荣获各级奖项200多人次,成功刮起“如东旋风”,形成了创客教育的基地效应,被评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

岁以积淀,物渐丰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学校”“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教学创新特色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南通市课改样板学校”等。

景中有我,我在景中。回眸历史,是这群甘于寂寞又意气风发、埋头苦干又锐意进取、秉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景中人铸就了辉煌篇章。展望未来,坚信凭着景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景中追梦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走向诗意和远方。

甲子无穷春不老。教育新时代,雨露滋润;杏坛耕耘者,精心呵护,景中校园将永远成为农村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景中这朵江海之花,定会永远灼灼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