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打造山区“温馨校园”新样板——鹿鸣小学七里校区温馨校园创建经验介绍材料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中心学校创办于1918年,位于七里乡大头村,是柯城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是柯城区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现有15名教师,其中校长1名,长驻教师8名,走教教师6名,6个教学班,62名学生,其中有48名住校生。

2006年4月,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柯城区教育局开启“名校托管山区弱校”均衡城乡教育的尝试,将学校“托”给了浙江省百年名校鹿鸣小学管理。把两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组,打通使用,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的管理模式。与名校鹿鸣成功对接以后,学校跨过了城区教育的门槛,驶入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在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高地,更成为柯城区农村教育“一校两区”发源地、对外展示的窗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暨启动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学习对照“温馨校园”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学校“温馨校园”创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寻找“温馨”源头——家文化

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围绕柯城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顶层设计紧紧围绕着家文化展开。“理想·家”,温馨的家,七里小学校区地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4A级景区“桃源七里”,境内连绵万亩竹海蔚为壮观。为建设“学校中的景区,景区中的学校”,学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引领学校的健康发展,以持续的科研原创力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打造环境美、文化美、课程美、孩子美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实质性的进展,这也正是学校创建“温馨校园”的源头。

发展总目标:全国示范性的山区小规模学校。

核心理念:关爱中成长,实践中强大。

办学目标:家庭样、书香式、实践型、数字化。

培养目标: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旨在培养学生把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必备能力;“学会合作”旨在通过劳动观念、集体活动、家政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学会学习”是从爱学、想学、会学三个过程,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旨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洞察力、质疑力、想象力,希望山里的孩子能有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校训:志存高远。希望孩子从小有远大的志向,并能朝着目标努力。

校风:虚心自持,节节向上。

近年来,学校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视角诠释和架构劳动教育,以“天人合一,人事相趣”为宗旨,以实践为价值取向,以“正心立德、劳动育人”为基本定位,以“家文化”为概念,打造“家庭样、书香样、实践样、数字化”的“三样一化”真实情境学习,努力构建立足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生态,让学校生活充满家的味道。

二、构筑“温馨”保障——布局、设施、管理

(一)布局建设科学合理

学校占地面积7275平方米,其中绿化950平方米,运动场3100平方米。选址条件良好,无自然灾害潜在危险,非住校学生上下学距离适中,家长接送,路途无明显安全隐患;校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6个教室均是全科教室,室内教学资源丰富,器材完备,钢琴、VR眼镜等进班。整个教室按学习区与活动区划分,格局灵动,漂亮又温馨,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有利于学生视力保护;学校配备了2名保安,24小时值班,各处安装了摄像头,做到校园监控无死角,全面保障师生安全;配备了医务室等基本设施设备,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二)办学条件保障到位

为加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学校本着“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近几年,完成了教工宿舍楼的宿舍、屋顶翻修,化粪池的除臭改造,学生公寓内部自来水管道的维修;完成了学校食堂的改造,在食堂内部增设了更衣室,在分菜间开了传递窗口,修复并增加了纱窗、纱门,使食堂的卫生设施更加完善,食堂的布局更加合理;修理并更换了宿舍内的自来水和淋浴设备;新筑了大理石贴面的领操台,还配上了锃亮的不锈钢旗杆。这些都使学校的各项软硬件指标达到省示范性小学的标准。2020年暑假,全校投资370万打造6个全科教室,整修师生寝室,加大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投入。目前学校硬件完备,音乐教室、电脑房、阅览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食堂、寝室焕然一新,实现了环境绿化、建筑美化、校园书香化。

(三)校园管理安全规范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定,实行校区专人负责制,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防范灾害演练。制定宿舍管理制度和学生应急就医机制,实现24小时专人值守,宿舍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学生被褥、洗漱用品、生活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按时通风、消毒,窗明几净,布置舒适温馨;学校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严格实行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做到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确保食品饮水安全;建立校园管理服务质量的反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师生满意度。在人员配备上,配齐大队辅导员、安全员、教务员等岗位,鹿鸣本部协同管理七里校区各项工作。同时,校区还加强多方协同办学,做好和派出所联系,综合治理周边环境,请来民警同志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与乡政府沟通,解决各种困难事项;联合卫生院医生来校指导卫生健康工作。学校被评为区综合治理先进学校。

三、丰富“温馨”内容——“三样一化”新型空间

温馨校园,美在哪里?美在家庭样、书香样、实践样、数字化。

(一)家庭样

七里校区90%的孩子都住校,学校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学校为学生打造“在校一日生活圈”。围绕“家文化”的概念,建有一园两室三基地,一园校园“大家庭”、两室是教室“师生之家”、寝室“兄弟姐妹之家”。

1.学校“大家庭”

七里校区62名学生,其中48名住校生,每周五天的在校时间,师生同吃同住,学校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这样的相处方式就是一个大家庭。秉持“学校即我家”的理念,倡导爱校护校的主人翁精神,开展我为家庭献计,每天为家庭出一份力,每天关爱一位同学等活动。

2.教室“师生之家”

七里校区每班有学生10人左右,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中型家庭,教师除了老师的身份,要自觉承担起父母的角色。“全科教师”的普及会让班级成为更为稳定的师生之家。今后七里校区的班级将以老师的名字命名,教室布置方面老师可按着家的喜好,带着孩子自主布置,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努力营造增加成“父子”或“母女”的关系。

