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温馨校园,培养幸福学生——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申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广元市素有“凤飞之地”美誉,在主城区城东十公里处,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学校——利州区大石小学。大石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浓郁现代气息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农村小学,先后获得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学校、广元市德育先进工作集体、广元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诸多荣誉,2017年全省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选点利州区,88个贫困县县委书记莅临大石小学参观指导,学校标准中心校建设等工作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评价。

一、合理规划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小学“硬支撑”

学校占地13248平方米,建筑面积9937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1103名学生,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69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一)加大投入保障,促进学校建设标准化。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学校认真做好整体建设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把学校建设发展与集镇发展相统一,把校园环境改造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做到校园环境优美。投资650万元新建教学综合楼、教辅用房,建筑面积共计2475平方米。维修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的运动场及相关附属设施,现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网络教学与办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师利用媒体资源,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活泼。音、体、美及科学仪器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学校“豆芽课”的教学现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及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设施配置,促进营养改善精细化。学校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导下根据食品加工流程布局和功能对食堂进行分区,安装食堂视频监控设备,实现教育局、学校同步监控,同时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明厨亮灶”工程实效显著,安装了净水器、直饮水机,保障学生饮用水安全。在食堂食品加工和学生就餐场所安装了灭蝇灯,大门安装了风幕机,切实做到了防虫、防尘、防鼠、防蝇的要求,真正让学生吃得营养卫生,让家长放心。

二、强化活动育人,构建师生幸福成长“孵化器”

近年来,大石小学以“以读书写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缔造完美教室”为学校特色主题,确立“用心真诚倾听花开的声音,永远微笑着面对未来,让校园书声琅琅、生活书香四溢”发展愿景,以“文明健康,勤奋向上”为校训,努力实现“做博爱之人,养博大之气,修博雅之德,成博学之才”育人目标。

(一)培养读书习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学校把读书作为教师发展链条的首要环节,以教师读书行动为核心载体,实施教师读书“三助”服务、搭建教师读书“三创”平台、开展教师读书“三促”行动、推动教师读书“三向”延伸。通过教师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读书热情,让师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温馨乐园。

(二)丰富社团活动,为孩子特长发展导航。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多个社团,开展书法、葫芦丝、独轮车、益智游戏、石艺等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几年下来,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良好的道德行为品格得到培养。

(三)强化行知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塑魂。坚持知行合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全面开展石艺、采摘节等劳动教育,让学生崇尚劳动、懂得珍惜、感恩先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红军渡、红星公园、红军城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滋养学生成长。

三、聚焦心理健康,搭建留守儿童关爱“连心桥”

学校以“加强留守儿童人文社科素质培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科普及教育”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科普及主题教育与实践体验系列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认定为“四川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科普及基地”。

(一)打造良好人文环境浸润健康心理。学校建有10400平方米学生浴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话吧等留守儿童功能室和科普活动场所,编写了《星光舞台我最亮》等品行习惯养成训练校本教材,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制作一大批社科普及展板,把《三字经》和《十万个为什么》的各种知识提炼出来,以此为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条幅张贴在校园墙壁、楼梯台阶上,让住校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达到 “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呵护健康成长。学校按照“家里有什么,这里就有什么;孩子们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家,我们就建一个什么样的家”的理念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建有健康监测站、幸福小屋、爱心书吧、诚信商店、手工作坊、亲情话吧、益智乐园等七大功能区,成为了留守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孩子们在健康监测站量身高、测体重,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幸福小屋洗热水澡、听一千零一夜睡前小故事,感受家的温馨;在爱心书吧自由阅读,陶冶情操;在诚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培养诚信意识;在手工作坊学习剪纸等手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益智乐园玩魔方、下棋,启迪智慧,分享快乐;在亲情话吧和父母视频通话,倾诉亲情。

(三)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引领健康生活。学校邀请市、区专家来校向学校师生作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法治建设等专题讲座达30余次,举办“利州人文讲坛”基地分坛活动3场次,组织开展了住校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近20次。在青年志愿者的带领指导下,住校生和留守儿童饶有兴趣地参加了“爱心伴我成长”“中国梦、我的梦”“有你我不怕”“默契对对碰”“自理小能手”等实践活动,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建立了同伴信任、合作、友爱的关系,学习了日常生活礼仪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和动作要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构建和谐氛围,营造安全温馨校园“软环境”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学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平安共建打造“温馨和谐校园”。学校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首位。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学校加大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力度,通过集会、升旗仪式、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踩踏、防传染病以及预防其他意外伤害等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充分利用全国“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等进行专项宣传活动,每逢节假日利用“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家庭的安全意识。

(二)家校共育筑牢“温馨和谐校园”。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及时改进和完善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一年来,家委会成员协助学校维持上下学时校门口车辆停放秩序、不定期到食堂陪餐、参与学生校服征订等工作都取得较好效果,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切实体现了家校携手、共促发展的办学宗旨。

(三)师生共读彰显“温馨和谐校园”。学校北极星读书社被命名为“2019年广元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也获得“阅读改变利州书香校园”和“诗意校园”称号。在北京桂馨基金会和南怀瑾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学校谭桂珍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一个爱读书写作的人做了小学语文老师,把自己比作在校园里播撒阅读种子的花婆婆。她快乐地宣告自己‘四十岁刚发芽’,刚发芽的谭老师,带领孩子阅读世界,孩子的世界因为阅读变得更美好……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接下来,大石小学将以创建“乡村温馨校园”为契机,在奋发中进取,在进取中成长,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永远的追求,继续自我加压、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