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县头站镇中心学校位于龙江县西南部,距离县城65公里,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学校。多年来,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效益,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将学校办成了当地人才培养摇篮、文化活动平台、科技示范基地和为农服务中心,在由偏远农村学校向教育重镇奋进的历程中,学校紧紧抓住“大兴式”学校创建契机,发掘资源优势,聚合前行力量,积极探索一条农村教育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头站镇中心学校下设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三所幼儿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持续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中心学校、明德小学先后创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2019年,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学校管理”先进学校;齐齐哈尔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全镇中小学全部实现集中办学,现有在校生2626人,其中,在园幼儿350名,小学生1295名,初中生981名 。是全县规模较大、在校生较多的农村学校。
全镇现有教职工171人,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其中副高职55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2019年市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2人,全市“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享誉龙江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具体工作
(一)高位谋划,夯基固本,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2017年,政府投入1080万元新建1栋6100平方米的教学楼,集教学、实验、综合实践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条件。2020年,头站镇中小学操场和厕所翻建改造,面积总计22394平方米,投资总额915万元,占全县2020年教育基础工程投入3010万元的30.4%,学校建有塑胶跑道操场和水洗式厕所,进一步补齐了办学条件的短板。
(二)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矢志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1.重塑学校办学灵魂。依据学校历史积淀、发展历程和办学现状,在四川“问对”教育集团的支持下,学校总结归纳出学校“实在美好”的办学理念。“实在美好”办学理念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表达,是真善美相互统一的全人教育。以“实在美好”理念为核心形成了学校“三风一训”,以学校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培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为育人目标,真正意义上实现扎扎实实做教育、和和美美办学校的办学初衷。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务实有为,教师队伍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中小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些都是学校创建“温馨校园”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2.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一是改进文明礼仪教育。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小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尤其突出了爱、礼、信、义、孝、俭“六德”的传承。秋季开学以来,学校高站位规划、严要求推进、全口径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的8项内容、5个点位、4个环节,先后3次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文明礼仪看我行”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荣辱、懂礼仪、守规矩的品德修养。二是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学校在全县率先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努力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未来,进而实行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为校园内因材施教和校园外人尽其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研学实践,每年5月组织全校型师生远足,往返最远达28公里;每年暑期遴选学生赴省内外研学旅行,最远走出国门到俄罗斯领略不同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和教育差别,实现“农村学生也有大的胸怀与视野”。三是强化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始终坚持“农村孩子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多年来坚持创建学农实践基地,悉心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习惯。2020年,学校留出10亩校田作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将10亩地按照3—8年组分区划片,区域内以班级为单位种植农作物,整个田间管理过程均由班级自行完成。四是开发丰富校本课程。学校坚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大力开展社团创建活动,目前中小学已成立社团11类124个,涵盖文学、艺体、科技、实践等各个领域,其中篮球、排球、书法、民乐等18个社团已成为教育局备案的精品社团,有章程有规划有校本教材有专任教师,真正实现了活动课程化。尤其具有本地特色的腰鼓舞不仅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连续3届在全县运动会上压轴表演。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理念,依托《齐齐哈尔市课堂教学精细化指导意见》“五维十条”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推动改革深化。一是落实生本课堂理念。经过“学、仿、思、创”的改革历程,构建了初中“三循环五步骤”课堂模式和小学“146”问题导学型课堂模式,创建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的生本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紧紧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开展多学科、全员化、深层次的校本研修。学校领导班子每周集体听一节课,校长每周全程参加一次听评课活动,教学领导坚持每天随机听推门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校上下专注教科研已蔚然成风,教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当前学校高级教师占比、骨干教师占比、科研成果人均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县同级学校前列。2020年,学校升入重点高中60人,普通高中100人,职业高中32人,升学率稳居全县乡镇初中第一名。三是全力打造书香校园。2018年新教学楼落成后,楼内1—4楼每层都打造了不同风格的开放型阅读书吧,启动“万人读书计划”,专门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头站镇中心学校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全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阅读分为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两个部分。线上阅读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由全镇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14个学年组共同开展线上阅读活动,每个学年组长为本群阅读活动的负责人,保证每天每个学年组都有教师在分享朗读,并积极进行研讨交流,使阅读更有深度更有温度;其次,以班级为单位推行班级阅读,负责人为班主任,负责组织和监督本班学生在周末进行阅读,并分享在班级群里;最后,家长阅读,也分享在班级群里。线下阅读,则是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沙龙活动,让阅读成为全镇居民健康成长的有力工具,让人生更有尊严也更有意义!
三、工作成效
经过10年的改革实践,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实在美好”的办学理念,依托农村教育资源“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培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学生得到了发展。在“育人目标”引领下,学生人人树立远大目标,教师人人服务学生目标,各项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学校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初中流失比例完全在国家规定比例内,近3万人口的乡镇,中小学人数达到近2300人。中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县农村乡镇中学首位,同时艺体社团培养的艺体特长生也为上级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新生,近10年来初中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在家务农, 头站镇近十年的人口受教育年限、高中、大学毛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乡镇,几乎达到发达地区水平。这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最实在的贡献。
二是队伍得到了历练。学校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凝聚人,用事业引领人推动人,通过育人目标教育的实践,把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干成事业,领导老师普遍提升了精、气、神,形成了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教育行为改变:教师人人为事业,人人想学生发展,激发教师工作动力与积极性,在各个环节上用“骨干、模范”引领带动,素质教育的许多基本要求很自然的落到了实处。教师的整体业务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头站镇中心学校也锤炼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张金娟为代表的一支龙江县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是学校得到了提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创建“大兴式”农村学校为契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厚重的内涵、先进的文化。逐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初中学校,发展成为龙江县农村办学改革的样板学校、黑龙江省农村学校联盟式发展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学校管理先进集体(2018)、齐齐哈尔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9)、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20)、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2018年,学校代表龙江县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验收。学校曾多次承办市、县级现场会,学校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市、县级会议上交流,齐齐哈尔电视台,龙江县电视台及省刊《火炬》等各级媒体多次对学校发展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四是体会到做“实在”教育的意义。
学校实现了完全“按教育方针办学”的目标: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以“培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育人目标为宗旨,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构建艺体活动课程化,以艺体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为平台,完善教学、德育及评价的有效模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学校为当地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也使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前解决了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学校围绕学生育人目标体系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但发挥了评价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而且在评价中发现了学生优势智能,特别是通过艺体社团活动更能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帮助有特长的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发展的突破口。用优势智能的开发形成了的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通过优势智能的确立与发展,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较好地搭建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平台。