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后,青阳县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加大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盘活乡村闲置校产,强基础补短板,做大做强乡村教育。
2018年初,经过广泛征集意见、群众座谈、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学校决定对青阳县东片部分乡镇硬件基础较差、生源流失严重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县政府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位于乡镇、闲置3年多的原木镇中学老校舍进行改造,将木镇中心小学、木镇初中、乔木初中合并迁入该校,创办了九年一贯公办寄宿制木镇学校,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开学招生。青阳县木镇学校占地面积88亩,现有师生员工1300多人,29个教学班,初中住宿生约400人,生源涵盖全县各乡镇。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运行一年多来,教学秩序井然,办学效益明显,得到了政府、社会及家长的高度认可。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青阳县木镇学校位于七星河畔的木镇镇河北村,距离木镇街道约1.5公里,330国道和318国道从附近经过,自然环境优良,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本着高起点、高定位、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智慧校园和智能校园于一体的原则进行布局施工。学校教学设施、教师办公设施、学生生活设施、室外附属设施和运动场等一应俱全,而且布局科学、规范、合理。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后勤事务如卫生保洁、安全保卫、食堂餐饮、学生住宿等,在学校监管下由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木镇学校集智慧校园和智能校园于一体。改造和新建了录播教室、音美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体育中心、标准化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整个校园充溢着高端、智慧和关怀的气息。
小学部生源主要来自木镇镇范围内,考虑到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以及部分学生距离远、走路难的问题,学校与公交公司合作,让学生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目前学校每天都有12部公交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沿途各村建立“党群护学岗”, 学校派教师随车值班,确保了孩子们上下学途中的安全。
初中部生源主要来自青阳县东部各乡镇。初中部住宿生目前约400人,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且离校距离较远。学校实行免费寄宿制,满足了周边乡镇农村留守儿童对公办寄宿制学校的入学需求。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孩子,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减少农民教育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学校实行科学、高效的全封闭管理模式,积极秉承“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自信中成功”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师资调配、课程配置、学生活动、教育教研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结合目前大多数年轻教师均为近几年本科院校公开招录人员这一特点,加大教师资源整合利用力度,突破年级界限和学科界限,加强学段间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灵活调配师资,例如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实行教师跨学段任教。学校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实现不同学段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学校除了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外,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各类主题演讲比赛、国防知识报告会、法治教育报告会、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抗震防空演练、防溺水教育、安全卫生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校园”这一中心,坚持“从我做起,共同行动”的活动思路,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讲绿色环保、倡生态文明、创美好校园的良好风尚。校园绿化面积广,树木花卉高低掩映,错落有致。各种宣传标牌、展板、壁挂充溢着校园的各个角落,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行走校园中,满满的书香味。
学校还通过每天的校园广播站、广播操、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手抄报以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展现了秀丽的自然景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学校号召并鼓励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和校园文化创建工作中来。
建设宿舍文化,营造温馨小家。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里,就是一个小家。为了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温馨的小家,学生在宿管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如学生给自己的宿舍取名字、照全家福、设心愿墙等。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关爱工作。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例高,面对留守未成年人“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现象。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对辖区内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详细摸底排查,重点掌握安全、情感、心理等方面信息,摸清了底数,建立了数据库,为分类施策、有的放矢打下基础。创建“党员+青年教师志愿者”的帮扶关爱模式。融合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示范性,整合发挥“家长、教师、党员、志愿者”四大服务主体优势,让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加强对留守儿童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宣传青春期生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让学生知晓并能自主处理青春期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学校完善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能融合校内外相关资源于一体的机制和体系。真正让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和关爱工作。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住宿生的关爱体系,相应的增加教学辅助人员,如生活教师、校医、针对寄宿生和留守儿童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等。在住宿生封闭式管理、宿舍文化建设、寄宿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心理和精神关爱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学生宿舍四人一间,上铺是床,下铺是书桌,每间宿舍都有着独立的洗漱间,学生生活非常方便。宿管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在校情况了如指掌,实现对住宿生的全方位的监管和安全监控上的无缝覆盖。
3.加强对贫困生的管理和关爱工作。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和低保家庭学生,学校有专人分管此事,专门登记造册。使用政府专项资金在经济上帮扶,师生结对在学习上、生活上帮扶。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心理辅导及常态化、长效化帮扶体系。
4.为了方便非寄宿生、特别是全体小学部学生安全上下学,学校实行公交车接送制度,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学生接送线路,建立“党群护学岗”,安排教师志愿者接送学生上下学。目前学校有12部公交车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
另外,学校与当地驻军举办军民共建活动;学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慰问敬老院、参加创建文明新城义务劳动等活动,密切了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安生、卫生等问题。安全制度、卫生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食堂食品管理制度、集中就餐陪餐制度等各项制度详尽、规范,便于全体师生及后勤员工遵守和执行。
在学校监管下,采取卫生保洁、安全保卫、食堂餐饮、学生住宿等后勤事务由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的保障方式。师生同吃(一样的饭菜)同住(值班教师和学生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对住宿生实现了全方位的监管和安全监控上的无缝覆盖。食堂管理采用自主经营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也得到了家长、教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总之,青阳县木镇学校强化了乡村基础教育,补齐了公办寄宿制学校的短板。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公办寄宿制学校的入学需求,还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的问题,优化了全县教育布局和资源,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学校仍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让这所农村校园更上一层楼,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