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北城子中学始建于1956年,位于涞源县城南走马驿镇北城子村,是一所老国办中学。学校占地18000平方米(合27亩),建筑面积8168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684名学生,53名教职工。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把校园建成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温馨校园,为农村孩子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执着努力,学校教书育人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风险,学生上下学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
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四区分明。建有教学区、运动区、实验区和生活区,规划合理、设置科学。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为保证教育教学正常开展,师生生活温馨舒适,学校师资配备合理,日常经费保障到位。
教学区共有4个年级,14个班级,无大班额,教室坚固,通风、采光良好,教学楼配备了教学需要的、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各种基本设施设备;运动区操场已经硬化,避免了之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操场建成了塑胶篮球场,为学生篮球训练提供良好场地;操场周边购置了健身器材,满足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需要,切实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实验楼配有微机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各科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学校建有学生餐厅,就餐环境卫生干净;学校实行男女生住宿独立管理,建成了男生公寓、女生公寓两栋宿舍楼,宿舍楼地理位置采光良好、设施配备齐全、干净整洁,保证了学生良好的住宿条件。功能齐全的校舍为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育教学保证质量
学校所有工作紧扣“一个核心”,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队伍建设”,即“学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校现有53名教职工,绝大多数都为本科以上学历,学校在分派教师执教学科时,本着对学生负责、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制定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程,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行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学业质量要求,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毕业水平。学校设置了合理的作息时间,备有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作息时间表,一年四季适时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季都能享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养。学校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周均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养正教育”为基础,确定“养正承古韵,毓德至大成”的主题。学校以“养正”文化理念为指导装饰校园环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德育思想,达到“明志”“毓德”“滋智”的目的。
具体做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俗话说,学校无闲人,人人教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空处,处处教育人。学校本着“让每堵墙壁说话,使每片草木含情,让每个景点启智”的思想,着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近几年,学校从硬件设施建设与教师们开动智慧之门巧设计两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班级教室、校园走廊、楼梯走道都焕然一新。
(二)童蒙养正教育课程建设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具体举措,是有效实施德育的重要帮手。学校根据实际,组织教师编写了《养正教育读本》,鼓励学生学习,并坚持每日集体诵读。
(三)课堂中坚持“养正”文化的渗透教育。结合经典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力图通过提供适应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学第一课”、“养正之星”评比、“学校文化艺术节”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主策划、自愿参与、自我活动、自觉行动。
(五)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小报、校园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手段,向全体学生介绍礼仪课程、名人故事等养正内容。
给予学生正确的童蒙之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幸福地成长,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学校追求的教育境界。“养正教育”的高效途径学校还在探索之中,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养正教育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致力于为师生营造一个环境清幽、整洁舒适、温馨美好的校园。
具体做法:
(一)学校适时粉刷了宿舍楼、实验楼、教学楼、餐厅墙面,美化校园环境。
(二)学校及时更换了橱窗、宣传展板上的内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三)每年春夏两季栽种绿植花草,整修绿化带、修剪爬山虎,杨、柳、槐、榆树等,营造温馨怡人的校园环境。
五、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学校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治校、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良好心理环境。
具体做法:
(一)重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1.班子内部和谐。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论和方法激励班子成员和教师主动发展。校长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善于领导和团结教职工,上下拧成一股绳,结成一条心,既进行宏观指导,又充分发挥中层以上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全心全意、心情舒畅地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
2.干群和谐。以教师发展为本,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给教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3.师师和谐。学校确保每位教工在其位、谋其职、取其利。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直接利益面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碗水端平,及时化解教师当中存在的一些小矛盾、小问题。还通过不定时召开职工会等方式,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使每一个教师都生活在人际和谐的温馨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事的温情和关爱。
4.师生和谐。广大教师顺应形势的变化,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注意教育方法的艺术性,达到师生和谐,增强教育实效。学校要求教师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
5.生生和谐。学校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加强个性修养的自主意识,凡事多一点宽容,忍一忍,让一让,相互之间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少一些指责和误会。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在班集体中,体验班级和学校的温暖。
(二)关注留守儿童,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帮教、心理辅导等工作,经常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做到给这些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让孩子们成功体验多一点,快乐多一点,自信多一点;学校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拓宽贫困学生帮扶渠道。学校积极联系社会扶贫机构和热心人士,重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学校积极争取河北省保定市瑞德堡健康文化产业集团、涞源县春风慈善基金、种良行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潞河医院为学生提供资助。
六、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一)建章立制,依法依规治校
学校制定各项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加强校园巡查,预防校园侵害事件,坚决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派专人在校门口值守,落实值班制度,做好来客登记和询问工作。
(二)加强住宿管理,严把食品安全关
1.制定宿舍管理制度并有配套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宿舍轮流值班制度,责任到人,做好学生午休、晚寝查宿工作,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宿舍安排专人按时通风、消毒,确保住宿环境安全舒适。
2.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领导陪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确保营养健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接下来,北城子中学全体师生将在涞源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为创建温馨校园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