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林镇蒙古族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践行用真实的教育培养真实的人的办学思想,以弘道教育为引领,以温馨校园建设为目标,坚持创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努力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学校坚持“涵养高尚师德,传递欣赏教育,弘扬大爱精神,点燃灵魂火炬,照亮幸福人生”的温馨教育情怀,以“心态平稳,做人方正,包容万物”的师生胸怀,创建农村教育品牌,实现农村优质教育,让农村孩子接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一、开展生命教育,筑牢安全网络
学校经常开展生命安全和应急安全教育,科学进行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的安全风险评估;对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常态化,放学、用餐、乘车实行每日宣誓活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校园安全网络监控全覆盖;实行安全网格化管理,做到管理空间全覆盖和管理人员全覆盖,为师生创建了安全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成为家长公认的安全文明校园。
二、优化办学条件,保障优质教育
在按自治区办学条件标准配备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学校投资41万元建设科技活动室,投资35万元建设生命与安全体验教室,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二胡、马头琴、古筝、扬琴等民乐教室和国画教室、版画教室、素描教室等20多个专业教室,投资300万元建设标准塑胶运动场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满足了师生教学和活动的需要。几年来,学校本着创建温馨校园的理念,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为实施优质教育提供了保障,让农村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成为现实。学校还不断节省教育经费,用于改善教师的办公、学习、研究、生活条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设标准的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现代化录播教室、同频互动教室、学校餐饮会议中心等并配齐相应设施设备。学校初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健康学习、快乐成长的摇篮。
三、建设数字系统,构建智慧校园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校园建设。早在2007年,学校就提出“要通过课堂管理,运用课堂评价手段,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参与学习且学习有效果”的思想,实践研究“生本、民主、高效、文化”的课堂,探索了上课前5分钟明确教学目标、中间30分钟完成教学目标、最后5分钟拔高教学目标的“5305”课堂改革新模式,最后去掉模式,构建“以学定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小组合作、师生合探”的学习共同体,创建了“乃林蒙古族小学智慧课堂”。2015年初,学校又提出“课堂革命”的目标,深度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习惯和能力为最高境界,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学科引领、开放课堂、开放教室、校本研修等为抓手,创建“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生成、智能应用”的新“智慧课堂”。2018年,学校实现了多媒体系统班班通。学校利用对口扶贫机会对接北京四中网校,免费开通全部网络课程资源,供师生免费使用,并逐步促进双师课堂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运用赤峰教育云平台开展网上课程、网上办公、网上教研等,构建智慧校园。2019年12月,全旗“培育学习共同体,创建智慧课堂”现场会在乃林蒙古族小学召开,学校为全旗做出了示范。
四、实施课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
该校始终坚持把课程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高质量地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将学校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坚持“每名优秀教师即一门课程”的理念,开设“自主选修”“全员开发”两大类课程,涵盖“安全与生命、文化与经典、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新、习惯与素养”六大系列20多种校本课程,实行大小课交叉管理,做到让孩子在学校接受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高质量教育,创建“一个都不能少”的自主文化班集体。学校还把班队会等德育课程有效进行了整合,提出并实践了德育生活化、德育课程化、德育校本化,同时把班队会分为两个环节,开发实施“小学生卓越人生基础训练课程”,让孩子的人生在这里绽放光彩并走向卓越。
五、自主阅读引领,涵养书香校园
学校始终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最高办学境界。每年筹办一届雏鹰腾飞校园读书节,每年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师德标兵报告会,每周有一节40分钟班主任讲坛,每学期初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和师德承诺活动,学校还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诵读经典活动,以及教师自主阅读课表式管理、学生阅读课走课管理、好书交流活动、自主阅读评价活动等,促进师生自主阅读,提升书香校园品味,让校园书香弥漫校园,提高校园文化涵养。
六、推进课题引领,助力乡村教育
结合农村实际,以《农村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策略研究》《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文化构建和高效课堂创建实验研究》《以创建学习共同体为引领,构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智慧课堂研究》三个课题,引领学校十五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农村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策略研究》于2012年通过国家课题组验收,并获赤峰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文化构建和高效课堂创建实验研究》于2015年通过国家课题组验收;目前正进行的《以创建学习共同体为引领,构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智慧课堂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准备结题验收。学校把“课程、课堂、评价、科研、文化”五位一体的学校管理融汇到三个课题中进行研究和实践,思路清晰、可行性强、效果明显,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引领自身不断发展,成为区域教育品牌学校。
七、运用评价激励,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和《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用评价激励师生成长。从2007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师生双主体评价改革,用评价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引领学校稳步快速发展。教师评价从师德、工作量、教师业务工作、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确定评定结果。学校人际关系融洽,无人际关系矛盾,大家都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和谐人文平台上工作,温馨舒适,效果显著。2015年,学校研制规范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通过“平时奖卡跟踪、周评价总结、月班级表彰、学期学校表彰”方式引领学生全面进步,实现“让每一名学生获得高分,让每一名学生学有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目标。
八、培育本土文化,深化学校内涵
学校始终坚持“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的构建和培育,并通过管理、课程、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始终坚持本土文化培育,创建校园景观文化、校园系列长廊文化、楼宇文化、廊道文化、教室文化、寄语文化、人际关系文化等显性文化,并使文化通过课程转化为师生内涵。校园以“弘道泉衬托七彩童年雕塑”为衬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二十四孝教育、经典文化教育、卫生健康教育、足球教育”等文化长廊;楼宇用 “勤、思、博、雅、慧、俭、静、远”学校精神命名为:勤思楼、博雅楼、智慧楼、克俭楼、静宇楼、志远楼;以“办宁静的学校,弘师道;以做真诚的教师、学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爱天下”为思想内涵的“弘师道、生为本、爱天下”的校训熠熠生辉,教化师生奋进、向上、示范。楼道走廊以“走近科学、走近经典、走近名校、走近名人、走近生活、走近创新、走近发展、走向未来”为内容,建有“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科研文化”三个学术教育文化长廊和“党史教育、教育史教育、道德法治教育”三个思想教育文化长廊。这些文化和卓越人生基础训练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和“智慧明达的校风、民主科学的教风、博学精思的学风”有机融合,发挥了廊道文化教育应有的作用。班级文化从“班训、班规、班风建设文化、自主教育管理文化、卓越人生基础训练课程文化、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文化、自主阅读文化、自主学习文化”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创造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卓越班级和温馨班级。办公室以“传统文化、人际关系文化、学术文化”为主要要素,以“团结、创新、奉献”为精髓,以“进取担当、放弃功利”为相处原则,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谁做得好就尊重谁”为准则,教化教师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乃林蒙古族小学人的教育梦想。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赤峰市首批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赤峰市首批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赤峰市课程改革名学校”、“赤峰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赤峰市科学教育示范学校”、“赤峰市教育科研典型学校”、“赤峰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学校将继续奋发向上,以团结、上进、奉献、尚学、优秀、温馨的校园文化承载一代代乃林蒙小的全体师生踏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