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创建乡村温馨校园——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陕西省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初级中学地处秦鄂两省、镇旬郧三县(镇安县、旬阳县、郧西县)交汇处。学校占地面积11678.2平方米,建筑面积6875平方米。现有学生365人(回族198人),9个教学班,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改革、校园足球、教育信息化、师德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省教育厅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商洛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绿色文明校园”、“营养改善计划先进集体”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县科教体局授予“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课堂改革工作先进单位”、“316”提高教育质量A级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合同考核优秀单位”(2021)等荣誉称号。

学校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创设优美环境,打造温馨校园

学校抓住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创建、“改薄计划”等政策机遇,先后投资830余万元,新建教师安居工程楼、餐厅楼,维修学生宿舍楼、教学楼、综合楼,软化操场3664平方米,改建花坛绿地660平方米,新修花廊36延长米,修建男女学生和教职工浴室,同时添置58余万元教学设施设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目前学校拥有微机室、实验室等20个标准化部室、藏书16090册、师生计算机79台,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学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美温馨,育人氛围浓厚。 从校园的布局到花坛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精心设计、艺术构思,努力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处景观都育人。如学校紧紧围绕“笃信、好学、自强、感恩”主题,在教学楼、宿办楼、综合楼、教师公租房、餐厅楼、围墙等处,合力开辟学科知识文化长廊、学校“十佳教师”和“十佳少年”展板墙,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文化墙,体现了茅坪中学的文化特色。另外,学校各类部室都设计布置了富有特色的内容,例如音乐教室设计了学生喜爱的舞蹈图标、两面镜,漂亮优雅;心理疏导室房间涂成了粉红色,栽植了花卉和盆景,让学生感到温馨和舒适。

二、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落实五项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体活动,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是强化师德,培养人才。以建设“民族地区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坚守“教育是良心活,做教育就是做良心”的初心,牢记“让民族地区更多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教育使命,抓住师德灵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校长谢文主被评为市师德先进个人,党支部书记安宁被评为镇安县优秀党员、商洛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汉中市教师张峰20年来远离家乡,扎根学校,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茅坪回族镇的孩子们。魏群老师2017年突发疾病,医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看到学校教师严重不足,主动要求回来教两个班的语文课。

茅坪是镇安重度贫困乡镇,有80%的学生家长迫于生计出门打工,家里留下空巢老人照顾孙辈读书,致使家庭教育缺失,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校广泛开展了“手拉手”和“教师+学生”教育帮扶活动,全校爱生尊师蔚然成风。近年来学校实现了学生“零”辍学。

三是致力课改,提高质量。学校致力于新课程课堂改革,在总结镇安县域多年教研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582模式”。2018年5月24日,镇安县课堂改革现场研讨会在茅坪中学召开,参加活动的全县130余名校长和教学骨干,都被茅坪中学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儒雅的表现所打动。市教研室多位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并指出:“茅坪中学的课堂改革在全县最好、全市领先、全省少有,需要今后大力总结和推广。”该校正是以课堂改革为载体,全面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教育质量稳步稳居全县前茅。

2020年,该校立足多年推广教育信息化成果,被省电教中心确定为商洛市首届“教育信息化2.0工程”试点学校。学校进一步深化“小组学习+信息技术”为主题的课堂改革,20多个课例、微课、案例获得省市奖励。2019、2022年,该校两次被省教育厅授予“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称号。

三、丰富校园活动,打造特色文化

一是构建科学制度文化。学校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相继建立并完善了《茅坪中学十四五规划》《茅坪中学年度师德建设实施办法》《茅坪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实施方案》《茅坪中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细则》《教师评优树模实施办法》《教师晋级评职量化细则》《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每周强化三个措施抓落实,提高工作效能。教导处每周落实教学教研两个常规;后勤工作坚持五个常态(检查卫生、设施排查、后勤管理人员例会、后勤管理表册检查、每月公布账务);安全管理做到一个作业、两次演练、三个排查、八个关键节点检查、全时监控、24小时保安值守。实行工作任务“清单式”,落实完成销号制。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意识,班子工作做到不越位、不推责。全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事不过周三”的工作作风已经形成。

二是落实德育文化。学校按照省市文明办德育主题活动要求,长期开展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三月“学雷锋”、四月“清明祭英烈”、“红五月”、六月“一封家书”、七八月读好书、九月弘扬民族精神、十月“向国旗敬礼”成为学校长期坚持的德育主题活动内容。结合校训内容,扎实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祖国和社会。学校长期坚持“五个好习惯”的培养(见了师长问声好、教室物品摆整齐、餐厅就餐不说话、宿舍休息两双鞋、集体活动排好队),从生活细节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接班人。

三是打造活动文化。学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采取两个“4+1”模式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整合省“爱挑战”项目基地学校活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活动,形成每周两个“4+1”常规活动模式(即每周前4天开展学生社团辅导活动,周五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和科技活动;每天开展4个学生社团辅导活动和1个读书小组活动)。扎实开展“每月一大活动,每周一小活动”(每周由学校关工委、各个教研组结合本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员性小型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大型活动,作为学生社团辅导的展示平台),每年定期开展“科技艺术活动月”、师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文化月三大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依托“陕西行知公益联盟——大学生暑期支教项目”,开展了多次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与浙江大学、陕西师大、西工大等名校大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开阔了乡村孩子的视野,激励了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奋发图强、立志成才。

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健康学校”。从活动场所的设置、健身运动器材的配备、饮水卫生到学生在校时间、作息时间的规定、课程的设置、活动课程的比例、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等,做到以师生的健康为本。学校积极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实施,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专题活动,落实师生体检制度,注重学生常见病的防治。2020年,学校获得“商洛市健康创建单位先进集体”称号。

四、铸牢共同体意识,建立“一家亲”关系

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认真落实习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德育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以及课堂教学渗透,让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教育教学结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回、汉族学生团结奋进,共同成长,学校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学校建立健全特质学生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实行“1+1”结对帮扶,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并多方争取社会爱心帮扶贫困学生,让学生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工会对段昌祯、魏群、张峰、王义勇等困难教师进行帮扶慰问。同时强化家校联系,搭建五个交流沟通平台(大家访、家长会、QQ群、致家长书、班级群),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和家校关系。

五、规范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健康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了疫情防控、防汛防溺水、消防、食品、交通、心理、网络、防欺凌、防性侵等各方面的安全演练和教育工作。通过安全责任书、致家长一封信、周末致家长书、QQ群、微信群、横幅、手抄报、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对教师、学生、家长展开广泛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基础设施、师生心理、校园欺凌、校园周边环境全面排查,解决安全隐患,化解师生、学生矛盾,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强化日常管理,校长带班子成员每天检查疫情防控、师生到校、安全隐患,实行工作完成签字制度;各班主任落实对学生“八个节点”的跟踪检查,从起床、晨读、课堂课间、三餐、午晚休等时间检查落实。严格落实营养餐管理,加强出入库、留样、消毒常态化工作,让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实行单周分管后勤副校长食堂餐厅检查、双周分管安全副校长检查的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宿舍管理制度上墙,人员信息张贴,强化卫生监督,实行男女教师宿舍值班制度,营造温馨舒服的生活环境。一年来,学校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师生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过多年努力,茅坪中学已形成了教风新、学风浓、校风正,团结奋进,温馨和谐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未来,温馨的校园将持续感染着、熏陶着、激励着全体师生为实现幸福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