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马嘴实验学校创办于1958年,地处重庆市国家级5A景区金佛山东麓的南宋抗元遗址——“龙岩城”下,距南川城区约43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学校占地20000多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500余人,设有12个义务教学班和两个幼教班,正式教职工46人。拥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区、运动区、休闲区和生活区,校内绿化率达80%以上。是一所集“花园、乐园、家园、校园”为一体的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堪称一颗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璀璨明珠。
校园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山水相容,景色迷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走进校园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学校长期秉持“走自然人生路,做马到成功人”的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中医启蒙教育活动,经过几年的沉淀,已初显育人成效——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到处充满祥和温馨的气息。学童彬彬有礼,师长和蔼可亲,朗朗书声中流露快乐与幸福,循循善诱处折射慈爱与温暖。徜徉教室操场,恍如阳春三月,漫步餐堂宿舍,感觉温馨如家。
建设乡村温馨校园是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学校个性特色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把创建乡村温馨校园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目标
学校专门成立创建乡村温馨校园领导小组,由校长带头,深入挖掘学校发展特色,集思广益,根据温馨校园评审标准制定创建方案。从校园布局规划、办学条件保障、提升教学质量、特色文化打造、和谐关系营造、规范安全管理六个版块,落实班子负责人,牵头推进,明确创建目标分工和职责,科学落实工作进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标对表及时做好自查自评,使温馨校园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潜移默化中得到师生认同,内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了师生齐心、其乐融融的创建氛围。
二、精准施策,落实乡村温馨校园创建任务
(一)科学规划,打造规范校园
校园选址良好,因地制宜,依地而建,充分照顾周边4个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由于地处山区,学校遵循环境育人的建设思路,全力打造乡村园林式校园。校门入口依次分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和休闲区四大功能区,环形布局,层次分明,校内潭、林、堂、径俱全,石、舫、亭、台齐备,特别是阳春时节樱花绽放,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作为公共建筑,蔚然楼、逸尘楼两栋校舍建筑安全、坚固,全部采用对墙双面采光设计,通风好,室内配备11组符合国标标准的LED照明光源,保障学生学习用眼安全,加上充足的消防等公共安全设施设备,配以健全的校园管理机制,为山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基础学习条件。
(二)条件保障,打造优质校园
一是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学校积极向上级各部门争取筹措资金,添置更新教学设备设施,小学体音美卫劳科六大功能室与初中理化生实验室配备齐全,校园图书室藏书丰富,定时开放,网络通畅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常态,2020年初,学校为12个义教阶段教学班全部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先达到了全校配用电子白板教学的目标,给山区学生创建优质的学科学习条件;二是在生活设施上,学校现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食堂一间,能容纳270人同时就餐,实现“明厨亮灶”,学生就餐环境宽敞;学校现有配备齐全的男女生宿舍,共有340余个床位,满足现有310人的住宿需求,宿舍内设洗漱间、淋浴间,配上空气能热水器、公共洗衣机,直饮机,使用方便卫生,让学生能住得开心,让家长充分放心;三是在师资条件上,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专任教师46人,师生比达到国家要求。
(三)稳固质量,打造“五育”校园
优良的办学条件,充足的师资配备,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教学中实行了“三段式”管理模式和核心素养下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科联盟教研带动教师成长提升。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理念,整合中医药教育乡土资源,积极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聚焦课堂教学核心,营造温馨的教学育人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教案,扎实推进课堂实施,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还原学本课堂。学校教学、艺体、德育板块相互协作,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如学校特色中医药文化周、六一艺术节、感恩励志活动、师生运动会等,学校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渗透在活动中,从而给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思想引领,舒缓学习压力,达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年来学校优秀的教学质量,获得了群众和学生的高度赞赏,出现了南川城区学生向马嘴这所山区学校转学就读的“生源倒流”现象。
(四)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校园
学校秉持“走自然人生路,做马到成功人”的办学理念,融合乡村自然环境特色,以保护原有地理现貌、“去广告”化等为出发点打造校园文化。校园入口醒目位置展示国家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三风目标,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内部自然景观多以山、石、草、树错落排布,曲径通幽,为学生提供晨读及课余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注重深度挖掘学校所在地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以自然元素为材料,打造出独具乡村特色的自然文化墙,集设计、审美、教育为一体,寄托师生自己的梦想,该设计在全市首屈一指。流转土地2亩,倾心打造百草园,种植中药材126种、1000余株,为师生研析金佛山中药草探究课程提供了平台,为自然学校建设提供了友好环境的示范,成为师生自然体验的“园外园”。清新的文化育人氛围,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让学生静得下,学得专。
(五)以人为本,打造和谐校园
学校紧紧围绕“用质量取信于民、用温暖让师生快乐、用发展让家长满意”的工作重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德行合一,勤学敏思,躬身实践”的青少年。重师生管理,重情感交流,重需求收集,重实施改善。以感恩励志特色主题教育为抓手,通过“集中感恩教育、节日感恩教育、参加感恩活动、评选美德少年、学习标兵”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使感恩亲人朋友、感恩学校集体、感恩社会国家、感恩自然天地、努力才能成功的观念根植师生心田,营造出了和谐温馨的校园关系,师生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生生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校园零欺凌、零暴力。
(六)规范管理,打造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的创建,来源于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国家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规定的严格落实。一是食品卫生管理从源头到过程一以贯之,管理人员配备合理;设备设施完善;管理制度清晰,有执行,有反馈,有成效。学校克服乡村地理条件限制,科学制定菜谱,及时采购原料,保障入口食品货源新鲜,品质优良,除给学生提供温馨的就餐环境以外,更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就餐保障,让学生感受家一般的温暖。二是环境卫生,做到干净、卫生、清新、雅致,不留死角。学校各功能区专人负责,制定环境卫生评比标准,每日督查,纳入常规管理范畴。三是消防、防疫、防灾各大板块,坚决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从制定管理制度到部门具体部署,坚决做到不折不扣,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及时举行应急演练;四是生活服务,食堂合理搭配膳食营养,严格落实固定人员陪餐制度,严格执行食品跟踪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男女生宿舍共配3名生活管理教师,24小时专人值守,按宿舍管理制度落实职责,为学生寄宿提供优质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师生结对引领;关怀困难师生,全校共同支持,让广大师生感受集体生活的温馨。
三、扩大影响,提升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品质
(一)关爱留守儿童成果和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工作先后受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督导委、重庆市教委高度赞誉,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报道;特色活动被人民网、半月谈在主页推送;学校师生的感人事迹被印上《中国日报》《重庆日报》《新京报》《时代信报》《重庆商报》《重庆晨报》。
(二)学校成为重庆文理学院实践基地、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四川美院老教授协会创作基地。
(三)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绿色校园”“重庆法治示范学校”“重庆市十佳留守儿童之家”“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获得“重庆市最可亲可敬的教师团队”“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四)学校在2018、2019年先后5次被重庆市教委和市生态环境局邀请参加乡村教师生态环境校本课程培训会并作经验交流。
(五)教育教学质量多年领跑南川区乡镇学校。连续六年获区教委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南川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模范职工之家”“安全工作优秀单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团结务实的马嘴实验学校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辉煌的篇章,在万众奋进的新时代,学校会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人为本,以生为先,创造更加和谐、平安、温馨的育人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