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小渡口镇中学“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工作介绍材料

来源: 湖南省澧县小渡口镇中学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距县城20公里,位于沙鸥翔集、兰芷飘香的澧水河畔,西毗津市,东临安乡,北倚公安,澧、涔、淞三水在此交汇。学校始建于1932年,原名红庙中心国民小学,校址在沙河岭西侧。后迁址二湖岭一带,1971年与大围农中合并,更名大围中学,1993年撤乡建镇,遂定名澧县小渡口镇中学。在温馨校园的创建工作中,学校以学生成长教育为核心,以温馨校园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民主、温馨、和谐的学校育人环境。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临近G353国道,交通便利。走进小渡口镇中学,笔直漂亮的沥青主校道将整个校园分成对称的两半:主校道的最东边是令人为之兴奋的运动区——塑胶操场:大大的足球场、标准的400米跑道、两个标准的排球场,时刻为学生们的运动锻炼提供保障。紧邻塑胶操场的是教学区:两栋气派的现代教学楼和一栋多功能楼均按国家规定设计与修建。每个教室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每个实验室均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三座郁郁葱葱的花园镶于楼宇之间,学生视力疲惫之时可以移目令人养眼的绿色,身心疲惫时可以信步花园,感受自然的气息。主校道的尽头是学校行政楼,也是学校领导的主要办公区和学校教职工会议区。紧邻主校道的西边的是学生休息区:男、女生宿舍、多功能大礼堂、学生食堂、整齐的乒乓球桌、标准的篮球场等错落有致。校园的最西边是6栋整齐的教工宿舍楼,为全体教职工安心教学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学校为初级中学,现设七至九年级,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043 人(其中女生519人),留守儿童637人(女生287人)。现有专任教职工111人,其中高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48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科专业基本配齐。学校总占地面积60214平方米,建筑面积24413平方米,生均23平方米。办公、教学、活动区域各自独立,现有教学楼2 幢、综合楼1 幢、男女生宿舍各1幢、教师宿舍楼6 幢、办公楼1 幢,师生餐厅各1个、微机室1间、师生图书阅览室各1间、体育器材室1间、劳技室1间、音乐舞蹈室1间、生物、物理实验室各2间、化学实验室1间、美术书法室1间、科技活动室1间、档案室1间、仪器室4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1间、会议室2间、高标准心理咨询室1间。其中教学用计算机56台,图书24860册,每间教室均配有可直接上网的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全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2020年新建塑胶操场,400米标准环形跑道,直跑道100米,且配备有相应的活动设施。

三、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学校一直以“校园 家园 乐园”为办学目标,秉持“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诚实求真 博学行知”为校训,形成了“尚真乐学 和谐创新”的校风。学校历经多年发展,已走过 “合格——特色——名优”的发展历程,赢得了非同凡响的社会声誉,现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中学。每间教室的墙壁张贴有名人字画或班级活动照片等,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被精心设计和装扮,处处都体现着育人的氛围。每间教室均配有可直接上网的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既做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又做到学科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适时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发挥教学育人的效果。餐厅内有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宣传教育文字和图片,提醒学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校园内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草葱茏,既能为师生遮阴挡雨,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也为学生营造了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成长环境。学校定期通过宣传栏对师生学习生活、“一校一品”、特色活动、红色文化等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读书交流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效,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四、打造温馨的精神家园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悬挂在学校办公大楼的外墙,校园内秩序良好,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整体状态良好,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教师,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情境,鼓励他们成才。在管理中学校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把教师当成学校服务的对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模式,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让教师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去年,学校有着35年教龄的颜家峥老师住院,怕耽误给学生上课,皮振炎老师主动承担颜家峥老师所带的课程,消除了颜老师的后顾之忧,校领导及时组织教师代表去医院慰问,让颜老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倡导“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教师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关爱与尊重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构建一个让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体系。上学期,学校九年级的全必清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不幸骨折,在澧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学校全体师生自发捐款7200余元,帮助她家人渡过难关。班主任老师自己掏钱为全必清送去营养品和学习用品。学生疗养期间,各科任老师常在课余时间通过微信对学生进行辅导,心理咨询老师龚铭每周对全必清进行一次心理疏导。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关爱、理解、宽容所有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下,学生也用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回报教师的爱,学生尊重教师,见到老师主动问早、问好,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以真心换真心,打造出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文件要求落实的各项安全要求,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安全演练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

首先,与全校教职工签订“一岗双责”责任状,明确教职工职责,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巩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成果,切实深化安全工作“一岗双责”(一岗:工作岗位;双责:安全工作责任制,业务工作责任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家长、教师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其次,为落实校园封闭管理规定,加强门卫管理,与学校保安人员签订相关安全责任合同,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在校门口显眼位置张贴违禁物品清单、护学岗人员安排、严禁外来车辆进入、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保安公示牌、“四个一律”等相关内容。

再次,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每月一次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每学期开展以消防安全、防恐防暴、校车安全、防震防灾等不少于四次的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最后,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都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综合整治。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向社区反映,及时整改。

六、创建德育特色品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德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每月进行一次班主任带班理念经验交流会及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社会和家庭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的正面作用,形成育人合力,搭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2.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力度,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紧扣。

3.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精心组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要求年级组长、班主任认真做好组织工作,严把每周一学生代表讲话内容,使学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思想。

4.加强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红旗”班评比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榜样。建立一支学生、教师通讯员队伍,及时采集学生间、教师间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榜样作用。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生动活泼的上好每一堂晨会课,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和主题队会课。

七、规范制度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秉承全天候育人的原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立多个兴趣小组,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教研制度健全,全面推进“说、授、评、问、辨”五环校本教研模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澧县教师工作坊整校推进培训活动。让教师在不断成长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四个层面上,学校要求更为明确、具体:

1.学校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作业、有效检测、有效评价等。

2.集体备课制度和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保证。中心校成立备课组,按月每个备课组安排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通过交流和沟通,教师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也成立自己的学科教研组,定期安排活动,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完善检测和评价机制。是否有效,一是要落实检查,因此学校制定了月常规检查制度,每月进行检查,做好记录。二是要进行阶段检测。每学期一次期中检测,各教师认真备考,精心质量分析,找出问题,制定措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近十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以下荣誉:

常德爱卫委员会授予“文明卫生单位”(2010年)

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

湖南省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校园”(2012年)

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3年)

常德市“生态文明校园”(2015年)

澧县中小学“最美校园”(2017年12月)

澧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8年1月)

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2018年)

连续6年荣获县“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7次荣获县“办学评估水平先进单位”

建设和谐温馨之家,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是学校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学校坚信“温馨校园”作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必定会在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教育实践中,极大地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指数,让师生健康愉悦地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