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泉塘镇中心小学坐落于无为市泉塘镇政务新区,学校创办于1926年,当时属第九学区县国立第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99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为8818.5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8424平方米,规划教学班级24个班;综合楼面积为3654.5平方米。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办学条件优越。学校现有学生857人,教职工52人,专职教师48人;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秉承“办香远益清之校,育卓然而立之人”的办学理念,悉心打造“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教育品牌,逐步构建起“体育健身,艺术润心”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富有生命力的艺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开足、开齐、开好艺术体育课程,学校目前已经构建了学校“新时代君子”课程体系,包括“求知修己”“笃行致远”“童心雅趣”,以培养高情远致、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君子”为目标。通过文化课程和多领域素质教育的相结合,促进孩子们在艺术素养、认知能力、探究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均衡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芜湖市平安校园”“芜湖市文明校园”“芜湖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芜湖市五好关工委”“无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无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无为县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无为市第二届、第三届文明校园”等称号。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打造温馨校园
学校选址位于泉塘镇政务新区,北临常胜路、东临祈雨路,西边与泉塘镇水乡园公园相邻,位置条件良好。学校距离交通主干道S451省道300米,校门前道路宽阔,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我校服务范围为学校周边3km的学生,学生上下学路途均是“村村通”水泥路,道路平整宽阔,无明显安全隐患。上下学距离超过1公里的学生,均乘坐校车上下学。
学校目前开设20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人数为44人,无大班额。现有教学楼2幢,教室24个,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教室房屋主体坚固,楼间距等均符合相应要求,教室南北窗户通透,通风效果好。建筑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每个楼层都分别配有不少于10个干粉灭火器和2个消防栓,走廊、楼梯等消防通道设计规范,出口指示牌、消防应急灯等设施配备齐全。教室内的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也都符合规范,利于学生视力保护。
学校根据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基本设施齐全,严格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2015年,学校就聘用了专职保安员,维护校园财产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为保安配齐校园安防设备;2019年,校园监控实现了全覆盖,并保证监控系统资料存储30 天以上。2020年,学校积极与公安系统联系,安装了与公安110指挥中心联网的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除此之外,学校每天早晨上学时间段、午休期间、放学时间段均有领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值班巡逻,为广大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打造美丽校园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师资配备符合国家要求,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到位。学校运动场地占地8424平方米,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100米直跑道、乒乓球场、成人篮球场、儿童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单双杠等多功能运动区。田径、球类等运动器材配备齐全。
学校现配备建设的功能室有: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特教资源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心理咨询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陶艺教室、少先队活动室、教研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报告厅等。各功能室音体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配备齐全,能够满足不同课程的日常教学,同时便于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自由选择开展相应活动。
学校实现1000M互联网接入,有独立网络机房和监控机房,所有班级教室和办公室内均可无线上网,实现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智慧课堂教室一间,能够同时容纳49人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教师对智慧教学掌握程度达到100%,极大的提高的课堂的教学效果。
生活设施实用够用,学校建有可同时容纳230人就餐的餐厅,午餐目前由校外配餐企业配送,配送至学校后,请学生集中到餐厅就餐。学校在每一楼层均配备饮水设施设备,饮水机的出水温度在50℃,避免了学生被开水烫伤的危险。学生就餐环境卫生干净,上学期间能时刻享有学校供应的开水。教室内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配备了电风扇等消暑设备。学校在综合楼中配备了教师休息室,中午教师可以在休息室中休息,同时为路远的教师提供周转房住宿。宿舍内提供24小时热水,尽力为老师提供好的工作体验。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打造人本校园
学校悉心打造“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教育品牌,逐步构建起“体育健身,艺术润心”的办学特色,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富有生命力的艺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开足、开齐、上好艺术体育课程,每年举办一届“泉星泉艺”艺术节、科技节、游戏节、体育节,让学艺术、爱体育,做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