3.寝室“兄弟姐妹之家”

七里校区每个寝室最多安排5个孩子,打破同年级同住一个寝室的做法,改为高年级与低年级混搭,室友的关系营造成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劳动教育、就餐等时段就以寝室小家为单位进行,每个寝室也有室友共同取的室名,与父母电话或视频联系时,也可以有兄弟姐妹之间共同的话语。

(二)书香样

学校努力营造处处有图书,时时可阅读的氛围,推进温馨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1.基础建设重书香

学校将在已有阅览室、图书室的基础上,丰富电子阅读机中的内容,规范楼层读书吧、班级图书角、寝室读书柜的建设,在数字图书馆中配置“墨水屏”,在橱窗、校园显眼处悬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等内容的标语,让校园充满书香味,让生活中随处可拾书本。

2.制度建设“活”阅读

为打造浓郁的校园书香味,学校从各室布置到借阅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并督促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书是活的,学生可随处拾起书本阅读,它可以来到身边、走进寝室、走到家中。各班要在午间、晚间等时间保证“每日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3.教师引领促阅读

开展“书香教师”评选活动,老师们有个人读书计划,要用自己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阅读;各班要开展班级读书会,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阅读活动,营造班级读书的氛围,形成自己班级的活动个性。

4.多元评价享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持续性阅读。在“阅读小明星”“书香班级”“阅读活动月”等常规性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美文朗诵、读书小报、采蜜文集、阅读分享会等读书成果展示,分享阅读快乐,做到读书有成果。

(三)实践样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七里小学课程纲要》,紧紧围绕国家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开展教学。在实施国家基础性课程中,七里小学积极探索与建设“小班化模式,小组合作”的智慧课堂,开展常规化实践改革,以提高基础课程的学习效率;根据地理环境和学校特色,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年龄特点、个性特长等因素大力开发拓展性课程,孵化三大基地。

“我家淘源”劳动实践基地:分创意园、责任园和学习区三大版块,创意园是研究性实验区;责任园是学生经历种植、管理当季蔬菜的种植园;学习区是师生上课交流的地方。

“我家小厨”家政实践基地:分教学、清洗、烹饪、分享四大实践区域,以淘源中的收获进行烹饪,是师生学习分享厨艺的小天地。

“我家蒙馆”导游实训基地:分家乡、衢州、世界三大版块,这是孩子们表达、交流、历练的场域,也是爱国、爱乡情感的培育基地。学校希望七里娃在这里启蒙,从这里走向世界。2019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到七里,“七里娃看世界”小导游的介绍得到了陈部长的高度赞誉。

(四)数字化

重构教学空间,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整个学校就是一个新型学习空间,数字化更成为了“三样学校”的有力支撑。具体体现在:

文化空间打造上,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美育功能。在文化空间的打造上用心用情,利用七里得天独厚的竹海,进行文化墙设计、用竹子装扮草坪、美化围墙。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利用好校园的每寸土地,在竹筒、木质小鹿等景观里种植蔬菜,打造暖暖观察站,为学习空间找到新的生长点,将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育人做到极致,用孩子的劳动成果扮靓校园,打造“温馨”之家。

物理空间打造上,主要改造了教室师生之家以及寝室兄弟姐妹之家。改造了6个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全科教室,除了设施先进的互联网同步设备外,还添置了“墨水瓶”电子阅读系统、平板电脑、VR设备,教室内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器材、各科教具摆满教室;寝室里,更换了学生床;安装了刷脸门禁,添置了洗衣机、烘干机等生活设施。每个寝室一部平板,可与家长视频通话;“我家小厨”里添置烤箱,厨具等工具,安装电子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建设班级读书角;图书室添置“墨水瓶”电子阅读系统;小导游实训室里安装朗读亭以及超星校园阅读机。

网络空间打造上,学校进行了网络改造,增加信息点,实现互联互通,智能管理,除上述全科教室、互联网+同步课堂等信息化设备外,还为每个孩子配备智能化的学习设备“一环一端一屏一平台一空间”(一环:每人一个手环;一端:每人配有一个学习终端;一屏:信息发布大屏;一平台:智慧教学教研平台;一空间:三年级以上每人有个人空间)。

学校硬件完备的同时也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软实力”的打造,全面依托鹿鸣小学教师的资源,通过老师长线支教、短线走教,外聘教师蹲教,互联网+等途径,培养了一批有上进心和事业心的教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区质量抽测中多次位居农村第一。通过创建基本现代化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检测,健康教育促进校的验收,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健康促进校银牌、柯城区第八届艺术节组织奖,被评为衢州市无烟单位。舞蹈《竹韵》获区三等奖,笛子《荷塘月色》获一等奖,受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高度赞誉,浙江日报、衢州日报、教育信息报等都对七里进行过报道。2020年,学校作为“融合虚实教学空间,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浙江省教学空间建设培训会参观点,受到浙江省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莫世荣以及全省各地近百名专家的好评,为当下的学校新型空间的建设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德育现场会上,作为示范学校,七里经验被全区各中小学借鉴。

如今现代化的校园,城市化的管理,优质化的师资,小班化的教学和鲜明的文化特色,让七里校区这所现代化的富有山区特色的学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百姓的喜爱。在这样拥有家庭氛围的温馨校园中,学校有了浓厚的底蕴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地成长着。七里家是温暖的,七里家是幸福的。学校将继续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建成“学校中的景区,景区中的学校”的温馨校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