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概况
秀屿区南日中学位于秀屿区南日镇海山村,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独立的农村初级中学。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761.6平方米,学校地域广阔,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内绿树成荫,绿地环绕。学校设施完备,功能室齐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全校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537人,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15人,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26人,师资力量雄厚。
近年来,学校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凝心聚力、共创辉煌”为办学思路,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连续多年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先后获得莆田市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称号、莆田市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称号、秀屿区第一届“文明学校”、秀屿区“道路交通安全示范校”、莆田市第一届“文明校园”、莆田市第二届“文明校园”、秀屿区2020年二类(4A)“平安校园”和秀屿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校园布局合理紧凑,学习环境优美
学校位于南日镇海山村平顶山脚下,依山而建。四周绿树环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无潜在的自然灾害危险和明显的安全隐患。校园自东而西分为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呈平行分布,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运动区有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3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跳远池、1个小型足球场和1个单双杠运动区。教学区有新建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生活区有学生宿舍楼一栋、教师周转房一栋、学生食堂一座。为扩大办学能力,学校于2020年起启动新学生宿舍楼筹建工作,预计耗资1000万,现已完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教室内采用LED灯管,触控一体机和推拉式黑板,对学生视力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学楼每层配有四个灭火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每层楼梯设有疏散路线图和疏散负责人,定期开展疏散演练。学校装有一键报警系统;安装福建省标准化考场监控系统,配有法制副校长1名,每学期定期到校开展法制讲座;配有保安2名,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下,每天进行门房值班和校园巡查,学校定期对保安人员进行培训。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学校有一栋教学楼,共25间教室,每层配置男、女卫生间。配有综合楼一栋,设有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心理辅导室、理化生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美术音乐教室、器材室、大型会议室等,各室均按标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且满足教学要求。
学校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广播两个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由中国移动提供宽带服务,接入并覆盖各专用教室以及教育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每间教室配备1套多媒体一体机用于教学。
学校有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一座,各类设施设备齐全,餐位数320个,能满足寄宿生一人一座同时就餐的需求。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就餐环境卫生干净,24小时供应开水。 现有一栋学生宿舍楼,设施齐全,宿舍内配有洗漱间、卫生间和洗澡间,配有热水系统,满足学生每天洗浴,保障一人一床。学校在每栋楼都配备了开水机,为两温一热制式,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
学校按照福建省标准化考点配置要求,每间教室配有两台2匹空调。每一层配有一间教研室,作为教师教研、休息室,确保教师在课间有休息场所。现有一栋教工周转宿舍楼,能满足离校较远教师的周转住宿要求。
(三)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效益
学校始终秉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这一重要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经常性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个月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并提出教学改进措施。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能开齐开足必修与选修课程,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
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每个学年科任教师举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每个年级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两操一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开展每年秋季体质健康测试,开展校运会(自建校起至今已举办43届校秋季运动会)、趣味比赛、学生篮球赛、乒乓球比赛、大课间活动等,这些已成为师生校园健身活动的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健身氛围浓厚。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办学品质
学校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引领校园文化阵地。在教学楼醒目的地方挂上党的教育方针;在校园文化墙上悬挂办学理念、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在教学楼楼廊外墙悬挂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风:厚德、博学、明理、自强、教风:博学、精技、敬业、爱生;学风:立志、勤学、尊师、守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24字基本内容悬挂在每个班级的墙上,常年打在校园内外电子屏上,使全体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合理利用墙壁、走廊、过道等空间,用于校园文化宣传展示。墙上的安全警示语、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体现校园环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学校每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举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五月份的“读书节”、六月份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同时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校工会、团委会组织了教师节“颂师恩”、迎国庆板报评比、元旦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等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制度,每月有主题活动,每周有主题班会,出好每周一期的黑板报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陶冶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五)建设和谐温馨校园,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规范师生管理为重点,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安排教师结对帮扶及时了解跟踪他们的学习生活动态。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电话密切家校联系,从学习、生活、情感关怀等各个方面给留守孩子以关爱。
建立残疾儿童档案,依法接受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定了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和残疾儿童关爱机制,指定相关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当其的专兼职帮扶教师,尽量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建立贫困生档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及帮扶制度,确保贫困学生能正常完成学业。
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植树节植树活动、学校周边卫生清理活动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南日镇浮叶村鲍鱼博物馆、南日镇港南村的九重山景区胡守仁(明代抗倭名将)塑像等场所,共建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效开展师生爱国主义、环境保护教育。常态化实践,全方位育人,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定期对学校各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学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严格的学生出入登记、来客来访登记制度和车辆登记制度,预防不法分子入侵,确保校园安全。校园实行全封闭管理,配足专职保卫人员2人,在校园及周边重要场所配置48个监控摄像头、一键报警、公安专网,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学生宿舍及门房实现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能有效处置。
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防范灾害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每月1次,做到师生全覆盖。
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按规定配备生管4名。学生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学生宿舍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布置舒适温馨,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
净化校园治安环境。每学期至少各开展1次防溺水和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报告、LED屏、班级家长群等形式多样的安全健康教育。联合南日派出所、社区网格员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学校内涵与外显的写照;厚德、博学、明理、自强是师生精神与风貌的展现。
今后学校将继续围绕温馨校园建设方案,全力打造温馨校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能和城市学校相媲美的、让家长满意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