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薄弱环节的改善,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建设,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增强学校吸引力、凝聚力,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村小规模寄宿制学校,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确保农村孩子享有公平、高质的教育,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是港北区一所公立农村寄宿制小学,始建于1958年8月,历经了60多年的锤炼与发展,是港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乒乓球特色学校、港北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特色学校、港北区健康促进学校。
(一)学校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无明显安全隐患
学校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北部,中里乡西南部,来桂二级公路龙山路段边,交通极其便利,15分钟可达贵港市中心城区,20分钟可达贵港北高速入口。学校东面和北面是农田,南面和西面是居民楼,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周边是服务村落,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校园布局合理有序,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划片规划管理,环境整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师生梦想起航的地方。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最美的童年,让每一位老师都拥有最美的教育人生。
(二)学校办学规模适中,无大班额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5人,无大班额;在校生1403人,其中少数民族1168人,留守儿童686人,建档立卡户子女143人。
(三)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师生安全与健康得到充分保障
学校占地面积211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784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建有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公寓、教工周转房。校舍建设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教室墙体坚固,每层楼最多四间教室,双楼梯,通风良好,符合抗震和消防要求;教室自然采光良好,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均符合规范要求,有利保护学生视力。每幢校舍均安装配备有消防设施和足够的干粉灭火器;设置有卫生室和防疫物资储备室,常用药物和防疫物资充足;设置有门卫室,校园和宿舍安装足够数量的安全监控摄像头、一键报警装置,配有5名门卫和2名生活教官,保卫人员24小时在岗,生活教官全天候陪同,全校师生的安全与健康得到充分保障。
三、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一) 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师资雄厚,经费保障到位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自治区标准,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26人,本科学历36 人,大专学历30人,中师学历6人,学历达标率100%。配备有专任体育教师2名,美术教师1名,音乐教师2名,英语教师3名。学校日常运转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保障到位。
(二)教学及办公均可实现信息化、无纸化
学校所有教学班级均实现互联网接入,享有100M独立光纤和无线网络,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有15个教学班安装希沃教学一体,可实现交互式教学。全体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并接入互联网,每间办公室还配有打印机和无线路由器,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整个校园,轻松实现信息化教学和无纸化办公。
(三)功能室及运动场地配套设施齐全
学校功能室配套设施齐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开放式读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科学仪器室、数学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舞蹈室、书法教室等,各功能室均实现互联网接入,专用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仪器、图书及卫生(保健)配备标准(试行)》。
学校运动场地配套充足,有篮球场5个、室内乒乓球馆1个、室外乒乓球场2个、排球场3个、环形跑道2个,完全能满足全体师生开展体育运动的需求。
(四)生活配套设施实用够用
学校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划片规划管理。学校建设有学生宿舍3幢、学生食堂1幢、教师公寓1幢、教工周转房2幢,满足了全体师生的住宿需求。学生宿舍和教师住宿用房均有单独卫生间和水冲厕所,自来水供应到位。学生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取餐和用餐分区,一楼取餐,二楼用餐,就餐环境整洁明亮、干净卫生。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台饮水机,供学生饮用开水,所有饮用水均由有合格资质的饮用水公司统一配送,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教室、宿舍和食堂均安装有足够数量的电风扇,满足夏季消暑需要。上学期间正常供应热水给学生洗漱,并在学生宿舍一楼建有专用的男女生浴室,方便学生洗浴,保障学生洗浴“天天洗”。
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自治区标准,也是目前中里乡基础教育规模最大、设施优良、环境优美的寄宿制学校。
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
学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一)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课外活动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前途理想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
(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坚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齐开足课程,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要求。同时积极开设地方课程,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特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文化的教育,通过“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校严格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规定的学生作息制度。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进入课堂不早于8点20分,晚上8点30前进入晚休,以保证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开足体育课时和大课间活动,每班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每天进行半小时大课间活动,保障了学生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1小时。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文体活动,每年都会举行阳光体育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三月三主题活动、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分享和书法比赛等。并积极组织参加学区级、区级和市级的各项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极其重视劳动、法治、安全、心理健康和养成教育。每学期都会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知识讲座、现场说教和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教育,并开设有劳动课、法治课、心理健康课、养成教育课。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学校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以科目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深度参与港北建设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区的课题实验,以此为契机,结合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城乡学校教育联盟活动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三长语文”“四体六步”“‘生’临其境CDA教学模式”模式化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形成了校本教研成果。
五、校园文化健康向上
(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