学校师资配备齐全,有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程,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突出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除开设国家规定课程外,学校还新设了 “新时代君子”课程,以培养高情远致、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君子”为目标,构建起了“求知修己”“笃行致远”“童心雅趣”三大课程体系。通过这些文化课程和多领域素质教育的相结合,促进孩子们在艺术素养、认知能力、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泉塘中心小学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近年来,学校以“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宗旨,重视内涵提升和外化实践,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政治忠诚,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学校党支部“党建‘启航’,德润心灵”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清正廉洁”党群服务先锋阵地,组织开展专题党课进校园、智惠初心学堂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矢志初心跟党走,活力教育谱新篇”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党建带队建,广泛开展童心向党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唱支红歌给党听、“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红领巾心向党学习实践活动、童心颂党恩、献礼百年风华、阳光下成长、献礼建党百年等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锻造清廉的道德品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重视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各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青蓝”工程。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打造人文校园
学校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泉塘镇境内无太大的湖泊,但河渠沟汊密布,镇域三面环水,十里长河总长5公里,北端发源于祈雨山,穿集镇而过,南端通过水桥闸与西河相通,大水面有500亩的莲花荡和400亩的南河大港。我们结合镇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提炼出学校的文化元素是“莲·荷”。
荷花生命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正如泉塘中心小学呵护下成长的小朋友,他们一届一届的成长,而母校一直在这里守候,让每一朵小荷自由的绽放。因此,由莲的特性和象征意义,结合荷花的生长阶段与小朋友的成长,由荷花衍生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脉络,形成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
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形成共同愿景和工作目标,创造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莲·荷”文化中提炼出“办香远益清之校,育卓然而立之人”的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
校训:高情远致 知行合一
校风:严谨、务实、奋进、创新
教风:仁爱、敬业、善导、乐教
学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在校园内和班级内的墙壁,同时融入教师的课堂,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设置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诸子百家”等作为展示,学生时刻接受传统的熏陶。根据师生学习生活的需求,将教学楼前的绿化改造成晨读公园,配以可供学生晨读、学习之余小憩的座椅、树林和竹林等。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打造温情校园
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歧视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校园欺凌现象。学生每天上学均穿校服,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健全党支部谈心制度和约谈制度,通过“校长有约”、启航讲坛等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提高学校工作水平。把廉政教育融入师生培养全过程。丰富廉政教育内涵,常态化开展勤廉教育八分钟活动。推进勤廉党课、校园勤廉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注重将勤廉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挖掘身边勤廉典型,广泛宣传具有红烛精神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教师,树立先进榜样,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处于乡镇,学生以农民家庭居多,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的60%,留守儿童随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缺乏,学生课后管理和学习辅导较薄弱。因此,学校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建立辍学返校学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工会等组织关爱特殊困难教师。学校为家庭困难学生积极申报国家教育资助,同时联系芜湖市爱邻助学公益基金,为家庭贫困学生建立档案,申请资助。通过社会的多方面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温暖。
2021年秋季学期实施“双减”政策,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各功能室均在课后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课余时间能方便地使用图书室、实验室、学科教室、美术室、活动室、书法室和音体美器材等学习和活动资源。学校与农村社区、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统筹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学校设置的一块劳动教育基地——“美好时光”菜园,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融合,经常性的邀请家长志愿者到学校为学生们讲授种植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学校还利用学校资源和志愿活动服务周边社区,每学期都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人士走进学校、了解学校,走进教师、了解教师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家长、社区三方联系,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切实帮助农村学生家长解决了他们的揪心事、烦心事,为学生提供了温馨服务,为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每月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开展专题防范灾害演练。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学校安排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教室、活动场地安全,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机制,确保小隐患当时解决,一般隐患当天解决,大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学校目前由近400人中午在学校就餐,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天都有行政领导陪餐,及时发现就餐过程中的问题。校外送餐企业的菜谱每天都经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会严格审核,确保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和食品饮水安全。同时,学校还建立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评学校、评领导,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学校、评教师活动,及时收纳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和学校的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