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守望幸福——罗庄子镇洪水庄中心小学桑园分校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工作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3日

罗庄子镇洪水庄中心小学桑园分校地处蓟州区北部深山区,与北京市平谷区交界。学校始建于2003年6月,服务桑园、泥河和上白峪三个自然村,学校有一至五年级5个教学班,8名教师;2个幼儿班,2名幼儿代课教师。

由于地处深山区,自然条件差,村民们的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建校以来,全体干部教师认真贯彻“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的根本要求,牢记上级领导提出的“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满腔的热情,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指引大山里的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扎根山区,无私奉献,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不辱使命,学校领导、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学习、生活、文化和环境建设,切实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全校8名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指引下也一直认真践行着校长郑宝国所说的“我们选择留在大山深处,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将来走出大山”,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从教37年的刘全义老师2016年被评为市级“扎根边远地区优秀教师”;从教31年且在桑园小学整整工作17年的郑宝国校长2017年12月被评为“真情天津”年度人物;扎根桑园小学17年的王雅利老师2015年、2016年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扎根桑园小学16年的刘桂玲老师2015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8年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个人;2013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张亚男、李晓彤、张丹阳、刘楠也毅然离开城镇投入到桑园小学这块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们均已成长为区、镇级骨干教师。张亚男、李晓彤两位青年教师被区教研室吸纳为“小语工作室”成员;2019年参加工作的刘楠老师也被吸纳为“小数工作室”成员,这些青年教师不仅发挥着学校教育教学骨干的作用,也为全区教育教学的改革贡献着力量,学校切实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充足的师资,为山区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学校被评为县“办学水平一级校”;2014年被县局命名为“美丽校园示范校”; 2017年再次被教育局评为“美丽校园示范校”;2017年6月和8月《蓟州教育》第10期和第11期分别刊登了桑园小学的办学事迹。2017年12月学校中、高年级组被评为“市级劳动竞赛示范集体”;2018年8月学校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12月5日天津市政法委、天津市公安局和天津市教委领导随机到蓟州区罗庄子镇桑园小学进行突击检查,对学校的管理、校园文化及安全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12月桑园小学又被区教育局命名为“三八红旗单位”。

二、五育并举,严谨治学,树山区教育之典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健全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学校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学校领导在负责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还一直兼任中、高年级科学课教师,始终掌握教学前沿信息,并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按照镇中心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观摩课、研讨课和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同时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帮教结对子”等方式组织教师外出学访,聘请教研室教研员和联合学区的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8名教师中有区级骨干教师3名,先后做“市优”课5节,区级公开课6节,有39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有3名教师先后被区教研室聘为“学科兼职教研员”。

学校的体育及艺术教育也丰富多彩,2018年4月23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指导和教育部“校园足球”郑东兴秘书长来校设立“校园足球试点校”。2013年以来,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节目中有8个节目分别荣获区一、二、三等奖。2017年5月31日天津市市委书记李鸿忠到桑园小学“六一”慰问,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津电视台对桑园小学的办学特色进行了3分钟的专题报道;2019年10月10日桑园小学在全区小学教研工作会议上作《抓教研、促教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题报告,学校的教学工作得到局领导及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2019年12月13日蓟州教育《校园动态,来了》头条报道了桑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2020年8月26日天津市教委孙惠玲主任、蓟州区政府领导和区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20年9月9日蓟州区人大刘晓梅主任带领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到桑园小学对教师进行节日慰问;2020年11月27日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校园“烛光行动”公益团队来桑园小学宣讲北京冬奥知识并观摩了桑园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公益团队对桑园小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大课间自编的特色操舞《你笑起来真好看》给予好评,“中冰雪网”还及时报道了此次活动情况。 

三、营造温馨家园,深挖校园内涵,坚持文化育人

经过学校现代化建设,学校配齐了图书室、信息技术教室、体育器材室、美术教室,按照建设标准配齐的设备设施,完全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求。山里的孩子们每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教师们的悉心教育与指导,为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教师们在每个教室都设置了愿望箱、养殖角、阅读库、意见箱……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花草,每一块展牌,每一个处所都充满着生机,饱含着教师们的心血,充满着育人氛围,体现着人文关怀;学校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传统,把“感恩”教育、礼仪常规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如今的校园切实形成了净化、绿化、美化和教育化的良好育人氛围。学校教室四季繁花似锦,板报、红花园地等彰显着班级特色;校内、班内到处张贴悬挂着校风、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标语标牌,这种正能量的氛围,时刻促进着师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学校的校歌、校徽也一直激发着师生们的“斗志”。校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错落有致,达到了实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四、坚定信念,活动育人,谱写山区教育新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深山区学校的教师,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用真情播撒希望,用汗水浇灌心田,要坚定理想信念,守护好自己的三尺讲台。温馨校园、和谐校园的形成也促进了活动育人的开展。

每周一,学校都组织规范的升旗仪式,校领导做主旨讲话,鼓舞士气,开展安全、卫生、学习方法的宣传与教育。每周召开主题班队会,围绕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讨论。通过每月一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感恩、明理、爱国、诚信等良好的品格。“优秀文化进校园”国画交流活动、“校园帮扶日”、“今天我来讲名著”校园阅读日、“我检讨、我反思”校园交流会、布置“我爱我校”学校文化墙、“校园足球赛”和“经典阅读”等特色育人活动为培养孩子们的全面技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培养了孩子乐于奉献、积极向上和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回首昨天,桑园小学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放眼今朝,桑园小学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展望明天,桑园小学锐意进取、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