以“读书、明理、做人、成才”为校训,以“文明、诚信、自律、进取”为校风,以“爱生、科学、严谨、创新”为教风,以“励志、求知、互助、上进”为学风,传承学校文化传统,深度融入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和班级教室均悬挂24字基本内容。
每一条校道都干净整洁,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芳香醉人的白玉兰,有四季常青的细叶榕,也有百年荔枝老树,树下常有三五个孩子坐在石凳上围着石桌谈天说地,还有孩子们喜欢抚摩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励志的名言警句,每个人都可以从石头上获得成长的力量。
学校充分利用围墙、走廊和楼梯等空间建设党建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和校园特色文化,将学生作品进行装饰悬挂,形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创建“校园乒乓球”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以“教体融合,综合发展,以球育德,以球促智”为办学理念,积极创建“校园乒乓球”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建设具有浓厚特色的乒乓球文化长廊、乒乓球馆等乒乓球运动教育阵地,编写校本教材,举办赛事活动。有知识传授,有文化宣传,有实践基地,有活动展示,有比赛舞台,训练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漫步校园,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熏陶,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吸引众多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和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和交流。
(三)全面推进阅读书写工程,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大力推进阅读和书写工程,配足配齐各类图书,建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放式读书室、班级图书角、硬笔书法室和毛笔书法室。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周一至周五向全校师生开放,开放式读书室全天候向全体师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自由阅读。每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和一节书法课。每学期都会开展阅读分享、好书推荐、读书笔记本评比、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举行书写评比活动,组织师生参加港北区听写大赛、红色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比赛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
六、校园关系和谐融洽
(一)深入开展“特殊学生”关爱帮扶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
学校是一所乡村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三残少年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人数较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学校完善机制,有计划、有措施做好“特殊学生”的关爱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一是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和“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通过开展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开通亲情热线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阅读、文体活动以及心理疏导教育活动,弥补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造成的亲情缺失和心理障碍;二是对三残少年儿童采取跟班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对有厌学、疑似辍学学生建立劝学帮扶制度,保证每个孩子拥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三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做好资助工作,对所有的学生应助尽助,近年来为学生办理资助近3000人次,资助金额150万元。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想尽办法给学生打造家的感觉。在学校里,老师给学生讲的最多的话是“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同学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老师就是我们的父母”。学校为老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教师公租房两栋、教师公寓一栋,所有的老师以校为家,视生如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学生,既管孩子们的学习,又管孩子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团结互助的学习和生活品质,学生有困难会主动找老师帮忙解决,学生生病,老师会第一时间把学生送去就医。学校在伙食费有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牛奶、水果等,努力改善学生的伙食质量。学校通过工会组织向特殊困难教师进行关爱慰问,每年重要节假日都会开展工会集体慰问和教师座谈活动,让全体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建立学校、家长和社区三方联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密切联系家长和社区,开展各种生活体验、综合实践和志愿服务。少大队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街道参与大清洁活动,利用每年重阳节开展关爱老兵活动,组织学生代表赴革命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组织教师党员队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寒暑假“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
七、学校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每学期都会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开学前和期末均组织人员开展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学校在每年安全教育月开展防范灾害演练,如消防紧急疏散演练、疫情防控演练、防震避震紧急疏散演练和防溺水演练等。
学校建立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应急就医机制,配备有卫生保健室,有男女生活教官24小时值守和全程陪护。在生活教官的带领和指导下,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内务整顿和评比活动,确保宿舍环境清洁卫生,学生被褥、洗漱用品、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学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确保食品饮水安全。校园管理服务质量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评价,让全体师生感到满意。
八、学校办学主要成果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勇于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文明”“民族团结进步”“健康促进”“书香校园”“乒乓球特色”等创建活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得到上级和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贵港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港北区健康促进学校”“港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乒乓球特色学校”“港北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特色学校”“港北区建设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优秀学校”“港北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港北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港北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教学质量名列港北区前茅,连续多年荣获港北区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专业化水平成长较快,多名教师被评为“贵港市优秀教师”“港北区优秀班主任”“港北区优秀教师”“港北区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港北区师德标兵”等,每年都有多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或课堂教学比赛并取得较好的名次,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发展全面,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画、体育、文艺、习作竞赛评比活动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小学毕业生,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促进了乡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了和谐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