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石桥镇列宁街小学坐落在有着古风今韵的“中国红色第一街”——列宁主义街景区的中心地带,是由原达县新进小学于2005年8月迁建到原鲁家坪村小学合并成立。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得益于2006年“世行贷款”项目新建了教学楼,中国人寿希望工程捐赠改建了教学用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学校于2018年9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位于石桥场镇以西的鲁家坪社区,距离红星广场约500米,占地44.46亩,建筑面积11432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8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9人;附属幼儿园在校幼儿生115人,设幼儿教学班5个。环顾校园,花园式庭院布局,错落有致;漫步其中,古典式景观造型,环境幽雅。
扬“红色根基”之帆,迎“群星闪耀”升起。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多元成长,启智润心”为学校发展核心,大力推进“五项管理”,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积极回应“双减”,以“延时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认真谋划“后半篇文章”,以“研学旅行”拓宽学生认知视野,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坚持红土毓秀,守正出新,围绕“红色思想引领,红色文化熏陶,红色实践锤炼”三条主线,结合区域优势和时代特点,积极传承“红色记忆”,播撒“红色种子”,传递“红色理想”,构建了弘扬红军精神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将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形成了鲜明的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学校呈现出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校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军小学”、“四川省教育先进集体”、“达州市校风示范学校”、“达州市实验示范学校”、“达州市依法管理示范学校”、“达州市示范中心学校”、“国家级电影课实验学校”、“达州市安全示范学校、达川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达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达川区“教育信息宣传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以标准化中心校建设为契机,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列宁街小学凭借区域优势,2018年被达川区委、区政府列入“标准化中心校”建设项目学校,并形成了现今的“一校两区”格局。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既有与古镇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庭院风格,也有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的时代风韵。校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建筑设计美观大方。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区域分明。教学楼、综合楼、师生食堂、教师周转房各具特色,田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休闲活动场地一应俱全。
学校教室宽敞明亮,辅助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办公全覆盖。心理咨询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录播教室、少年宫活动室、信息技术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等功能室设备齐全,温馨舒适;学校现有图书15500余册,音体美器材1000余件(套),学校设有二类标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办公楼设备齐全,教学楼人文丰厚,餐厅佳肴美味;整个校园芳草吐绿、生机盎然;教室内书声琅琅,运动场学生生龙活虎。学子们在这里可以沐浴知识的甘露,吸收成长的营养,积蓄奋飞的能量。
二、以文化育人为载体,激发温馨和谐的奋进能量
学校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载体,遵循“红色列小”“书香列小”“美丽列小”“奋进列小”的办学路径,秉承“崇德向善,红土毓秀”的文化理念,用文化的力量激发师生团结奋进。
静态文化,润物无声。学校大力倡导“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以“红土毓秀,守正创新”为主题的党建文化墙,突出了“红烛争辉”“红色堡垒”“红星闪耀”的“红烛党建”理念;学校围墙上、亭台边、走廊旁、图书角等随处可见的图书、励志标语、经典诗词、名言警句、温馨提示和师生绘画、书法、手抄报作品等,处处散发出书香气息;“红军亭”“扬帆雕塑”“五角星”等实景造型,让学生耳濡目染、触景生情,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如春雨般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熏陶着孩子们的思想。
动态文化,时时教育。学校通过“小红军鼓号队表演”、“听老爷爷讲红色故事”、“唱红歌”、“红军”主题班会、“手抄报”、“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每天早晨和中午进校门,学生们都能主动和测体温老师、门卫叔叔礼貌问好;进教室时也能听到学生清脆的“报告”声,学生会先在门口跺跺脚再进入教室;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的文明教育,每一个孩子身上体现的文明行为,共同构筑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温馨之“家”。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委会功能,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学校师生经常走出课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利用节假日或周末时间对周边社区的居民进行防诈等知识宣传,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为群众办实事等,社区与学校相处融合。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相处融洽,教室、餐厅、操场是师生学习、生活、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行为举止文明,彰显礼仪规范。教师不存在歧视学生现象,尤其是学困生,老师们与他们交朋友、谈心、交流;老师之间相处和谐;同学之间彬彬有礼、团结友爱,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校园融洽温馨。
三、以促培根铸魂为主线,丰富温馨和谐的发展内涵
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开齐开足各类规定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学业水平。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通过“品格好、有智慧、身体棒、审美高、爱劳动”的“五育”优化,利用国旗下讲话、队会、晨会、班会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开学典礼、爱国主义教育、“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班队会、运动会、劳动实践、“红领巾”校园广播等特色活动,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走课制”校本教研活动以及校本培训,实行“常态教研”与“专题教研”相融合,“自学活动”与“互学活动”相补充,“校外专家”与“校内研修”相结合,加强年轻教师拜中青年教师为导师的“青蓝工程”建设,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培训、赛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2021年被评为达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挖掘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与利用本校特有资源,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师生亲自动手翻土、刨地,开辟了一块实践基地,命名为“红色种子园”。这是学生的天地和摇篮,学生自己设计内部苗圃图形,设置24个区域:红星园、红帽园、红果园、红苗园……把学校建成孩子们参与劳动、体验学习大田园、大课堂。我们把学科教学融入劳动实践,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设了“劳动+数学”课程,孩子们亲自动手测量计算土地面积,在劳动中掌握几何知识;“劳动+语文、劳动+美术”课程,孩子们边劳动、边观察、边学习,在劳动中完成观察作文、风景写生;“劳动+科学”课程,孩子们通过培土、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探索科学;“劳动+管理”课程,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在劳动中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让学生们一边亲自体验劳动,一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不断去探究问题,去解决问题,真正地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活跃了学校教学氛围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获得了幸福感。
四、以规范管理为支撑,筑牢温馨和谐的安全防线
校园安全是温馨校园的强力有保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坚决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制定了安全工作预案、安全首遇责任制等各种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不定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摸排工作和对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安全演练活动,制定突发事件管理应急预案,安保人员配备齐全,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值守,配备可视一键报警装置,保障校园安全。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放学前一句有关安全的温馨提示、召开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将安全教育传递给每名师生,使其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安全演练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让孩子暖心。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团结务实的列宁街小学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辉煌的篇章。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学校将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温暖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厚植红色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